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电梯”但愿是一场持久战

提要:昨日的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市出台了《电梯安全使用办法》,这也是武汉市的第一部电梯安全政府规章。正是由于悲剧发生,从而警醒了相关质检部门积极行动,进行检修、维护,但短时间的整治行动过后,则意味着电梯仍然处于之前监管乏力的状态。

  昨日的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市出台了《电梯安全使用办法》,这也是武汉市的第一部电梯安全政府规章。

  这很好。连日来,因为电梯事故,全国各大城市都在集中开展整治行动,对电梯进行检修和整改。在屡屡发生的悲剧面前,只有认真反思、防患于未然,才能亡羊补牢,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是,在很多次的安全事故后,集中性地整治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校车事故后,集中整校车,煤矿事故后,集中整煤矿,电梯事故后,集中整电梯。整改过后呢?时间一长,一切如故。

  正是由于悲剧发生,从而警醒了相关质检部门积极行动,进行检修、维护,但短时间的整治行动过后,则意味着电梯仍然处于之前监管乏力的状态。毕竟,整治行动是一场“运动战”,并不是一场“持久战”。假如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加之电梯长时间使用后缺乏监管和维护,极可能重新发生新的故障和危险。

  像武汉市这样用“规章”来固化,是一个好办法。这也体现了将“管电梯”变成长效和日常制度的用心。

  但是,制度的落实,也是一个问题。

  应该说,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从2008年北京最早发布城市电梯管理规章以来,如今上海,四川、河南、安徽、浙江、云南等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地方管理规章。西安还特设安全运行监控中心,开通电梯应急特服电话,西安市所有电梯将拥有各自的身份识别码,形成覆盖主城区的电梯应急快速救援网络,以此实现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调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但在现实中,这些规章并没有完全落地。在外部舆论压力下,职能部门通常能够积极行动,强化监管职责,短时间内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但是,一旦新闻和事件被逐渐淡忘,某些职能部门的职责意识也会逐渐淡化,马虎大意、敷衍塞责的情形频频出现。

  就电梯整治而言,过去的经验是,往往保持“三分钟热度”,并没有形成常态。电梯检查了,问题电梯整修了,瑕疵电梯关停了,往往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故常常就是在最不引人注意的时候出现。

  尤其像电梯故障这样的,并非一次排查检修后,就能够“终身免疫”,由于电梯每天都在运转、消耗,必然会让电梯安全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一旦稍有松懈,或者检修不及时,就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就此而言,长效化、常态化实在是太重要的环节了。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