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先打破利益藩篱
李 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级的战略规划,需要京津冀三方打造“利益共同体”,探索出一条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推动高效率投资、提升经济内在品质的增长。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既然是改革,就要先打破利益藩篱。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其中,因为产业与环境、经济有关,所以它的转移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点。对于符合环保标准、能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有的地方不愿意撒手,其他地方却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影响环境、对经济增长贡献少甚至会拖累经济发展的产业,谁都不想接这样“烫手的山芋”。
要改变一个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格局,确实很难,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要有啃“硬骨头”的坚定决心,京津冀三方必须放弃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个过程中,各地不应固守原有的优势领域:北京应逐渐弱化其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甚至制造中心的传统优势,而应保持和加强其政治、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核心地位;天津则应抓住其高新技术制造的发展机遇期,放弃部分产业走粗放式发展的路径,把自己打造成制造研发基地、北方航运中心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河北则应通过资源配套和大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产业园区和卫星城镇,通过新的产业引擎带动河北的创新发展,彻底改变河北原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面貌。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在交通、通讯等领域先行协同发展,但在发展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各方均不愿承担的事权,比如断头路的打通,优质高校、医院的迁移,人口的合理布局等。这就需要各方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相互协调配合,积极承担相应责任,推动区域间的产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的合理布局,形成人口的合理流动和长期稳定,把京津冀打造成全国最高效、布局最优的区域,也为跨区域的发展和拓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作者为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