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救市不要太当真 房地产市场难火
随着4月份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翘首以盼的住宅成交回升愿望落空,开发商开始通过降价应对,地方政府也纷纷摩拳擦掌,出台五花八门的救市政策。先是无锡以户籍改革之名调整购房落户政策,拉开分类调控的序幕;接着,铜陵、南宁、萧山、天津等地出台或网传酝酿出台地方救市政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救市?明面上的理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实质是解决“土地财政”面临枯竭的问题,为城市建设、地方债务甚至公务员工资等解决资金问题。这已无须赘言。
真正的问题是:政府救市真能起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吗?
以铜陵为例。该市出台了五大救市政策,包括政府团购商品房、购房补贴契税、放松公积金贷款、放宽外地购房居民户籍迁入条件、支持开发商等。但仔细研究各项救市政策,其信号意义大于其实际效果,基本上属于“聊胜于无”。
譬如政府团购商品房一项,是常用的救市办法。对未明确安置点的征收安置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等政府投资性住房,通过团购等方式筹集,原则上政府不再直接投资建设,可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商品住房项目中团购一批房源,作为征收安置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当前很多三、四线城市商品房积压严重,政府也没必要建设很多安置房、保障房,团购是个好办法。早几年,常州和长沙宣布不再新建经济适用房,鼓励符合标准的家庭去购买商品房,每户补助8万元(后来提高金额)。但对动辄上百万元的房价来说,区区8万元补助能解决多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并非每个地方政府都有补贴的财力。随着经济增长趋缓,财政资金紧张,补助资金的来源会越来越成为问题。
再如购房补贴契税。铜陵规定凡是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铜陵市购买家庭惟一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普通商品住房是指单套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由同级财政按房价1%的比例给予契税补贴。百万元的房子补贴1万元的契税,不起多大作用。
再如支持开发商和放宽外地购房居民户籍迁入条件。仅是给开发企业一些精神安慰,以及简化户籍迁入流程,对于刺激购房作用微弱。
总之,目前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力度比较温和,手法相对单一。消费层面主要放松限购的某些条件;扶持房地产企业主要是降低“土拍”门槛。但对于更为重要的银行贷款等资金层面,地方政府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只要中央政府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不变,任凭地方政府扑腾,也难以掀起多大的浪花。
根据相关媒体4月28日开始的网上调查,截至5月6日,对“你认为楼市拐点是否即将到来”,回答“是”的占62.8%,回答“不是”的18.8%;对“你认为降价潮会波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吗”,回答“会”的59.0%,回答“不会”的占30.6%。可见,即使各地出台令人眼花缭乱的救市措施,公众对房地产价格依然持有较重的负面预期。
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台几条无关大局的刺激政策,房地产市场就能转火?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