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老人“空巢”又“空心”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等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首风靡一时的歌曲所描述的场景,曾经是63岁的曲女士年轻时对浪漫爱情的向往。
让曲女士没有想到的是,现实生活并没有歌词唱得那么浪漫:老伴生病4年后生活便不能自理,唯一的儿子远在大洋彼岸,她只能一个人在家照顾丈夫。刚60多岁就进入了“空巢生活”,这一切,让曲女士有些无所适从。
市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我市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59.64万人。在我们的身边,像曲女士一样的空巢老人并不少见。那么,他们每天如何生活,有怎样的期盼;我们又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人在家无聊,经常自问自答
每天凌晨4点多,天还漆黑,环翠区竹岛街道办观海社区77岁的姜淑琴就会醒来,然后穿好衣服坐在床上。半个多小时后,对面楼住户家的灯亮了,姜淑琴便拄着拐来到阳台上,坐在常年摆在那儿的一个凳子上,望着外面道路上的人来人往。除了一日三餐,她白天几乎都是这样坐在阳台上。
早上8点多,阳光落在姜淑琴的肩上,此刻,竹岛街道办同心路社区夏树信的家门多是紧闭的,82岁的他已经坐上公交车“逛”威海去了。去年夏天老伴去世后,夏树信开始和社区里另一位老人搭伴,每天乘不同的公交车去不同的地方看风景。“一个人在家里太安静了。”夏树信说,除了儿女来的时候,他白天很少待在家里。
像姜淑琴、夏树信这样的空巢老人并非少数。环翠楼街道办塔山社区90岁的李爱珍,独居已经20多年,生活中多靠同社区老人的帮忙。“平时在家里,有时只能自问自答。”她说。
和这些老人一样,很多空巢老人生活得都十分安静,除了偶尔有人来看望,时间在他们这里仿佛停滞了一般。
不想麻烦儿女,老人自愿“空巢”
上文中提到的夏树信,有3个儿子均在威海,曾多次劝他搬过去同住,但他仍然坚持一个人住。“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不到一块去。”夏树信说,老年人一般早上四五点就起床,而儿孙工作比较累,六七点才起,老人起床之后的动静肯定会影响儿女的休息。
在夏树信看来,老年人和年轻人吃饭也吃不到一块去,老年人肠胃消化不好,饮食清淡,少盐少油,而年轻人多喜欢肉食,以补充耗费的体力和精力。“去了儿女家里,你上个马桶,别人也得在外面等半天,怎么好意思。”他说。
跟夏树信同样自愿“空巢”的老人并不在少数,而鲸园街道办古北社区的马龙骥夫妇却有着不一样的考虑。20年前,马龙骥夫妇从山西来到威海居住,现在两个女儿则都在西安安了家。“这里很安静,空气也好,适合养老。”马龙骥夫妇目前还没有离开威海和女儿同住的打算。
除了这些自主选择“空巢”的老人外,还有一部分老人“空巢”是被迫无奈的选择,他们中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有孩子,也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不得不空巢。
很少能喝开水,是因为怕烧水烫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很多老人自愿选择“空巢”,但随之而来的是老人精神生活的孤独寂寞,物质生活质量的降低,以及老人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最近,马龙骥老伴的视力和记忆力都开始衰减,原来精通厨艺的她,现在做饭时常忘记放了几次盐,有时候则把碱面误当盐放进菜里。如今,他们不得不去外面餐厅吃饭。
困扰马龙骥夫妇的不仅是吃饭问题。前几天,马龙骥上公交车时踩空崴了脚,老伴则头晕不舒服,他不得不强忍脚痛带妻子去医院检查。“如果遇到更严重的状况该怎么办?老了之后的饭该怎么吃?”这些成了马龙骥夫妇经常讨论的问题。
即便子女孝顺,定期去看望老人,仍会发生很多意外问题。今年农历8月,康淑珍一个人在家时摔倒在地,坐也坐不起来,也不能动,手机也没在身边。缓了好大一会儿,她才艰难地挪到门口推开了门,所幸遇到对门的一个女孩,之后女孩帮她通知了儿子。“孩子一直定时给我打电话,有一次儿子给我一连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我没有听到,他就着急地赶来,说以为我出事了。”这些被康淑珍当作“笑话”来讲的经历,让人听了心酸。
李爱珍的一日三餐,经常去超市买着吃。平时在家,姜淑琴几乎很少自己炒菜。她甚至很少能喝到热水,因为怕烧水时站不稳烫伤自己。
帮老人“暖巢”,我们在行动
连日来,本报对空巢老人这个群体的持续报道,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空巢老人们孤独和寂寞的身影,也深深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屋里安静得只有电视发出的声音,“空巢”的滋味是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市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如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购买专业化养老服务,成立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等,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目前,威海还新兴很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护航”养老。
除了政府外,也有一些民间力量在行动。他们长期服务空巢老人,定期上门提供免费查体、理发、代购、陪护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向老人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我们身边的老人也是一种孝道。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他们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在外地,请您也对他们多一些关照,送上一碗汤,陪聊一段话,伸出一把手,就会让他们温暖很多。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您想献出一份爱心,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帮助到他们,请您拿起手中的电话,拨打本报热线15806300630。本报将根据征集到的建议和爱心,发起关爱空巢老人的暖心行动。
愿你我携手努力,让他们的身影不再孤单,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温馨和安宁。
记者 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