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降”对银行盈利影响中性 存款利率短期难一浮到顶
8月26日起,中国央行启动了本年度第四次降息和第四次降准。降息降准“组合拳”并非新招式,业内预计对银行业盈利影响中性。
央行本次“出招”的亮点在于,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同时,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距离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仅一步之遥。
??降息降准组合拳 对银行盈利影响中性
今年8月26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央行本次为对称降息,但对银行而言,经济成长放缓削弱降低银行资产负债端议价空间,贷款加权利率有下行压力。
事实上,央行数据也显示,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今年7月降至5.97%,较去年12月的6.77%下降了80个基点,也是2011年以来首次降至6%以下水平。
董希淼表示,从负债端看,随着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上浮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5倍,银行等金融机构能更灵活地对存款利率定价,加之金融创新迭出和金融加速“脱媒”,使得银行负债成本存在相对刚性,尤其是央行本次还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因此,央行此次对称降息对银行盈利存在负面影响,估计减少银行业净利润率1%~2%。
不过,央行本次降息的同时还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额外降低县域农村金融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对此,平安证券分析,按照7月末人民币存款134万亿测算,本次降准将释放流动性约6700亿元,进一步考虑对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租赁及汽车金融公司的额外降准,预计释放流动性在7500亿元左右。
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8%,中小金融机构则为16%。对此,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院长胡海峰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让银行体系资金面趋于宽松,释放更多可用资金,对商业银行具有积极意义。
“基准利率的下调,特别是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打开,可能将推高银行负债成本,预计银行业的净利差将进一步下降。”胡海峰表示,在利差收入占整个盈利比重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双降”对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过,本次降息为对称降息,存款贷款的利息以同样幅度下调,总体来看,对银行盈利较为中性,负面影响不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对本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双降对银行总体来说是中性的,不是纯粹的利好或利空,要看银行的经营情况,有的银行可能会上浮存款利率,有的银行可能上浮得多,有的银行可能上浮得少,这对各家银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主要取决于银行的政策、定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 中小银行压力更大
今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收官之年,如今距离最终实现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仅剩下一步之遥。
“本次央行结合利率调整完全取消了一年期以上存款的利率上限,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接近最终目标,预计今年内完全放开存款利率。”华夏银行发展战略部研究室负责人杨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事实上,5月22日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提高到1.5倍后,绝大部分银行都没有采取“一浮到顶”的存款定价策略。目前国有银行利率一般只上浮10%,股份制银行利率上浮20%,仅部分城商行上浮20%~30%。
在杨驰看来,这反映出当前银行负债成本已经过高,导致存贷利差缩窄,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更加理性和审慎。存款差异化定价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放弃“一浮到顶”,转而根据自身的负债成本和客户结构灵活定价。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存款定价差别将越来越大。
郭田勇也表示,即使放开存款利率,银行业短期内不会出现利率水平大幅跳升,总体来说银行利润保持平稳。大型银行不缺存款,存贷比较高,提高负债成本的动力不强,中小银行出于揽储压力提高利率的积极性较高,利率市场化将促进银行之间更加充分竞争。
面临利率市场化的一步步逼近,银行分化为不同阵营。信达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商业银行利差收窄,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大于大型银行。虽然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但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意味着定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可能不降反升,尤其是期限较长的部分。由于市场对不同银行的风险认知不同,尤其是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更大,加之存贷比今年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需要比大银行更高的利率招揽客户,大型商业银行的利差将面临收窄的压力,中小银行利差收窄将更为明显。
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完成,银行将如何“接招”?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胡海峰认为,为缓解降息对银行的影响,银行应主动负债来源多元化,控制整体负债的成本通过多种手段吸纳低成本资金,降低对传统贷款的依赖;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效率,加强对市场利率趋势的前瞻性研判,主动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提高整体收益;加快业务转型力度,提高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降低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