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山名镇到“莲-升片区”改造 老城39个月的生命轮回
2012年,南堤路被拆迁。
2012年,正被拆迁的挥春街。
亲,《一本政经》的新小伙伴——— 《经纬仪》亮相啦。关注佛山政策和改革发展的重大变化,视角新颖,故事好看,是它的追求。所有重要但又枯燥的政经新闻,它都力求找到轻松出挑的角度和表达方式,为您呈现权威、生动、有趣的解析。
8个月的封闭、抢工、叛离、断弦,31个月的救赎、回归,在过去的三年多里,佛山老城命运多舛,跌宕起伏。
镜头回放到2010年10月,涉6000多拆迁户的佛山名镇规划遮遮掩掩、对民意掩耳盗铃,野蛮征拆激发民众怒火。至次年6月,汾宁古道及整个片区工程悄然停工。
时间流转到2011年9月,老城破败颓废,民众怨言颇多,专家学者抨击声此起彼伏,投资商闻风而逃。“名镇风波”成为禅城近年来较严重的一次公共危机事件,一度让市领导低头致歉。而经过13次专家座谈、评审后,取而代之的“莲花路-升平路片区改造”规划,在2014年4月中旬千呼万唤终公之于世;不过,稍作比较会发现,这份规划纲领有着戏剧性的轮回,整个老城区的肌理,又将“复原”到2010年征拆前的模样。
旧版的旧城改造因仓促上马等诸多原因,走向失败;如今,新版工程起航,民意的回归,不仅是对老城的一次救赎,也让生于斯长于斯的街坊重拾希望。
1
老城被狂乱肢解剥离
2011年9月21日,两位刚履新的佛山领导走进汾宁古道。180米长的路两边,六七十座古朴小楼相连,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贯穿古街,只是,原本“清风古道,小桥流水”古诗般的意境已幻灭成空,从麻石缝里长出来的野草以及荒寂的商铺,似乎昭示着某种不便声张的秘密。
这两位领导,一是由广州调来的佛山市市长刘悦伦,一位是从南海区长位置提拔上来的禅城区委书记区邦敏。这个“秘密”已被捅破,在9月窒闷的空气中发酵了很久。刘悦伦以市领导的身份,为佛山名镇项目建设给市民带来不便致歉。而陪同一旁的区邦敏,全程静默,表情严肃。
站在两位市领导另一头的,是汾宁路泰平街的留守户陈伯、梁姨和潘伯几个人,他们早就听说市长要来,在二三十米的距离外观察其一举一动。自2010年10月名镇项目征拆以来,他们原本安逸的日子被搅得一团乱,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在祖屋里出生长大、步入晚年的老佛山人,一下子被判决要搬离自己的家园,有的甚至被诉为被告。
佛山名镇项目肇始于2010年8月,10月始,禅城以发烫的热情投入到征拆工作。2011年5月,所谓样板工程的汾宁古道项目对外宣布基本完工,随后的7月,刘泽棉、廖洪标等25名工艺美术大师受邀到汾宁古道选铺位,这条街拟打造成“非遗一条街”。
用陈伯和梁姨的话说,汾宁古道就是最早遭殃的地方。在过去8个月狼奔豕突的拆迁、建设中,规划始终秘而不宣,资金来源和使用不明,还被蒙在鼓里的老佛山人成为拆迁户、留守户、租赁客,而中国四个名镇中唯一保留的佛山老城区的肌体,被狂乱地肢解、剥离。
一切近乎梦幻般的癫狂,最终在2011年8月,像泡沫一样被戳破。“工程早在6月份停了,工程款还欠着没给呢”,在一次无意间的走访中,南都记者从一名包工头那里得知这一惊人消息!随后的9月初,祖庙街道办一二把手因旧改项目被双规,而后不久,时任禅城区委书记刘宏葆调任四川德阳,这一系列人事变动让老城一下子炸开了锅。
2012年2月,旧版改造工程宣布解体。佛山市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原佛山名镇项目分拆几期推进,“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为第一期。实际上,这个片区正是名镇项目的核心地带。2012年4月,在一个媒体通气会上,祖庙街道办通报,“佛山名镇”的名称不再使用,“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项目中2、3、8号地块是首期主攻范围。
2
“莲-升片区”改造取代 佛山名镇
项目解体,早有预兆。“不能因为一个点影响一个面”,一上任就被媒体追问的区邦敏在沉默三个月后宣布,2012年春节前,旧城改造封闭的6条道路将逐条解封,还路于民。
2012年1月佛山两会上,市委书记李贻伟提到,佛山名镇工程解决不了,就干脆把它改成升平路改造。随后在2012年2月《佛山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表中,“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正式取代“佛山名镇”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路解封了,项目改名了,可规划方向一点动静都没有,坊间一度传闻旧城改造不搞了,禅城变成了“残城”。有拆迁户爆料:政府鼓励拆迁户搬回去住,还补贴1万元。政府不得不几度辟谣。
“我当时‘压力山大’,市长在你管辖的地头道歉,你能没压力吗?”回忆履新首日,区邦敏坦言很头疼,“看到这么一个大摊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区邦敏行事一贯低调、务实,他深知老城区改造成败对整个禅城的影响,没有好主意宁愿不去动,他常提醒下属:“老城改造要小心翼翼,急不来,这就像喝开水,不能一口喝掉,否则会烫死。”
时间推到2012年4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钩机突然出现在升平路深巷内施工,这一举动狠狠地刺激了老城脆弱的神经。“为什么又要拆,到底规划干什么?”焦灼和恐慌弥漫。之后,政府出面解释说,要将2、3、8地块尽快拆出来,8号地块是建设拆迁户安置房,其他地块则是打包出让。
挂帅为旧城改造指挥部部长的禅城区长刘东豪随后向媒体透露,有5家开发商初步达成投资意向。此时的旧城改造,已经透支了“肌体瘦削”的禅城大量财力、物力和热情。更要命的是,禅城丧失了不少民心民意——— 媒体、民间、专家和政协委员均痛陈项目弊端,而在2012年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小组巡检时,直接绕过佛山,一名专家成员透露原因“佛山的批评肯定多,到时候就不好看了。”
政府寄望迅速解决资金链问题,将拖垮了整个肌体运转的片区割出去,首当其冲的就是最早启动征拆工作的地块。然而,在多次招商引资的交流会上,“莲花路-升平路旧城改造”项目以整体或零碎的方式露过脸,但均无人问津,那5家开发商投资的事后来也不了了之。
烫手的山芋脱不开手,又不能一口吃掉,正当禅城不知所措时,市政府的一个决策给了它喘息的机会。2012年5月,刘悦伦提出佛山要打造城市中轴线,佛山老城区就在中轴线的中间段位置。当年8月,中轴线设计项目向国际招标。依托这一契机,老城区进入名正言顺的等待时间,“一切都等市里中轴线设计定了,才知道老城区的规划定位是什么”,禅城回应各方媒体追问时说。
对于汾宁路泰平街的陈伯、梁姨一家来说,2012年7月19日是雪上加霜的一天。陈伯的父亲刚去世不久,还没过完“三七”,几个工人就跳上他家屋顶掀开屋瓦……其间,拆迁一直在缓慢倔强地推进,只花了两三个月,西便巷、源头街这些老街巷就变成废墟,独特的岭南街巷肌理被一口口“蚕食”,动迁办对规划“一概不知”,只是回应“红线内的签了约的都要拆”。不过,事实并不是动迁方说的那样。2012年9月前后,南都报道了6起“误拆”事件,施工队称是“意外”。
更多焦灼的事件依次发生:2012年11月,汾宁古道牌坊张贴告示,称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一时间,砸了近亿元搞样本的汾宁古道去留成谜;2013年初,升平路、南堤路、永安路沿街建起临时商铺;2013年3月,救人无数的“崇德医院”被拆;2013年7月,公正路挥春街被拆除,空地作临时停车场;2013年7月,禅城区文化部门公布,“莲花路-升平路老城片区”新增四处不可移动文物,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建筑保留下来了?相关人士态度模棱两可,仍指向中轴线规划未定。
3
戏剧性的“回归”
事情终在2013年10月30日明朗。区邦敏称,“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天,承担莲升片区1200多位拆迁户安置房建设的8号地块,以96299万元的价格、4232.5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由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竞得。至此,6000多拆迁户的4个安置房用地全部解决,政府承诺2015年底所有拆迁户都能住进新房,这个时间虽然比最初承诺的时间晚了一年,但是总算解决了。
“你拆了人家房子,就一定要安置好,这是头等大事,不然迟早要出大事”,区邦敏眉头舒展。禅城走出徘徊,把更多重心放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上,寻找新发展空间,多手段凑钱,在交通建设上投入近100亿元;另一大成绩是将张槎、南庄两镇街打包为“禅西新城”,成功列入佛山“一老三新”战略布局。在空间变“宽敞”“血管”变通畅、钱袋子鼓起来的背景下,禅城回过头来,显得更加有力量收拾老城改造的残局。
2013年10月17日,禅城新主官上任两年多来,第一份关于老城区改造的新版方案终于亮相。规划部门发布“禅城区中轴线老城区部分地块概念性规划(征求意见)”,提出以升平路-筷子路为中轴线,划分四大功能区,分别是汾流古渡风貌区、会馆文化区、筷子路商业街以及商业配套区。规划部门称,“历史街区的改造,会让历史的东西留下来。这意味着大方向定了,不会大拆大建,不会建商品房、写字楼。”
这份概念性规划出台的背景有两个:之前,规划部门回应,原佛山名镇此前规划编制还有用,并不会全盘否定此前规划(规划原名“佛山名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2011年6月中标,标价129万元,可中标不久,项目就夭折了)。另外,佛山城市中轴线的规划经过国际招标,在2013年7月公布总体规划,老城区作为其中一个节点,定位是恢复、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结合两者,规划部门编制了初步的概念性规划,以试探佛山街坊和市场的反应。细心的人可能会看出,水文化、会馆文化这些名字,都曾在2010年还被冠以“岭南福地”“寻根之旅”的原佛山名镇的定位里出现过。
经过半年的论证、审议、再论证,2014年4月21日,《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2、3、5-2地块规划方案》通过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南都记者发现,最终敲定的规划方案与2010年的原佛山名镇有着戏剧性的“回归”:复建琼花会馆、水上关帝庙等;汾江河打造水上文化;升平路规划复建会馆文化、武术文化;整条轴线部分复建骑楼建筑及知名茶楼;汾宁路将现存建筑全部保留打造老街……细节上虽有不同,但主打的水文化、粤剧文化等都与此前异曲同工。
除了复建、修缮一批老建筑,原本因拆迁而消失的街巷肌理也将恢复,如镇北街、盐仓街、西便巷、汾水西街等,整个老城片区的肌理又将“复原”到2010年征拆前的模样。
4
以“民意”的名义
公正路原挥春街的空地,将复建一条街巷;升平路两侧的西便巷、长兴街等都将复建;筷子路两侧的街巷肌理全部保留不动。也就是说,附着于路两旁的建筑物基本上已经成型,根据“核心区域限高不超过9米”的要求,筷子路、公正路、升平路、高基街、永安路围绕而成为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如今残损的状态将修复到2010年征拆前的模样。“出让条例有约定,这些街巷肯定要保住或恢复”,禅城区规划部门表示。
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焦灼地走过31个月的等待,最终回到“原点”?上届政府部门曾声称投了几十亿元征拆的老街,其实本就值得保留、维护?
“是有的”,现任禅城区相关负责人回应说,新版规划是经过充分论证并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历史的基础上制定的,而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来就丰厚,粤剧、武术这些元素本就该挖掘和弘扬。
如果说,旧版的旧城改造演绎了一出“叛离”闹剧的话,新版的旧城改造则是以“民意”的名义转道回归;如果说旧版的旧城改造因仓促上马等诸多原因而走向失败,而今这份苦熬了两年多的新版“民意”改造方案,应是蕴含着新的“生”。
佛山文博专家邓光民经历了整个过程。2013年10月30日,在公布“一轴四片区”的概念性规划后,禅城首次召集十几位文博专家、民俗专家参与《佛山中轴线老城区段若干地块概念规划》论证会,2013年12月18日,佛山老城区保护和活化利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直至2014年4月14日,邓光民先后参加了13场专家座谈和评审。作为对粤剧、武术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邓还牵头编制了水上关帝庙、琼花会馆的复建方案。
“只有这帮老佛山才能搞定老城区,其他的外来和尚不行,所以他们的意见你要听”,区邦敏待人素来谦逊,在老城区规划方面更是常以低姿态向民间专家讨教。
专家评审会以外,禅城还动用两代表一委员的平台,收集民间建议5000条,将其编辑成为一指厚的“宝贝”花名册;文化部门和民间专家,对莲升片区的建筑现状进行详细普查,目前已根据建筑价值、保存完好性将该片区纳入保留的547间古旧建筑分成A、B、C三类,大多将得到保留、修缮。
“一开始我都不想来,以前提了那么多,有什么用?后来发觉政府真的听我们的意见,真的想做实事”,民俗专家余婉韶说,有时一些规划已敲定,但专家提出质疑后,真的会改变,每次座谈都看到规划方案在变化、细化。最后形成的《莲花路-升平路片区2、3、5-2地块概念性规划》,她“很满意”。
余说,她大半生都住在“莲-升”片区,这里有她最浓稠的乡愁,以前这里被改得零星落索,现在禅城按照保留下来的特色建筑为依据复建老城区,“很英明”。文博专家梁国澄则形容,与政府的关系,从“隔靴搔痒”到“拉近距离”。他说,新版规划有群众性、务实性和原真性。
在回归民意的31个月里,南都记者频繁地走访老城区拆迁户,他们仍对上届政府的作为颇有怨言,对当届政府总体显得理性而客观,鲜有大量批评声。而在老城区规划之外,禅城已在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公共交通优化方案、公园改造等诸多民生政策上广求民意,区邦敏的“智慧在民间、需求在市场、评价在社会”执政理念,亦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意。
而老城区规划的真正落实,还在后头。为给群众和市场以信心,规划通过了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那就是说,以后不论领导怎么换届,这份方案都不能随便更改,而在实施过程中,文化部门和文博专家会全程跟进监督。
可事实上,通过人大常委会审议却被人为更改的案例也曾有先例。早在2006年,《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通过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对历史文化名城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范围等有强制性规定,然而,以“品字街区”为核心的原佛山名镇改造范围正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其中的规例。“因此,要真正监督项目落实,政府需保障全民监督渠道畅通无阻,将佛山老城还给佛山人”,民俗专家们说。
在新版规划出炉时,留守在泰平街的梁姨终于签署了拆迁协议,在这三年多里,她哭诉过、控诉过、斗争过,最后与动迁方达成和解,她选择了丝绸大街的安置房,近期就要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所幸,“这房子不拆了,会修缮保护起来”,梁觉得,这是个好兆头,是对老城的一次救赎。
政府的承诺是否能实现?老城的命脉真的能保护、修复吗?梁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事记]
2010年8月 刘宏葆任禅城区委书记,首次提出“岭南福地”的规划意向
2010年10月 征拆启动,佛山名镇改造范围划定
2010年10月汾宁古道样板工程启动
2011年5月汾宁古道施工基本完毕
2011年7月汾宁古道计划打造成“非遗一条街”
2011年8月南都记者采访发现,汾宁古道及整个片区工程早在6月就停滞了
2011年9月祖庙街道办一二把手被双规,刘宏葆突调任四川
2011年9月21日区邦敏上任禅城区委书记第一天,陪市长走访汾宁古道,市长致歉
2011年底老城区封闭的6条道路解封
2012年佛山市两会原佛山名镇项目被“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取代
2012年4月施工钩机走进深巷中拆除建筑,部分街巷在数月内消失
2012年4月祖庙街道透露2、3、8地块先拆迁
2012年5月前后 “莲-升片区”在商业推荐会上出现,无人问津
2012年9月前后 “莲-升片区”出现6起“误拆”事件
2012年底祖庙街道称,经鉴定汾宁古道八九成房屋系危房
2013年1月升平路临时商铺开张,生意惨淡
2013年3月 “崇德医院”被拆
2013年7月 公正路挥春街遭拆
2013年7月佛山市中轴线规划总体方案出炉,老城区的定位是“继续挖掘历史文化”
2013年10月 “莲-升片区”首份概念性规划出炉
2013年10月8号地块(佛山涌片)出让,安置房建设有着落
2013年10~2014年4月禅城相继召开13场专家座谈会,两代表一委员征集民间意见5000条
2014年4月2 1日 《莲花路-升平路片区2、3、5- 2地块概念性规划》通过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采写:南都记者 陈惠婷
摄影:南都记者 郭继江
敬请关注“foshanlej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