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佛山镇街商业增幅超中心城区
今天2014年的最后一天,对于佛山商业来说,过去这一年可以说“刀光剑影”,有商家欢天喜地来了,也有商家铩羽而归。2014年,佛山商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已经开业和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超过了85个,对于一个人口为800万的城市来说,爆炸式的增长和折戟佛山的外来商家是否预示着佛山商业竞争已经白热化趋于饱和?在日前由季华商务同盟举办的“2014商业地产年度记忆·佛山蝶变”论坛上,业内人士都表示,虽然目前佛山商业体量过重,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但是佛山商业仍然大有空间,此外对于未来佛山商业如何发展,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商家要抱团取暖外,还要通过差异化错位经营,避免同质化。
镇街商业大有可为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中心城区
在2014年,佛山商业呈井喷式的增长,据媒体统计,2014年,佛山五区已开业及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超85个,商业体量超800万平方米,佛山常住人口800万,这意味着人均商业体量是1平方米。仅在2014年一年,佛山就有4家商业综合体陆续开业,位于祖庙商场的铂顿城、平洲的怡丰城,桂城先后开业的万科广场和万达广场。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总结佛山的商业地产三个特点,大、聚、新。“蛋糕就这么大,如果商家多了,每个人都会分得少了。”面对越来越频密的商业综合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伍迪安用“传统商业稳步发展”来概括佛山。据统计往年,佛山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为16%—22%,2013年全年增长12.1%,而2014年仅1-9月份就同比增长了12.5%。除了兴华商场、东方广场等老牌商业综合体和百货依然实现销售额呈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外,一些经过改造的等商业综合体如印象城也实现了全年业绩的增长。
东方广场总经理黄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的销售额增长也实现了两位数,比去年相比增长约3%。而印象城则直接公布了其2014年的业绩,同比增长16%。就连去年新开业的鹏瑞利销售额也达到了5.8亿,佛山鹏瑞利季华广场总经理汪奇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新开商场来说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她坦言达到了预期的90%。而镇街商业则爆发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伍迪安表示,嘉州广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0%,超过了中心城区的商业综合体。“我近期走了6家镇街购物中心,吉利广场、狮山的和信广场、嘉州广场招商都达到100%,顺客隆更是发展到了200多家,还准备要上市。”伍迪安认为有三个原因使得镇街商业活力四射。首先,佛山的经济都分散在镇街,例如,狮山镇生产总值就位列全国镇街第三位,超过海南三大市;其次,镇街商业接地气。“这些购物中心面对当地消费者,商品品种又琳琅满目,得到了当地市民的认可。”此外,交通便利,没有中心城区难找车位、堵车的不便。
外来商业佛山折戟 佛山商业已经饱和?
据统计,佛山已开业的商业项目,包括岭南天地、东方广场、百货广场、普君新城、印象城、顺联国际广场、南海广场、凯德广场等,项目数量近40个,占到全部项目约46%。“佛山商业地产集中了最新的各种形态,文化商业地产、轨道交通枢纽的商业地产、旧城改造的商业地产、新城市的商业地产、综合性符合型的商业地产,还有旅游、工业旅游。”孙雄表示。而在过去的2014年,有人欢喜有人忧,首先是5月份新光百货宣布在南海的店撤场,而日前12月26日,友谊商店停业整顿,何时再开没有确切消息。这么大的体量,这么频密的商业综合体,还有铩羽而归的百货业,是否意味着,佛山商业已经饱和呢?绿地广东房地产事业部商业总经理赵栋表示,虽然目前佛山商业地产确实存在偏多、偏重的问题,而且商家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但是他认为佛山商业仍然有空间,“竞争从来都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依然有。”赵栋解释说,目前佛山中高端消费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满足,佛山跨境消费明显。“佛山居民存款余额有5000亿,而且不少人有去香港和广州购物的习惯,说明佛山商业仍然有空间,我看好佛山的商业市场。”
而对于外来商业为何在佛山折戟?伍迪安表示,无论是新光百货撤场还是友谊停业在商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商业就是有来有去,很正常的。”他分析近来外来商业兵败佛山的原因认为,商业发展需要培育期,而两家百货业都还没有熬过这个时期,就已经停业或者撤场;其次经营者没有接地气,定位不明确。“新光百货地处桂城,中不中,下不下,定位中高端,而且恰好周围的社区消费力不济,此外顺联奥特莱斯开业后它就受到了冲击,加上位置的原因,一直都人气不旺;而友谊商场定位又过于高端,佛山市民消费偏向大众化。”而汪奇慧分析原因认为,首先是外来百货业都存在水土不服的原因。“不仅是在佛山,在其他城市也外来百货业也以失败告终。比如广百在沈阳的投资就失败了。究其原因就是不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其次,针对友谊商场来说,多数都是二线品牌,这些中高端品牌在佛山处于一个空当,佛山市民他们的认知度不够,消费市场还有待培育。此外,百货业业态单一,吸引力不够。
[解题]
避免同质化如何破冰?
据统计,未来五年,佛山将有超400万方商业体量的项目集中爆发,开发体量已经远超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为华南区域内商业地产开发的炙热地。从项目区域分布来看,佛山商业发展较集中在禅城、南海和顺德区。其中,禅城区共有商业地产项目19个,形成祖庙、季华路两大商圈;而季华路集中了14个商业项目,是佛山商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南海区商业项目多达32个,其中桂城商圈又分化为南海大道、桂澜路、千灯湖共三大商业阵型,据记者了解,桂城是佛山目前最活跃的商圈,商业体量约180万平方米,仅桂澜路一条路上,就云集了万达、宜家、天河城、招商、中海、万科等10余个品牌发展商的商业体项目,面对如此密集和集中的商业体,佛山商业如何发展避免同质化成了每个商业运营者最关注的问题。
抱团发展 发扬岭南文化
同处一个商圈,商业之间竞争难免,但是对于长远发展来说,“抱团取暖”更优于单打独斗,今年成立佛山季华商务同盟会就是商家抱团发展的典范。“未来竞争难以避免,但这必须是良性的竞争。”中国新天地佛山项目总经理邹郁表示,竞争的目的绝对不是把对方打倒,如果把对方打倒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改善不了,竞争目的是几个商家把商圈做起来,现在佛山同北上广等城市相比,商圈定位不明晰,目前最清晰定位的祖庙商圈也已经有老化的现象。他希望通过彼此的竞争,提升整体商圈的实力和氛围,达到共赢的目的。
“去广州逛街,你会知道买什么东西去什么地方。”有过外地从业经历的绿地广东房地产事业部商业总经理赵栋认为,岭南文化蕴涵着最大的商机。“从文化角度来说,佛山是真正的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不可复制的,如果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这就是最大的商机。”伍迪安也提出,佛山现在旅游文化大有潜力,如果将佛山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同现代商业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商业就有发展的空间。
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化
赵栋认为商业扎堆竞争并非就是坏事,上海南京路商业的发展,就可以作为佛山商业错位发展的一个典范。“在上海的2.8公里的南京路上,容纳了400多家商家,1200多个商业品牌,但是目前依然发展得很好。”赵栋解释说,“他们就是错位经营,分工不同,各自做好自己的定位,而且业态也不同。”要避免同质化的问题,要解决的就是定位,如何实施错位发展。
邹郁认为,商业综合体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去定位,且要清晰、明确。“就拿岭南天地来说,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是按照旅游、文化、休闲和商业中心这个定位去做的,近来我们略微做的一个调整,我们希望把它做成珠三角的中心,不单单定位为佛山,珠三角有8000万人口,足以支撑我们项目的继续发展。”汪奇慧认为在做到差异化经营,就要坚持自己企业的特色。她解释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血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把这个定位延续下去,把佛山消费者培养起来,佛山的购物中心就会做得越来越好。“我自己最深刻的理解,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每个购物中心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要独树一帜的,不是说别人做什么做得好,我们就去盲从。所以鹏瑞利从开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坚持打造我的时尚,是怎么样都不会变的。”
本版采写 南都记者/田海燕
南都谩画:王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