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大街私房缺管 建筑内部脆弱险象环生

  在老荔湾逢源街耀华社区,有一条全广州难得一见的“历史建筑一条街”——耀华大街,短短百米的古巷密集分布了14处挂牌历史建筑,几乎每座老房子都有一段“古仔”,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寻古”。在街道办和老街坊的精心爱护下,耀华大街的历史建筑外立面保护完好,街道也修旧如旧。不过,和所有历史建筑面临的难题一样,如何保证这些私房“健康长寿”,不但关乎业主自身的保护意识,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房屋管理水平。

  自广州市出台两批400余处历史建筑名录以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多地历史建筑发现,广州的历史建筑中大量的私房仍处于房屋管理的“法外之地”,使用乱象并不少见。保护专家呼吁,广州市政府应尽快“补位”房屋管理,房管部门对历史建筑的管理责任不应只限于公房,私房也应纳入房管部门的管理范畴。

  意义

  最生动的西关文化载体

  位于荔湾老城区中心地段的逢源街因逢源西关大屋闻名,所辖12个社区居委会中,一共有29处老房子入选广州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耀华社区和马基涌社区。

  和逢源街赫赫有名的梁家祠、西关文塔等文化瑰宝相比,历史建筑相对“年轻”,文化价值也略显薄弱,但却是最为生动的西关文化载体。

  记者在逢源街走访了解到,逢源街29处历史建筑大多数都维持住宅用途,住着土生土长的西关人。有的街坊连续几代人“传承”同一间房子,邻里之间熟悉和睦。特别是有些老人家,对几近和他们同龄的历史建筑熟门熟路,走到每处都能“讲段古”。

  年过花甲的街坊陈伯告诉记者,他从小居住的耀华社区以前的“古董”数不胜数,只是那时候大家都不觉得这些老房子有什么保护价值,时至今日,整个社区的肌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唯有一些遗留下来的老房子能让他回忆起过往西关的样子。

  “评上历史建筑的这些房子可能都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我是看着它们的屋主变来变去的,可惜房子不能跟人走,但它们能保留到现在并且评上历史建筑,说明它们在后来遇到了好的主人,要不然早就被拆完了。”陈伯感慨,如果放在十年、二十年前评选历史建筑,光耀华社区估计就可以评出一百多栋。

  典型

  联排洋房深藏丰富往事

  据了解,逢源街29栋历史建筑中有14栋位于耀华社区的耀华大街,这让耀华大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建筑一条街”。

  说是大街,其实是一条百米长的古巷,14栋两三层高的老洋房分列在麻石街道的两侧,无论是整体的街区风貌还是单体的建筑细节,都保存着西关传统建筑的精髓。

  据耀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耀华大街的联排洋房从2002年就被文物、规划部门要求不得改变外立面,居民也很自觉保护,因此整体建筑肌理仍然保持了以前的面貌。至于内部构造,在认定为历史建筑之前,住户可以自行改变结构或进行修缮,但基本上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保护建筑的意义在于保护历史。耀华大街的历史建筑无一不深藏着丰富的往事。比如耀华大街12号,这幢有着西关竹筒屋特色的二层楼宇原来是香港爱国同胞凌剑刚先生的祖屋,凌剑刚的姑母过去生活在耀华大街,晚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左邻右舍以及居委会照顾她到终老,凌剑刚在其姑母过世之后,出于感激将自家的祖屋无偿捐献给街道用作“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至今已有16年。“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各种民俗宣传、粤曲表演学习和健康讲座等活动都在这里开展。在街道办的维修管理下,老房子里外修旧如旧,重新焕发生机,算得上是耀华大街上最为耀眼的一栋建筑。

  “耀华大街这些老房子个个都有故事讲,在没有挂牌历史建筑前就有不少游客来耀华大街拍照‘寻古’,挂牌历史建筑后相信会有更多人知道耀华大街。”

  管理

  如何做到表里如一

  “和我们在其他地方调研的情况比较,这些历史建筑太幸运了!能这样成片成区,在整个广州都属罕见。”相关专家近日在耀华大街调研时表示,耀华大街的历史建筑群如果能加强保护,完全可以作为广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典范,让全国游客都能慕名来访。

  广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汤国华表示,耀华大街历史建筑群的特殊性在于它们位于历史文化保护区,比其他历史建筑更早地获得了保护,因此一直能得到较好的修缮和管理。

  然而,对于耀华大街来说,最终能不能成为全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典范,不能只依赖光鲜的建筑外立面和街道肌理,其内部的房屋管理能不能跟得上,让历史建筑做到“表里如一”,仍要打个问号。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对房屋的日常管理存在空白,缺乏对房屋日常使用、保养、修缮、拆除、功能改变的管理,在历史建筑修缮方面也集中体现为房屋管理的缺失。房管管理的缺位导致房屋使用乱象、险象环生,像耀华大街6号私房,市名城办已组织专家现场查勘认为有损毁危险,并通过街道正式通知业主履行修缮义务,但因找不到业主,加上房管部门不管私房,一直没有得到修缮。但位于其隔壁的12号私房,同样是历史建筑,因被用作社区长者活动中心,建筑内部被志愿者们打理得井井有条,实在是“同房不同命”。

  “历史建筑能不能保护好,关键在于后面怎么管理。在其他城市历史建筑保护都是‘三驾马车’,规划部门负责保护规划编制管理,文物部门定性建筑的历史价值,最重要的是房管部门要做好日常房屋使用特别是危破房的管理,而如今房管部门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只顾公房不顾私房,积极性仍有待加强。”汤国华说。

  补位

  街道办尽心费力应奖励

  因住户不按正常用途使用导致历史建筑被破坏的例子并不少。在目前房屋管理职能缺失的情况下,为了制止使用乱象,只能依靠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工作人员“补位”来站岗放哨。

  逢源街街道办城管科科长肖苏在逢源街工作五年,以前在耀华大街进行建筑巡查多是为了了解部分危房的管养需求,今年他第一次意识到耀华大街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的迫切性。自从评选历史建筑后,他和街道办的其他同事“钻研”历史建筑的保护办法以及各种下发文件,已经成了半个历史建筑保护专家。

  “历史建筑挂牌后,我们在每家都做了入户宣传,将一些保护宣传的画册派发到居民手中,平时每周两次定期对历史建筑进行巡查,主要是看外立面、屋内结构的安全保养情况,防止突发的破坏或擅自修缮行为的发生。”肖苏告诉记者,他们在“站岗放哨”的过程中发现的每个问题都会记录在案,并坚持每周向市规划局汇报,规划部门接报后都会马上组织专家到现场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如果遇到违法情况街道就会报给荔湾区综合执法队,让他们来制止破坏历史建筑的行为。往后有机会的话,肖苏还希望组织更多的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耀华大街历史建筑,从而关注西关文化。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感叹,在广州像逢源街道办这样尽心尽力的并不多,事实上广州历史建筑数量众多,必须依靠熟悉情况、处于第一现场的基层单位和规划、房管、城管等部门进行联防联控,做得好的要多奖励,做得不好的应由地方政府纳入年度考核。


  装着走的移动楼书——乐居广州买房_微房产(微信号:gzkanfang)官方微信服务号,为各位广州街坊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楼盘资讯服务,包括新盘营销信息、折扣优惠,另外还定期免费提供专业线下实地看房接送服务。扫描二维码立即关注,获取更全面、更专业、更优惠的买房信息。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