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遮阳行业伟业初显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建筑遮阳行业伟业初显

提要:如果一个人用20年美好青春岁月去见证一个行业的成长,那一定是真爱。这场“绝世之恋”的一个主人公是费韦,另外一个主角则是阳光产业——建筑遮阳行业。

   来源:中国房地产

  如果一个人用20年美好青春岁月去见证一个行业的成长,那一定是真爱。这场“绝世之恋”的一个主人公是费韦,另外一个主角则是阳光产业——建筑遮阳行业。

  7300个日夜,前者在建筑遮阳行业从青少年步入中年,从基层员工发展为建筑遮阳企业“掌舵者”,完成从企业领导者到行业领军者的华丽转变。后者则从幼儿成长为青少年,行业规模从少到多,产值从小到大,实现竞争从弱到强格局的改变。

  结缘

  4月1日,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的北京伟业窗饰遮阳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业”)办公大楼里,一曲悠扬婉转、寄托情思的古筝名曲《烟花三月》,将时间拉回到20年前。

  1995年1月1日,距中国10000公里的世界另一端,WTO(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成立,此次事件在日后被证明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那一年,江苏扬州仪征小城内年仅17岁的小伙费韦,去了“下海”经商的同乡那面试,农村出身带有的质朴、吃苦耐劳的特质,让他顺利过关。

  从此,他开启北上1228公里闯荡的北漂生涯。高中毕业就随同乡来京,费韦最初的想法不过是学一门手艺,赚钱养活自己,顺便贴补家里。他万万没想到,当年年轻懵懂的一个决定,让他自此与建筑遮阳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遮阳行业才刚起步,处于“一根铅丝一块布,挡住太阳就算数”的初级水平。在当时对遮阳行业一无所知的费韦看来,建筑遮阳与家里薄薄一层的窗帘无异。而年长他20多岁,带他进京的同乡孙逊成为了他的领路人。

  进入不惑之年的孙逊,早年在仪征某机关单位担任正科级干部,享受着上下班车接车送的“豪华”待遇。偶然一个机会,他从在深圳工作的另一同乡那里捕捉到了最新的建筑遮阳行业的巨大商机。日后,孙逊因为其为遮阳行业作出的贡献,获封“行业终身成就奖”。

  当年,认准这个行业后,孙逊1990年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那时,正值北京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各种活动场馆的建造对遮阳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事业长征第一站落脚首都。

  那个年代,囿于当时国内建筑遮阳的技术较低,他率先引进梅尔美、尚飞等国际知名遮阳企业的产品,也因此获得了建筑遮阳行业“引进第一人”的美称。

  创业初期,因为资质与实力不够强,只能挂靠在其他单位名下来运作建筑遮阳业务,直到1993年正式成立了上海雅丽特遮阳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丽特”),开始真正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第三年,事业渐起的孙逊返乡招人准备大干一场,费韦就在这波外出打工大潮中闯进了建筑遮阳行业。

  见证

  1995年,建筑遮阳行业还没有大型机械,靠的还是人工体力,显然,仪征毛头小子费韦的工作初体验,是艰苦的。

  不过这难不倒他。穷人家的小孩早当家,从车间最基层窗帘组装工开始实习,他一干就是3个月。熟练之后,又被安排去做窗帘安装工,这样又过了半年。肯吃苦、踏实、认真做事的农村小伙的一举一动都被孙逊看在眼里,10个月后,费韦从车间工人被提拔至销售的位置。

  这是一份比组装工、安装工、后勤员工更为严格的工作,老板孙逊在仪表、着装、对人对事的态度等方面都对销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费韦十七八岁的身体里还装着一颗不太成熟的心,但在老板兼“严师”的督促下,他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上了50块钱的西装、5块钱的衬衫,打上了3块钱的领带,背上了皮革味道浓烈的公文包,穿上便宜但擦得蹭亮的皮鞋,每天骑上那辆老板从二手市场上买来的旧自行车穿梭在像大工地一样的北京城。

  短短的时间内,方向感不好的这位江南小伙硬生生把北京的胡同、条数刻入脑海。“什么东四十条、九条、三条那都不在话下了。”那时,每跑完一个工地,老板的要求就如“紧箍咒”一般在起作用,费韦会下意识就近找一个大厦,擦干净皮鞋上的灰尘,并整理着装,以便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的职业形象。

  跑市场非常辛苦。为了提高效率,每到中午,他就成了路边摊的常客。冬日北京非常寒冷,天桥底下就成了他打盹的“避风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时间,他拿下了第一单40万元的项目,“至少相当于今天的300万元”,当时提点1%,他一下子得到了人生的一笔巨款4000元。而当时他远在仪征的家人一年田地劳作全部的收入也到不了2000元。

  没能考上大学,也未走上当兵等在世人看来有出息的道路,但1996年春节,携“巨资”回老家的费韦着实风光了一把。建筑遮阳行业给他带来的收益,让他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1996年,他再次发力完成了200万元的销售业绩。第二年,又达到了300万元的业绩。也正是在1997年,紧随雅丽特其后,北京风景线、北京科尔、名成(北京)公司等本地企业开始在北京开疆扩土。首都逐渐成为国内建筑遮阳行业的一个重镇,一度当地企业数量近500家,仅次于浙江、广东和上海等省市。

  这几年间,像他这样的建筑遮阳人不断地涌现,这一批人后来也都逐渐成为行业骨干力量。如后来担任了南京金星宇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梁世格,这家公司在业内目前排名在前五位。

  费韦事业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老板孙逊由于家庭关系,慢慢把公司重心从北京往上海南移,孙逊想将费韦一并带回上海。但已在北京打拼5年,积累了不少资源的费韦还是决定继续留在北京。

  赶上雅丽特体制改革,费韦得到了其品牌授权,在2000年~2003年做起了代理,并在居然之家开了个店,生意也慢慢有些起色。这期间,2002年中国加入WTO,对于他所从事的建筑遮阳行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引进国外先进产品与技术、内资品牌出口都更为便捷。

  经营专卖店3年后,果敢有胆略的狮子座精神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创业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萌生过很多次,直到2004年6月8日,定位专注工程项目的伟业遮阳公司在酒仙桥正式成立,在新名片上,费韦名字后面赫然印着“总经理”三个字。

  提速

  “掌舵”伟业后,费韦需要担负的责任更大。

  2004年,他创业之后的首个订单,就遇到强大阻力。当时他瞄准了位于光华路的北京双鹤药业的项目,但迟迟拿不下来。

  经过激烈竞争,与北京双鹤药业进行多次技术洽谈和商务谈判后,虽然费韦凭借其深厚的专业技术以及服务支持得到了甲方的认可,但仍未完全打动项目方。新公司令对方顾虑重重,要是遇到皮包公司怎么办?骗走预付款怎么办?

  不得已,他使出了“杀手锏”——同意先安装,满意后再付款。这已经是他能亮出的最大诚意。回顾初创期的情形,他说:“一开始怎么拿项目呢?没有强大的实力,就只能以个人的专业技术,诚恳的态度,更合理的价格,更好的付款方式去竞争。”近100万元的项目硬是让他啃了下来。业绩破零后,他信心更足了。同年,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清华同方科技广场、首都国际机场办公大楼等项目陆续接单成功。

  不过,最近几年他愈发觉得做工程项目的难度在增加:一来工程项目额度较大全程垫资的形式不可持续;二是回款难度也在增加,赖账,因股东变更而无法结尾款、质保金难回笼的现象时有出现;另外竞争也在加剧,按规矩出牌的企业在低价策略中干不过作坊式企业,更抵不过那些“游击队”。

  国内建筑外遮阳行业2014年的产值达120亿元,企业规模在五六百家,但年销售业绩过亿元的企业寥寥无几,行业品牌集中度低。在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秘书长王军看来,建筑遮阳行业倍感艰辛的原因是,缺乏像其他部品一样能有让甲方、业主公认,与品质画等号的品牌企业和产品。

  与众多开发商、业主打过交道的费韦对此深有体会,目前建筑遮阳行业产品已经从最传统的窗帘发展到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和技术也可达到外资品牌的水平,却没有实力强大的品牌,这是一大遗憾。“未来行业要想发展,必须联合起来推优,品牌战略要提速。”而在加速品牌战略,做大企业的同时,他一直保持着理性的发展观和消费观,认为过高的增速最终将掣肘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并且信奉这样的经营信条:做企业老板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赚了点钱就开始挥霍,布局未来,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早年跑市场时,费韦看过太多最初光鲜亮丽的装饰企业风生水起,老板们的豪车一辆接一辆地换,但不出3年,企业增长就开始乏力,撑不过5年,一些厂家就彻底消失了。而他现在的座驾还是8年前买的沃尔沃s80。

  经常取经国外建筑遮阳企业,费韦给企业定的目标是:稳步增长,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并确保有合理利润。他每年还将10%的销售收入投放到研发、推广与创新当中,与世界建筑遮阳电机巨头法国尚飞所倡导的将10%销售收入用于创新研发的理念不谋而合。

  近2个小时的采访,在又一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的落音中结束。费韦说,如今的建筑遮阳行业,只是一个花骨朵,还未绽放,但在他执着的眼神中,却能看到行业的伟业已初显。

关键词:

遮阳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遮阳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