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互联网+”减少学位房之争
相关部门完全可以联手规定:开发商在售楼时不得标注楼盘对应的学校,一切信息以教育局在官网或微信的公布结果为准
4月15日,广州越秀区教育局印发一系列文件,其中首次对30平方米以下的小面积房产住户的适龄儿童上学问题进行明确划分,提出若在4月15日以前买的则可上对口小学,在4月15日后购买又非唯一房产,业主子女将被统筹入学。
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教育资源最好的行政区,名校云集,所以很多家长热衷在此购买迷你房(30平方米以下)以获得学位。越秀区教育局此举当然会让30平方米以下的小面积房产陷入滞销,但是40平方米到50平方米的小面积房产又将进入一轮上涨,此举可谓扬汤止沸。抢学位房的人会少一点,但总量仍然可观。
同一天,广州天河区学位房持续一个多星期的争执终于裁定。天河区教育局公布了该区小学地段,华景锦苑对口棠下小学,峻林住宅小区对口华成小学。换言之,学位房之争最后维持原判。两小区最终无缘名校。
在兄弟城市深圳,福田区香蜜湖半山四个楼盘的小区业主联名反映,开发商预售合同上写明楼盘属“香蜜湖街道”,后却划到“梅林街道”,对应学位也从香蜜湖名校变成梅林片区学校。又是名校学位之争。
在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的核心区域,频频爆出学位房事件,看似巧合,实则不然。行政之手努力在其中协调或者“搅和”,却不断陷入舆论的炮轰之中,说明此前的管理模式、协调机制已经逼近天花板,需要新的机制来适应新的形势。
大家为什么争学位房?很简单,好学位太少,所以要争。为什么少?从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当然是投入不足。以广州而言,实话实说,近年来投入增加较快,但因为历史欠账多,仍不能迅速满足市民需要。当然,好学位永远都是少的,所以,无论政府怎样增加投入,其实也无法改变不同学校之间学位的质量差异。
政府要做的是保障基本的教育权利,无论人家住的是29平方米的迷你房,还是200平方米的豪宅,都应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但也就是基本服务而已,教学水平中等偏上,但肯定不是区域内的顶尖学校。
至于富人有更高的追求怎么办?大可以选择收费高教学质量更高的私立学校嘛!不好意思,在这一点上,多数广深地区的富人其实没啥选择,他们看得上的私立名校和公立学校相比,数量上没什么优势,质量上也不是特别有竞争力。有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私立名校?有,但是进去的难度恐怕比找关系进入公立名校还难,不是有钱就可以进的。最让家长们难以接受的是,即使有中意的私立名校,其校址也离自己家太远。
因此问题来了,作为中国富豪聚集区的广深两城为什么就看不到足以匹敌、抗衡公立教育的私立名校军团呢?当然是政策卡住了脖子,权力一方面卡住私立学校、资本的脖子,一方面就要承受市民汹涌而来的,短期之内无法解决市民的对于优质学位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广州某工薪阶层家庭凑了500万买学位房,后来却被告知孩子不能入读目标学校,业主情绪失控。情绪失控的承压对象之一,当然是教育局。不放开政策,其实就是不放开供给端,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压力越来越大。
在前述深圳福田区和广州天河区的学位房新闻中,都涉及教育局是否公布学位信息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说,这样的纠纷完全可以避免。鉴于类似纠纷太多,相关部门完全可以联手规定:开发商在售楼时不得标注楼盘对应的学校,一切信息以教育局在官网或微信的公布结果为准,售楼合同中也不得承诺楼盘对应的学校。如此一来,开发商无法在学位问题上再玩任何花样,而购房者也没有增加任何负担。想想看,在手机上用微信查询房产所对应的学位难道还是什么难事儿?如果照此操作,教育局也大可放心,只需要维护好官网和微信即可,其他事情则只需交给法律去解决。简单而言,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教育局真的可以避免好多纠纷。
不过,这么简单的办法,包括教育部门以及其他部门未必采用,原因是“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