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房产掀投资潮 企业跨境“考察团”需求升级

  “让中国最强智慧大脑和美国最强智慧的大脑对接。”10月17日,当二月丫头和美国商务部前助理部长一场接洽后,再次强调这个观点。

  “二月丫头”本名章蕾,80后,因在国内组团购房而被财经界关注。

  去年3月以来,由二月丫头所在团队牵头的中国企业团队跨境考察,有频繁的趋势,她将这些团队大致分类为企业家团队和创新企业主团队。

  “多出去考察,不仅一定会做跨境投资,(很多企业)引入互联网思维,对自身境内的经营也能拓宽创意。”她说。追逐二月丫头的带团轨迹,会看到企业主或机构决策层的创新与资本动向。但她此时对自己曾经的“豪宅投资团团长”的身份,讳莫如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另从多名企业主处了解到,一般企业主出境考察,除了学习创新性思维,拓展经营理念外,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机会考察,也是比较重要的考量。

  海外房产投资潮

  “为什么要选在这个岛上,不选在华人居住的地方?”

  “看了十多个了,温哥华普通房都要七八百万(人民币)了,买不起了。”

  在加拿大温哥华边上的一个小岛上,Helen跟着Bill看了几个房子后,在微信发了一通感叹:今天又去看房,景美人痴恨钱少……

  Helen是中国大陆新移民,Bill是当地房产中介。从温哥华华人聚居区到这个偏僻的小岛,起码看了半个多月的房子了。Bill说,这两年以来,温哥华的房价在飞涨,前后价格翻番了。连他们最近在看的这个偏僻小岛,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也涨到了两三百万元人民币。而且,Bill的日常业务量也在猛增,但他有意识地减少客户,因为房价的飞涨,他的收入开始翻番了。现在,他最开心的,就是每天增加了很多时间,开着车,带着小孙子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尽情享受“BBQ”(烧烤)。

  像Helen这样卖掉国内物业,通过考察后置业境外的人不少。

  有机构不完全统计,2013年间,中国资本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投资同比增长498%,至93亿美元,和2008年的5370万美元已有天壤之别。

  境外投资的过程中,法律和特殊政策风险同样需要注意。

  “有些项目要求,中资必须得联合境外机构,重新成立合资性质的平台进行投资。”收购美国一项10亿美元物业的黄先生介绍,美国有的州收购物业,要通过社区民意调查才可以真正成交,“一些社区对于收购方有否决权。”

  一些机构在出海过程中,以联合形式投资,这一举两得。从品牌效应看,内外各有市场认可度。从机构性质上,很难看清这是否来自中资企业。

  这波投资出海,除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外,也有投资移民的需求。一些中介机构瞅准了这股潮流,重点转向海外物业收购。

  升级版“投资团”

  机构与个人的出海投资,主要考量要有三个因素:收益、融资及货币升值,此外也有部分机构是为了树立国际品牌形象。

  收益方面,譬如,根据知名的物业中介机构高力国际调研,在上海及北京等写字楼市场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优质写字楼物业市场当前平均资本化率介于4%至4.5%之间。而此类物业资产在其他国际门户城市的资本化率则为6%至7%。

  从供应端的房地产企业为例,当前,中国房地产商已成型的主流跨境投资路径是,以住宅为首,然后进行“多元化”项目打造。该方式是基于住宅物业相对稳定的需求下,围绕住宅人气,综合打造商圈吸引移民部落。当然,并非所有的中资海外房地产投资的此类项目都是盈利的。

  “虽然中国投资者的跨境投资始于住宅领域,但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及投资需求的不断增加,正开始助长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情。”高力国际一名分析师认为。

  围绕着国内资金跨境投资总量的迅速膨大,相关机构的跨境金融服务意识也在增强。

  9月24日,国内某商学院“美国顶级圈层,中欧私享之旅”的20多位学员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拜访了对冲基金EJF。EJF创始人弗里德曼和EJF中国基金负责人李浩东与学员分享了他们对中美投资机会的看法。

  实地参观这类机构,实际上是直接的感观冲击性突破。EJF对冲基金成立于2005年,目前管理60多亿美元。

  和前述不同的是,由二月丫头等领衔的境内外团队和考察项目的对接,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家对创新思维的迫切需求。

  “Change or Die(不改变,就死亡)。”这句标语虽然显得有点夸大,但传达的就是颠覆性时代的一种互联网思维反射。又一个企业界精英的团队已经在组建之中,计划在下月中旬出行。这个被命名为“投融资与技术创新”的考察团,行程的诱人点之一是带中国企业主们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创新机制,打造创新环境。显然,投融资领域的大脑,关键词也是“创新”。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