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梯行业应瞄准保障性住房市场
过去的一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整合调整期,特别是在所谓的“金九银十”增速不足10%,下降速度相当快。为了维持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主动托底维稳。2014年电梯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增长速度将近下降7-8个百分点,行业整体的增长速度大约回落到12%左右,与2013年19%的增长速度相比,让很多电梯行业企业吃不消,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电梯工业的市场重心也逐渐的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国家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投入渐成规模,在品质上的要求不断提高,保障房项目纳入政府采购,未来对于电梯的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到如今的“十二五”规划迈入最后一年,城镇保障性的规模将近达到3600万套。2014年保障房安居工程已经达到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2015年将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基本与2014年持平。因此深处电梯工业制造行业的企业如果能够抢占市场先机,求得“一剂良药”直接关乎2015年过的好不好。
“电梯的使用跟人口的数量密切相关,一线城市毕竟总人口和总建筑面积是有限的,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减少,同时国家在新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电梯制造企业关注该市场机遇对于保证增长十分有利。”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表示。
“不求最好 只求最适合”
在很多人意识中保障性住房在质量上可能不遂人意,很多人更认为是“草包工程”,这是一种认识上误区,地方性
保障房建设直接关乎民生,关乎政府利民形象,同时加上国家多方面监管体系保证,在质量是值得信赖。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成本投入上,其中采购成本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保障性住房市场的电梯需求,产品绝不是最贵的,而是最实用的。安全、节能、舒适这些对于电梯品牌最为基本的需求,在保障性住房电梯采购中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融合各种“物联网、智能化”高端电梯不适应该市场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一线品牌,还是二三线品牌,在产品性能方面的稳定性直接绝对在保障房市场的表现,同时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在保障性住房市场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房市场钟情于价格
保障房纳入到政府采购,加之电梯采购品牌之间竞争的白热化,除了看中电梯质量和安全性之外,更多是关注产品价格,这跟保障房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本身电梯工业在技术上性差距不是很大,最大区别在于选材上。同时当前最低价中标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因此电梯品牌企业需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尽管看起来是“鸡肋”市场,但是在当前的房地产形势之下,特别是中小企业品牌,这可能是最好的机会。
目前众多电梯制造企业针对保障房市场,推出配置型电梯产品,在技术方面凸显人性化的设计,引进高端实验设备,目的就是能够满足市场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中小品牌或成“翻身农奴”
这些年国内外电梯企业市场所占比例分别是40%和60%。国内电梯品牌目前将近650家,分羹40%的市场可谓僧多粥少。原本电梯行业发展与工程市场制约关系主要体现在一线城市,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保障房建设领域电梯需求让更多民族品牌找到新的出路。
保障房的业主一般都是中低收入人群,民族品牌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和承担社会责任相互结合,关注电梯增值服务,提升在电梯维修保养方面的服务质量,捐助健身器材等,这些可能将成为国产电梯品牌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所谓“船大难掉头”,与国外品牌在保障房市场的博弈民族品牌本身占据了巨大优势。
原创声明:本文为新浪地产(微博)独家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手段侵犯本网权利。 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新浪地产”。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