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型设计从求大转向宜居 下半年超九成新房为80~120平方米产品
“前期产品户型太大,新品调整了设计,主推刚需户型。”王府·钓鱼台营销总监陈文杰此前接受本报记者受访时介绍。在当前的惠州市场,王府·钓鱼台并非个案。江北某盘将此前滞销大户型改装精品公寓,亦证明了市场上户型设计从“大”到“小”的转变。
调整产品设计,是应市而为,还是企业布局?记者采访后发现,大户型“不吃香”有其内在根源。
市场现象
大户型往往成尾货
关注楼市的人都清楚,近两年的惠州市场,刚需户型具备绝对的话语权。记者统计了市房管局、各代理行的数据后了解到,在2014年下半年新房供应中,超九成货量为80~120平方米的2~4房刚需产品。
在记者走访中,有多个楼盘销售人员均表示,“主推首次置业和改善户型,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很难卖得动。”
而近期市场数据同样显示出,无论是市场推货量还是消化量,大户型似乎都与“热”字无关。从市房管局及各代理行提供的数据来看,从今年1月份至今,每月入市 的新货主要以2~4房为主,一房及四房以上供应量较小。从去化率来看,90~130平方米2~4房,约占整体成交量的70%,140平方米以上的四房及四 房以上单位,不到总体成交的10%。
“前期的中小户型都卖完了,现在还剩下一些大户型单位。除了一些大面积平层销售缓慢之外,今年的别墅和高端产品销售状况都不太好。”滨江新城某楼盘销售人员小曾告诉记者,“一个月能够卖出一套两套就很不错了,这种情况目前在惠州应该很普遍。”
新品销售如是,一些“已售罄”楼盘中,大户型滞销的现象亦不少见。日前,记者致电多个已“售罄”的楼盘,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有少量尾货在售,都是大户型。”
“现在公司对前期产品尾货单位的销售,给予了奖励措施。内部员工卖出一套,最高奖励5万元,不过面积太大,很难卖出去。”据惠州某地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东平的一个楼盘2008年开盘至今,仍滞留少量200余平方米的大户型单位。
房企对策
应市而为调整户型
“前期一些业主对小区的园林设计和产品品质都很满意,唯独对户型设计有意见。”陈文杰介绍,王府·钓鱼台的一期140~147平方米的大户型产品被客户反 映为“面积太大,实用率不高。”“综合客户的意见和建议,9栋新品,调整了产品设计,主推116~126平方米的3~4房,提高了产品的实用率,尤其是 116平方米的三房,可以做到四个房间,四个阳台,三面采光的效果,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
据小曾介绍,为了消化库存、回笼资金,其所在的楼盘先后几次调整了规划,将一些大户型改成市场热销的刚需产品,效果还不错。目前只在楼王位置留少量的大户型,这些大户型虽然暂时不好卖,但由于数量少,朝向好,所以也不急着卖,“卖一套是一套”。
“更改户型设计更多的是开发商的应时、应市之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下,开发商除了需要在定价策略上下功夫,还应回归到产品 本身,在产品设计和品质上寻求突破口。“无论市场怎么变,好东西终究是好东西。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是快速出货的基础。”
结合自身经历,该人士介绍:“经常踩盘考察会发现,很多位置不错,价位也合理的楼盘,销售情况却很一般。看了产品发现问题多数出现在户型设计上。有些是户型不够方正,后期改建费用折算下来,已经超出了同类产品价格;有些是设计不合理,面积太大,浪费太多。”
业界解读
总价高房贷紧影响走货
记者采访后,综合楼盘销售、业内人士及市民的观点发现,大户型滞销,有其内在原因。首先,面积大、总价高,是大户型滞销的根本原因之一。“面积大相应的总 价肯定就会高,按照惠州目前的成交均价6000多元/平方米计算,一套15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总价一般在100万元左右。”小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按 照100万元来算,首次置业的购房者,首付三成,要30万元,月还款5000多元;要是作为改善住房,首付六成,月供3000多元。对普通收入的家庭来 说,每月的还款压力非常大。”
除了总价太高难以负荷外,小曾认为,目前的限贷政策,也是导致大户型销售困难的原因之一。“以目前的房贷利率政策来说,按揭大户型,无论是首套置业还是改 善住房,利率上浮造成的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多万元。”他认为,“除了急等住房的刚需客户,其他的群体都会选择等一等。”
一家从事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活动策划公司负责人袁先生指出,开发商有意减少大户型的推货量,也是影响大户型销量的因素。“大家都在观望,大户型不好卖也很正 常。购房者在观望后期房价是否会降,开发商也在观望,使得促销及推盘量都有所停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销售。”
不过,也有楼盘负责人认为,大户型产品卖得慢多数跟自身定位有关,不足为怪。“大户型产品的购房群体原本就比较狭窄,销售节奏慢一些也正常,多数房企是有心理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