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再起纷争 合作僵局待破
从一唱一和到隔空互斥“罪状”,雷士照明(02222.HK)创始人吴长江和现任董事长王冬雷用了一年半的时间。8月11日,吴长江对媒体说要依法维权了。3天前,他被董事会解职CEO。这是吴长江第三次出局雷士照明。
王冬雷还是德豪润达董事长。2012年12月,德豪润达通过吸收吴长江的股份、场内交易、场外交易等方式获得雷士照明约20%的股权。在德豪润达的支持下,吴长江回到了雷士照明任职CEO。
2012年与吴长江有过纠葛的雷士照明其他股东赛富亚洲投资基金、施耐德电气,这次毫无保留地支持董事会决议。
8月11日,双方均以雷士照明的名义召开发布会,相隔不到一个小时,通过记者们的“传话”,王冬雷与吴长江屡屡针对同一问题,各执一词。
LED市场调研机构LEDinside的资深分析师王飞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双方的芥蒂难以消除。
雷士照明已姓王
为多数媒体所忽视的是,2014年4月,德豪润达再次吸入吴长江股份增持至27.1%,继续作为雷士照明的第一大股东。吴长江尚存2.54%的股份,吴还持有德豪润达9.31%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据此,作为创始人的吴长江名义已是雷士照明的“小散”。
吴长江一方面引进外部资本稀释自己的股份,另一方面希冀牢牢抓住企业的独立控制权,这在业界看来是不可能两全的做法。
吴长江或可用的筹码是雷士照明的渠道资源——它的渠道收入是上市公司的两倍多。雷士照明在全国有37个运营中心、近3300家专卖店,这些运营中心是雷士照明的独家区域运营商,吴的团队成员长期在经销商中担任管理职位。
7月14日,雷士照明发布公告改选11家附属公司董事会,而吴长江此前担任这些子公司的董事长,在被免去这些子公司董事长后的第四天,吴长江察觉到了威胁,便北上寻找熟识的经销商。据了解,吴长江与28个经销商在北京签订协议,组成同盟。王冬雷随即进行瓦解,并于8月3日在广州召开雷士全国经销商大会,8月12日在北京与19家运营中心签署声明。
吴长江说,多达8家营运中心七八月旺季遭遇厂家断货。
吴长江设想整合经销商及其关联公司谋划“大雷士”激化了双方的矛盾,直到8月8日吴长江被解职,双方人员起了肢体冲突。2010年,吴长江为3家由亲属和经销商控制的关联公司签署了一份20年的品牌授权协议。
不像2012年“阎吴之争”,在经销商、供应商的力挺下,加之德豪润达的支持,吴长江回到了雷士照明,这次经销商的态度谨慎,甚至由挺转反。
“据说与王冬雷一同签署声明的这19家运营中心占总销售额的80%。”王飞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王冬雷说,经销商几乎全部支持董事会的决定,他们希望公司尽快过渡,走上正轨。
8月8日当天,除了吴长江当时所在的雷士重庆总部办公室,德豪润达还派员到重庆万州生产基地、广东惠州生产基地,拟在三个地方同步完成接管。据雷士照明新闻发言人石勇军透露,雷士照明万州工厂的高管、中层此前遭到清退。
不过,万州生产基地的接管遭到阻拦。随即,吴长江控制的万州工厂自行决定“放假”,预计一周。
合作并不顺畅
8月13日,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宏标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吴长江和王冬雷两个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LED行业主要分为三大领域,即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下游照明及应用环节,雷士照明处于LED行业的下游环节。德豪润达虽然做了全产业链,并快速形成产能,但市场拓展能力、品牌影响力比较弱。
在LED照明领域,德豪润达和雷士照明名义上已经完整拥有芯片、产品、销售、品牌等全产业链,形成从外延到终端应用的布局。
王飞认为,雷士照明LED产品业绩占比已经很高了,核心问题是供应链控制在吴长江手里,这与德豪润达收购雷士照明股份打通“出海口”的战略目标不符。
实际上,双方入股后的合作并不顺畅,只具有象征意义。
2013年8月28日,雷士与公司主要股东德豪润达订立产成品及原材料采购框架协议、销售框架协议。采购方面,2013、2014及2015年度,支付德豪润达的最高年度总额分别为1.3亿元、1.7亿元和1.7亿元。销售方面,2013、2014及2015年度收取德豪润达的最高年度总额分别为0.5亿元、1亿元和1亿元。
而2013年雷士照明营业收入37.74亿元,LED产品收入7.41亿元;德豪润达2013年营业收入31亿元。双方的合作金额仅占极少比例。
“业界之前对两家公司合作的协同效应期待很高,但是一直收效不理想。这次风波等于把问题曝光,如果公司治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整个雷士-德豪润达体系是好事情,因为真的能够做到LED照明全产业链打通。”王飞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这一点在A股市场具有相当的稀缺性”。
值得注意的是,德豪润达此前一直在雷士照明各地的经销商渠道力推雷士德豪品牌的产品,进展颇为不顺,经销商并不太喜欢。“德豪润达对于市场终端的了解不够,很难针对性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张宏标解释,高性价比的产品又需要建立在规模之上。
2014年3月,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全国37家运营中心签署了《2014年度区域运营中心经销协议》,意向销售总额约10亿元,产品种类为“NVC-ETI”、“NVC雷士”品牌的LED产品。截至3月末,销售收入仅累计约4000万元。
市场急不可待
王冬雷认为,这次是不得已罢免了吴长江。“过不了两年,雷士的品牌价值就会被他消耗光,另外错失了市场机会,难以将LED照明做到全球第三了,股东也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目前LED行业的全球第三企业年营业收入70多亿美元,雷士照明、德豪润达均相距甚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德豪润达投了很多钱,规模、利润没什么增长,他是很着急的。”张宏标说。
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照明行业正处于LED转型期,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国内产业政策的双重拉动下,中国LED照明行业加速发展。全球LED产能中心也逐渐在向中国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
2014年上半年,LED照明的终端市场需求快速提升,产能过剩已不适用。“上游的产能弹性小,如果需求不足会有过剩风险,今年都是供需平衡的,甚至有些吃紧。下游的话,产能弹性很大,如果有过剩,工厂很容易调整生产能力。”王飞说,LED行业处于成长期。
《2013~2015年中国LED照明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随着LED照明性价比提升,市场渗透率有望从2012年的9%提升到2016年的45%。张宏标的预测是,2016年60%的照明市场以LED产品为主,“LED市场将迅速崛起”。
与市场火热相随的是,产销量的持续增长没有为中上游带来利润的同步攀升,低价、无序、同质化竞争与前两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LED产业已经到了新一轮资本助力整合的阶段,以实现产品、品牌、技术与渠道等资源的合理配置。
“LED行业的兼并收购,今年非常火,各个品牌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兼并已经有好几起,正在实施的更多。”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的当天,张宏标代表券商正要去看一家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企业内斗若处理不好,治理结构继续混乱,两家公司都将受到影响,但和解的可能性不大,双方“损招”都出尽了,就算坐到一起,芥蒂也难以消除。
双方均寄希望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
工程市场的影响尚待观察
供应商内部出现纷争,是否会影响到与开发企业的合作及考核评级。当代节能的一位采购工程师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此类事件作为采购商自然会关注,最终要看终端服务能力是否会受到影响。“我们只考虑终端,现在还没有受到影响。”
“很多企业内部不见得也没有问题,但不像雷士照明给公开化了,有的会影响到终端服务,有的没有影响。”该人士说,“目前是雷士照明高层之间出现问题,影响尚未传导到各地办事机构,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城联盟”)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选择供应商主要看产品质量及服务体系,只要不影响到合约的执行,各方还是会遵守合作协议的。2012年4月,雷士照明成为中城联盟的战略照明及服务供应商。
另外,同一类材料,开发商一般都有多个供货商,这本身就是风险防御的手段。上述采购工程师介绍,住宅精装修采购LED灯的比例偏小,多数用的是节能灯,“零星”使用于园林的外景照明。不过,LED照明在工程市场中逐渐被采用于商业场所,尤其是持有型物业,考虑到后期的运营成本,后者容易看到这其中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