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局产业版图 创新迈向陶瓷强国
面对房地产市场需求预期降温,销售普遍“疲软”态势,2014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企业依然取得稳定增长的态势。回顾近年来行业取得的成就,展望行业发展的未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强调,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缓解环保减排压力,破解产能过剩困局,转变增长模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全行业稳定发展,从陶瓷大国走向陶瓷强国。
产量:建筑陶瓷产销失衡
品牌卫浴发展看好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1187家陶瓷砖企业产量达8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5%,其中:瓷质砖57.3亿平方米,占70.2%;陶质砖12.7亿平方米,占17.1%。山西、贵州、云南、广西和江苏增长超过30%;黑龙江、江西、浙江、河北和广东增长15%以上。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广东、福建、山东三大传统陶瓷砖产区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企业品牌意识逐步加强。江西、辽宁、四川三大新兴产区,面临成本、资源、能源、用工、环境等日趋严峻的生产压力,从目前看,国家经济形势、国内外市场变化、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各产区自身发展方向、产区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人口与环境的容量等因素都发生很大变化,这三大新兴产区须适时调整或重新制定产业规划。
自2011年后,陶瓷砖结束了从2004年开始的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期步入平缓发展期。我国陶瓷砖的年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2/3,产量明显大于消费需求。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253家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产量1.46亿件,同比增长8.7%。其中,江西、安徽、云南、贵州、湖南和河南增长超30%;广东卫生陶瓷主产区增长18.3%;四川、山东、福建、江苏和上海减产超过50%。
自2009年至今的6年间,我国卫生陶瓷都以年均超过6%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增长相对稳定。卫生陶瓷生产线的生产管理门槛、作业技能门槛、基础技术门槛较高,且产量与品牌影响、品质口碑的相关性很强。我国卫生陶瓷的产量增加贡献,主要来自新产区的发展,以性价比为主要竞争因素,这也反映出增量主要发生在低端市场,我国中高端市场的增量比率远低于全国卫生陶瓷增量比。虽然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一直为国外品牌占据,但对我国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的卫生陶瓷企业,未来还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介绍,到目前,全国仍有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3个省级地区卫生陶瓷生产制造呈空白状况。苏泊尔集团卫生陶瓷工厂的投产,填补了近年来辽宁省没有卫生陶瓷生产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