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由浅入深”

从总量控制出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才是方向,我们必须为建筑确定能耗上限。”江亿透露,由于缺乏能耗总量控制指标,近10年来建设的一批节能示范建筑,其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就连美国获得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中,大约有70%左右的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也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未来,建筑节能思路的核心是‘以能耗数据为导向’。”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的修订调整,表明绿色建筑的等级认定条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普及和推广的逐渐深入,中国的绿色建筑正由“浅绿”走向“深绿”,星级认定门槛也将会越来越高。

  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从“浅绿建筑”到“深绿建筑”,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即将迎来一场颜色的深化改变。

  9月11日,《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在于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三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上获悉,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修订完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出台于2006年的老版标准亦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节能工作全面推进已走过10年,现行的节能标准与国际相比尚有差距。此项工作过去10年用政府的手推动过于强大,市场推动的积极性还未真正调动起来。”谈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给出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要达到50%。”

  “与老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最大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的按达标条文数评级变为打分评级,申报绿建三星的评级难度将有明显提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海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新版标准特别增加了“施工管理”、“提升与创新”两大类指标,实现标准对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的覆盖,意在进行“方向的引导”,从而实现“广义的节约”。

  提高标准

  参加本次交流会的嘉宾来自国内外近50家建筑及能源科研单位,作为建筑节能行业的年度盛会,交流会还率先发布了诸如北方地区建筑因素与PM2.5的相关性研究、长江流域地区冬季采暖能耗趋势预测与技术解决方案等前瞻性研究成果,并邀请建筑节能完成情况较好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0多个省市的相关代表出席,探讨地方省市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创新型理念与经验。

  作为引导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国家标准,新版绿建标准的调整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关注。

  “绿建标准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中国的绿色建筑绝不会一直停留在初期发展阶段,标准本身的提升将促使绿建由‘浅绿’向‘深绿’演变。”众多参会者对绿建发展已形成的新认识,恰恰是新版绿标着力倡导的方向。

  “传统建筑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安全,而绿色建筑除了功能和安全之外,还特别关注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林海燕看来,尽管绿色建筑可以找到很多的定义,但他个人认为,绿色建筑更是一种理念,理念的核心是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尽量节约各种资源,减轻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体现在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甚至拆除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绿色建筑特别要突出因地制宜、技术整合、优化设计、高效运行。尤其是因地制宜,因为我们国家的跨度太大,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如果我们不讲因地制宜的话,建造的绿色建筑就是不太科学的。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不是硬性的规定,而是更多地引导相关人员去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林海燕称。

  据了解,建筑因使用功能不同,其能源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老版标准在2006年编制时,考虑到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侧重于评价总量大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等。而新版标准将评价范围扩展覆盖至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并兼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本评价标准也是目前正在构建的整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有专家表示。

  “新版标准评价指标为135条,较老版115条有所增加,而且也明显多于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据林海燕介绍,根据对老版标准的修订意见和建议,新版标准采用了评分制的量化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客观、精细、直观地反映建筑的“绿色程度”,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绿色建筑评价结果定量化的整体趋势。

  “在评分结果的具体处理和表达上,通过一级指标得分率和相应权重系数以及附加得分计算总分,更能体现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也更加有利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扩展和调整。”林海燕最后告诉记者,“最终试评结果表明,新旧两版标准相比,一星级基本相当,二星级稍有提高,三星级有所提高。”

  公开能耗

  对绿色建筑而言,评价标准更多地体现在引导性上,如何在后期的运营管理使用中真正实现绿色才更为关键。

  “在一个诚信体系健全、监管严格的社会,绿色建筑获得设计标识认定后,建造过程、竣工验收及后期管理中是不会走样的,但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交流会上,多位嘉宾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公开能耗”成为寻求突破的一个手段。

  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主任莫争春为此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位规划设计行业的领导,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开始的时候,是利用手机上下载的计程软件自己跑,但是缺乏动力。后来,他就跟微信群里的朋友通报每天跑了多少步,请大家监督他。所以,他现在坚持天天跑步,身体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

  “当你把消息分享给你的朋友,让他们来监督你的时候,这个数据可能比自己一个人使用起更大的作用,也会产生更大的变化。”莫争春认为,这正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节能战略,“国际都市的节能减排主要集中于建筑行业,纽约强制公开数据两年就成绩斐然,目前所有大于5000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和物业都必须公开每年的能耗和水耗数据。”

  美国华盛顿特区政府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部原主任SamBrooks则透露,获取可操作数据并使之彻底公开、透明后,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仅华盛顿第一司法广场办公楼通过智能电表获取的数据就发现,建筑在夜间无人使用时并未关掉电源,由此每年将多支出25万美元。

  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发展绿色建筑必须“从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的观点。

  “从总量控制出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才是方向,我们必须为建筑确定能耗上限。”江亿透露,由于缺乏能耗总量控制指标,近10年来建设的一批节能示范建筑,其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就连美国获得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中,大约有70%左右的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也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未来,建筑节能思路的核心是‘以能耗数据为导向’。”

  事实上,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家表示,建筑能效的定义将从节能向绿色转变、从单体向区域转变、从浅绿向深绿转变,并将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能效的提升。为进一步推动此项工程,各地主管部门相继将绿建一星评价标准中的相关指标转化为节能建筑标准,从而以强制手段推广一星级绿色建筑的普及。

  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北京市政府第256号令)对此做了很好的阐释。

  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原副总工程师祝根立介绍,《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明确了分阶段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的原则,将从公共建筑能耗限额起步,逐步建立分类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能源阶梯价格制度;细化规定了公共建筑能耗公示的具体办法,对具有标杆作用的低能耗公共建筑、超过能耗年度限额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运行管理单位定期向社会公布。

  “对能源利用状况明显异常或者超过公共建筑年度能耗限额20%的,将责令该所有权人实施能源审计。”祝根立说。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绿色建筑“由浅入深”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