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企业如何提升LED产业价值链?
对于建筑、景观、室内、舞美等相关设计部门,照明设计的作用在于教育培训、技术支持。相关设计部门需要通过跨界碰撞才能产生新的创意和价值,特别是需要借助中立可信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之前成立的一些“草根设计公司”在技术储备上相对比较薄弱,因而特别需要培训和技术支持。
对工程企业来说,照明设计的作用是市场培育和价值评估。数据显示,目前,每年国内照明工程的总规模约为1000亿元左右,而2013年工程公司前十名市场占有率总和仅为2%,前30名总和不足4%。“由此可以看出,资金和专业管理水平成为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设计作为获取工程项目的‘敲门砖’,以控制产品选择环节获得足够利润,并依据技术规范说服审计部门合理定价,寻求性价比最佳的产品。”荣浩磊分析认为。
对于厂商需求,照明设计的作用在于引导研发方向,制定竞争规则。当前,国内厂家超过15000家,由于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相当激烈,已陷入“血拼”状态,且受资金规模和商业渠道限制,难以保护品牌价值。因此,厂商希望可以深刻而及时地理解市场应用需求后,再进行针对性研发,且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产品评价体系、宣传和市场渠道,避免同质化产品陷入恶性低价竞争,提高生存竞争能力。
量化控制与价值引导
照明设计对LED行业的作用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荣浩磊指出,由于当前LED产业链各环节的行业集中度都很低,并已出现明显的抱团取暖、谋求规模效益、需建立行业规则的趋势,但多是单一环节的“自娱自乐”,导致缺乏合理的核心价值标准,只能以定量和价格来衡量,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照明设计只有从个性化走向标准化,才能总结应用需求,推动产业链发展。
“照明设计不仅要关注个性化,还应遵照规律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与产业链的联系更加紧密。”荣浩磊进一步强调,照明设计怎样才能将应用和生产“粘合”起来,共同理解应用的需求,则需要在一定基础上建立一个服务平台,以此提供更为清晰的市场规范、技术、渠道乃至融资等相关方面的支持,以独特的核心价值,实现“良币”战胜“劣币”。
而针对目前大量城市照明建设整体存在层次不清、载体相互关系不协调的情况,荣浩磊也给出建议,“照明设计可以采用量化控制,推广具有优势的产品,让其价值更加凸显。这对业主来说,即保障实现实施效果,又可不断优化性价比。”
首先,规划阶段的量化控制是要确定建筑照明光色、亮度各部分的量化控制指标,给主管部门或业主提供规划条件及审批、验收标准和依据。对于单体照明常出现达不到预期目标效果的情况,荣浩磊认为,要实现好的效果,也应在规划设计、产品选择和验收监管三个环节增加量化控制手段。
其次,在方案确定阶段,量化控制可以确定建筑各部位的色温、亮度及照明效果要求。由于LED缺乏统一的工业标准,很多产品缺少配光数据,因此仅根据计算无法控制达到的效果,再加上LED多光源组合的特点,使实际效果会有很大偏差,而量化控制可以有效描述设计师希望达到的应用效果,并确定能否实现的合理灯参。
第三,在确定参数阶段,量化控制可通过广泛征集灯具以及应用模拟实验进行检测,实现检测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对比。
第四,在协助招标阶段,量化控制可实现以确保2~3个灯具达到为原则,设定最低亮度下限和灯具功率上限等技术要求,并进一步根据确定灯参进行招标,且对投标灯具进行检测,比对检测结果。
第五,在产品选择阶段,通过量化控制评判结果,并结合报价选择最佳方案。
第六,在工程效果检测上,量化控制还可检测实施结果,校检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积累不同应用面的解决方案,并不断更新,为未来做大型项目设计做准备,以实现提高效率,减少采购复杂性的目的。”
荣浩磊认为,通过这种做法可逐步形成价值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往这个政策方面投入精力和资源,明确目标,以最小的代价获取相同的效果,逐渐提升各个应用面解决方案的性价比,从而有效避免整个市场越来越趋向有低价竞争的恶劣形式,保证设计、业主、生产商等各方获得更大利益。
“未来,照明设计应不断分析归纳典型的应用需求,搭建LED产业链各方沟通平台,形成跨界团队,并通过具有公信力的手段(如说产品检测、模拟实验、展陈体验、监理咨询等),逐步将结论成果沉淀形成技术规范,进而向整个市场推广,以助力LED产业的发展。”荣浩磊由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