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开发银行设立在即 或将落户河北
京津冀三地拟研究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但目前出资方、出资比例以及落户地点等情况还未明确。据了解,河北对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京津冀开发银行落户河北的可能性较大。
辐射全局
2014年底,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促进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及其他重大项目。这是京津冀开发银行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当中。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贵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开发银行的性质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其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相对固定,产业、重大项目和配套工程是京津冀开发银行未来的主要投资领域。
在此之前,河北一直对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可否认的是,京津冀三地比较来看,河北与北京、天津的落差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与这两个城市进行有效的融合。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更大,但融资能力弱。京津冀开发银行或许能弥补现有金融机构支持不足的情况。所以有人质疑,京津冀开发银行的设立是否主要服务于河北?
对此,张贵表示,京津冀开发银行的服务对象不单纯是河北,而是整个京津冀区域。“京津冀开发银行能够起多大的作用,它或许更多的是一种金融导向和金融业务的扩展和示范。我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特别是河北,不仅面临着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还面临着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这就需要其他金融机构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来支撑京津冀的发展,京津冀开发银行只是其中之一,不要把京津冀开发银行作为唯一一种金融合作的方式,要理性地看待其作用。”张贵说。
必要性论证
在京津冀开发银行的可行性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就是进行必要性论证。有专家认为,京津冀开发银行是在国家开发银行的体系之外另起炉灶,还是最终内化为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个事业部?这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可在国开行总行成立一个京津冀事业部,发行专用于该地区的债券,这样整体成本更低。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三地未来需要政策性银行支持的地方会比较多。国家开发银行与京津冀开发银行的定位不同。张贵认为,国家开发银行更多的是面向全国,可能需要承担对外开发功能或者其他更具全局意义的重大发展问题,而京津冀开发银行则更专注于本区域内的产业协调发展问题,两者可能有业务重叠,但并没有冲突。事实上,国家开发银行地方分行的力量通常都相对较弱,不足以完全承担起对当地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张贵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协调三地现有的国家开发银行和区域性开发银行(京津冀开发银行)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