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五年怎么走?最高决策层透露这些信号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那么,这个将影响未来五年的“路线图”会如何编制?何时出台?“十三五”期间哪些方面将有明显突破?虽然目前距规划最终亮相还有一段时间,但今年以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地方调研等场合多次谈及“十三五”规划,梳理这些公开信息,一些大的思路和框架已经渐渐明晰。中国未来五年的路怎么走,事怎么干?一起来了解。
【1】时间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其中一个主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按照过往经验,建议经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后,国务院会据以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2】高层态度
对于“十三五”规划,最高决策层的态度绝对称得上“高度重视”。
3月份,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团组讨论时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3月16日,习近平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主动提及“十三五”规划,“相信在新的规划中我们会找到中欧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
5月27日,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召集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就“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召开座谈会。
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集西南7省区负责人谈“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7月17日,在长春考察时,习近平又召开东北4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编制“十三五”规划曾专门召开过会议。
【3】编制思路
做规划先要有思路,未来五年怎么走,大的方向要确定。
7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答案:“十三五”规划编制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同时,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此外,由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规划毫无疑问也将体现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用政治局会议的话说,就是“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4】10大领域酝酿明显突破
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不只有目标,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还针对相关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1)保持经济增长
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6)改革体制机制
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7)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9)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10)推进扶贫开发
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