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危楼有多少?你是否住在寿命短暂的危楼里

http://news.dichan.sina.com.cn南方都市报作者:古优裕 蒋奇政2014/4/16 13:52:24 新浪地产

   谁在“楼脆脆”中忘了对生命的尊重

  前日在微信圈流传甚广的一条新闻,对照惠州令人无限感慨。其内容是,在日前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的浙江宁波23年楼龄的楼房突然倒塌事件刚刚发生,广州官方鉴于部分私人危房业主“有心无力”,立马计划立法规范危房修缮改造问题。

  这个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广受二、三线城市居民鄙夷的省会城市,此刻不仅体现出政府未雨绸缪的高度责任感,更体现了对在那些老旧楼房里容易被忽视的生命的尊重。而素以青山绿水和慢节奏为傲的惠州人,恐怕也不得不为惠州在这方面的毫无作为而感到失落。

  广州官方评估,全市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危险房屋约10万平方米。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去年提出要建立一个危房数据库,通过对城市零散危房及农村危房的

  详细普查,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库,全面摸清城乡危房的“家底”,以实现对广州市危房动态监管、统筹管理。为此,广州已起草《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流程》,正在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

  诚 然如惠州相关部门官员所言,惠州非省会城市,无立法权,且无论立法还是旧楼危房普查、管理、修缮,都需要政府部门牵头统筹,由发改委、规划、消防、财政、 城管等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尚且不说惠州立法的可行性,但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惠州官方对旧楼危房做过一次摸底普查,更遑论管理与修缮。

  惠州对旧楼危房不摸底、不修缮的理由当然可以找出一大堆,比如现在反馈已经倒掉或即将要倒的旧楼危房的情况不多,时机尚不成熟;比如惠州没有立法权;再比如惠州财力不允许等等。而修缮理由却只有一个:政府的职责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惠州现在没有出现大量倒塌或即将倒塌的旧楼危房,但这完全不足以成为惠州不需要未雨绸缪的理由。

  按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一般性建筑耐久年限为50- 100年。但住建部一负责人在公开场合坦言,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企业家固然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但政府的监管职能和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不能因此推到背后。如果把解决社会问题的成败都归因于企业家,显然是荒谬的。与其追问为何开发商要建这些质量低劣的烂房子,还不如问问为何政府在验收环节对这些烂房子草率放行?

  无论如何,面对国内普遍的建筑寿命短暂的现实,政府部门应无理由抱有侥幸心理,而无论出于政府的职责还是对生命的尊重,都有必要对旧楼危房的普查和修缮进行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古优裕)

  偷工减料、施工流程混乱是楼房“短命”的主因

 惠州危楼知多少之原因

  上周五上午9点,曾经的样板工程浙江省宁波奉化锦屏街道居敬小区29幢住宅楼西侧,一个半单元 房子突然垂直类似麻将块一样倒塌,在弥漫的烟尘中,6人被埋,一人死亡。这座建成仅20年的住宅楼,此前曾明显发生过墙皮脱落、墙角裂缝,但相关责任部门 鉴定意见称这座C级危楼还能住。

  政府在迅速组织施救的同时,对3名责任人实施强制措施,但和逝去的鲜活生命相比,这显然于事无补。 奉化事件并非孤案,上海、郑州都曾有类似的事件。由此引起的焦虑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大批楼房密集建成,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 进入“质量报复周期”,其中偷工减料和施工流程混乱是老旧危楼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固然惠州尚未发生上述恶劣事件,但一大批寿命超 过20年的老旧楼盘也逐渐开始出现裂痕、漏水等伴生性问题,而且2000年以后也出现了类似于富川瑞园、万林湖等令人不安的存在,“80后、90后”楼盘 “未老先衰”令人惊愕。是谁纵容了这些“短命建筑”的存在?针对老旧楼盘的排查是否真的在做?

  偷工减料和施工流程混乱是危楼的事故根源

  浙江奉化的倒塌事件前,业主表示“住了19年反映了19年问题”。上溯至上海的“楼脆脆”、西安的“楼倒倒”事件,矛头直指开发商偷工减料和施工流程混乱。

  上 述出事楼盘调查结果为钢筋标号不合规范,混凝土标号抗压不够,地基水泥桩基不符合要求等。江苏天宇建筑惠州分公司总经理王兆熊解释称,国内的房屋实际寿命 远远短于设计寿命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80、90年代的房屋,主要还是开发商对房屋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保险系数低,对于地基的处理不当,以及施工过程中偷 工减料和施工流程混乱所致。

  虽然惠州没有发生商品房住宅小区的倒塌事件,但是水口、南湖都发生过类似的危楼事件。知情人称偷工减料 和施工流程混乱在上世纪90年代的惠阳和大亚湾普遍存在,部分楼盘曾用黄泥代替混凝土作为砖之间的粘合剂,此外那时候的房屋建造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专 业建筑设计人才缺乏,导致建筑施工流程完全混乱,有些连图纸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边盖楼边设计。与此同时彼时砖混结构加预制板,房屋内所有的墙体都是承重 墙,居住者对老楼的设计不满意,在进行装修时破坏了整体结构,也是引发老旧危楼事故的原因之一。

 政府强力监管是楼盘“不短命”最有效方式

  2 月中旬仲恺高新开发区开发建设不到2年的富川瑞园各栋大楼各个楼层都陆续出现墙砖大面积脱落现象。施工人员每天早晨8点准时开工,在墙砖上钻孔打钉。业主 上传的施工图片中,能看到每一块墙砖正中央都有一个金属铆钉头。有网友戏称这种墙砖打钉的方式,打上去的钉子看起来就像是围棋。

  上 世纪“80后、90后”楼房建设,执行的是1988年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试行)》,其对房屋的寿命没有硬规定,但2005年7月1日 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了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正是在新的规范标准施行之后,住建部的有关负责人还是发出了“只能持续 25-30年”的感叹,由此可见建筑质量的隐患绝不只埋藏于砖混结构的“80后、90后”楼盘,钢筋混凝土绝非是“楼坚强”。

  有建 筑师提出:应借鉴香港“强制验楼计划”,各地相关部门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进行全面普查和彻查,但如何让政府职能部门就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不再流于形 式,不让建筑质量监督流于形式?面对国内一起又一起的“短命建筑”,地方政府需要尽快转身,将行政职能定位在对开发商、建筑商和监理方的严格监管上,从而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严格控制建筑质量。

 总结性预警

  惠州老旧危楼出现问题的原因

  作 为上世纪90年代国内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惠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层万栋冒出来,只长房子和草的年代,大批投机开发商为建房子而建房,甚至没有规 划,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楼是马路游击队员来盖的。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房子虽然没有出现类似于浙江的“楼脆脆”事件,但惠州大量的上世纪80、90 年代的老旧房子的问题正在逐步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浮出水面,江苏天宇建筑集团惠州分公司总经理王兆熊认为,惠州的老旧危楼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出现问题。

 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

  虽 然没有出现像倒楼的严重事件,但惠州大量的老旧楼中依旧存在部分危楼,首要的原因即归结为当初开发商的偷工减料行为,曾经有见证过惠州房地产泡沫的知情人 称,当初在惠阳大亚湾,砖混结构的房子,部分开发商曾用黄泥代替混凝土作为粘合剂使用,且不止一个楼盘存在这种情况。与此同时使用低标号的钢筋现象比比皆 是,桩基合格的也不多,这些偷工减料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建筑技术落后(施工流程混乱)

  在上世纪建 筑技术还不发达,机械化水平很低,房屋建造基本是人工操作,这也导致了房屋质量出现大量瑕疵。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水泥砂浆的混凝土都是人工搅拌的,比例很不 好把握,而现在机械化搅拌就会避免很多质量上的瑕疵。与此同时大量从事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都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对于建楼基本上是只要不倒就行,误差 的控制,桩基的稳定度、密度都是凭借常识去理解。

  野蛮装修随意更改房屋结构(尤其打承重墙)

  上世纪80、 90年代建造的房屋都采用砖混结构加预制板,房屋内所有的墙体都是承重墙,只不过是分主承重墙和次承重墙,因此后来有些人对老楼的设计不满意,在进行装修 时破坏了整体结构,容易引发事故,很多老楼的漏水、裂缝即由此产生。而现在房屋采用的是钢混结构,在框架搭好后再填充混凝土,这样的墙体结构更加稳定,保 险系数更高,装修改动的余地也就更大。

  对自然灾害的预估性不足

  我们随处可见惠州老房子的地基开裂,实际上这 源于上世纪开发商对于地基处理的缺陷,表现在对于建筑选址的彻底不了解。在房地产的泡沫年代,很多人直接把鱼塘、沼泽填掉,不经过自然沉降,直接建房子, 这样的结果即是导致建成后环保评估、抗震等指标都无法过关,在后来的地质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遇到外力的影响,比如洪水、毗邻地块开挖地基,都可能会导致地 基的变化,惠州已经有这样的例子。

  全国老旧危楼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只有20余年楼龄的浙江奉化居民楼整体性倒 塌,让更多居住在上世纪80、90年代老旧危楼的民众开始关注自身的居住安全。综合分析上述年代的老旧居民楼,频繁爆出事故的原因在于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 低标准化,无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的良莠不齐,南都记者检索发现,国内的老旧危楼主要存在以下类型的问题:

  裂缝

  网 络检索发现裂缝成为老旧楼最广泛出现的问题之一,主要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集中在墙面裂缝、楼体裂缝、阳台裂缝等。专业人士称,非结构性裂缝主 要是因为施工工序、材料引起的无规律裂缝,而结构性裂缝主要是设计错误或者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的,严重危害房屋结构安全。

  漏水

  漏 水是老旧住宅最常发生的居住隐患,漏水主要三种类型———管线损坏漏水、防水层破坏漏水,以及裂缝漏水。漏水关乎房屋的结构和工程质量问题,更多老旧楼漏 水是因为楼体的结构问题,比如管道与楼板接触处没有充分地合闭,楼顶的防水层设计不合理,以及业主在装修的过程中的暴力都会导致漏水,但如果是因为裂缝产 生的漏水就会严重影响居住安全,在裂缝不断产生的过程中,修复的成本极高。

  倾斜

  近年来国内多次出现的“楼歪 歪”、“楼脆脆”、“楼倒倒”,多半是和房屋的前期倾斜相关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房屋地基的设计桩深要在8米以上,房屋倾斜多半和房屋的地基相连,地桩 桩基的长度强度不达标,主要是开发商存在偷工减料或者监理不严所致。老房子的施工工艺控制上的缺陷也是造成危楼原因之一,比如混凝土标号不对,配比不合 格,以及设计上未对地质地貌作充分的考虑,导致后期在外力的作用下,地基沉降,严重影响房屋使用质量,会造成严重后果。(蒋奇政)

  看看香港,超过10年的房屋每五年体检一次

 惠州危楼知多少之案例

  惠州案例

  惠州曾有“楼危危”被拆除

  18年旧楼加建五层后严重倾斜

  事 件回放:2010年1月27日,惠州市惠城区水口镇一加建楼楼体突然发生严重下沉、倾斜,随时有倒塌危险。据目击者称,当时该楼一楼左角已沉入地下半层楼 高,楼体倾斜明显。大楼附近有不少群众围观,警察在现场维持治安。由于该楼底层楼墙面与隔壁楼房间距只有40厘米,顶层却相距1.4米,随时有倒塌的危 险。整栋楼高约18米,而楼侧离街对面却不到20米,直接影响对面及周边八九家住户的生命安危。

  施工方被警方控制,受影响住户得到镇政府安排,入住附近宾馆。并邀请相关专家到实地考察,制定详细方案之后于1月29日动用高空拆除机对危楼进行了剪拆。

  事 故原因: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房屋已是有18年楼龄的旧楼,1992年,该栋楼原主人在现有地基上原本只建了一层,随后出租给他人做档口,2008年被村组 长从同村人手中购买。2009年6月开始加建,次年加建到五层半,每层约130平方米。事发前有人发现门前地下水管漏水,楼房有少许倾斜。于是房东就请来 施工队将地基挖开进行加固,不料到当日下午2点时,楼房就开始严重倾斜。

 20年瓦房倒塌一家四口险遇难

  事件回放:2012年4月9日下午,在不到三秒钟的时间内,120平方米的瓦房轰然倒塌,屋内的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全被砸烂。所幸事故中被埋入废墟的一家四口大难不死,只有两人受伤,伤情并不严重。

  23 岁的小许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9日下午2时许,小许一家四口吃过午饭后,在家各忙各的事:小许和姐姐在上网,妈妈在准备上班,父亲正在午休。隔壁 70号的瓦房里,小许的姑姑、姑丈等正在喝茶。“突然听见‘砰砰’几声,不到3秒钟,整个房就倒了。”小许说,看到横梁向下掉,他和姐姐都本能地蹲下,并 用手护住头部。万幸的是,这根横梁刚好保护了小许姐弟,两人都完好无损。母亲头部被砸伤,父亲被泥土、瓦片盖住,鼻梁、眼睛被砸伤。

  据 了解,1993年,经原潼侨农场协调,小许一家被安排到现在的瓦房居住。小许家所在的新华居委会一黄(音)姓书记告诉记者,倒塌的房屋原是华侨农场的仓 库,因小许一家没地方住,就让他们先住着,没想到一住就住了近20年。黄书记说,尽管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但他们会尽力解决小许一家的困难,处理善后 的问题。

  事故原因:据介绍,倒塌的房屋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属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面积有120平方米左右,由于房屋年久失修,早已成为危楼,最终导致了坍塌事故。

  惠州“楼危危”被拆除

  事 件回放:2014年2月6日,网友“风再起时”在惠州今日惠州网东江论坛上发帖称,位于市区南湖路的原隆昌酒家及相连楼房已成危楼,四、五楼墙体几乎完全 裂开。网友“风再起时”说,他就住在附近,常常路过此处危楼。一段时间后,他经过该危楼时发现,有几处临街的墙整体与原楼房结构几乎分开,随时有倒塌、砸 中来往车辆及行人的危险。

  2月9日,这处5层高的危楼已被围了起来,危楼一侧停放着一台用于拆除的机器,紧挨着新开发的商品楼。危楼的不远处是一栋栋旧楼房,住在这里的居民说,危楼原是一处临街的建筑,后业主卖给开发商,属于要拆除的房子,但不知什么原因还没有完全拆除。

  事 故原因:2月9日,桥西街道办事处称,该办事处已与负责拆除工作的单位沟通过,8日已启动拆除工作,目前拆除工作正在推进当中。至于危房迟迟未拆除,而导 致了潜在的安全事故,开发商解释道:危楼本来是要在春节前拆除的,但是由于春节放假,而工人在节后又未能及时返工,所以延误了工期。

  全国案例

  这些年,全国的“楼脆脆”挺多的

  上海在建楼房倒塌事件

  事 件回放: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内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整体向南侧倒塌,楼房在倒 塌中并未完全粉碎,楼房底部原本应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被“整齐”地折断后裸露在外。上午9时15分许,救护车到达现场,消防人员从倒塌楼房中抬出 一名安徽籍工人,该工人最后被宣告不治身亡。警方透露,在事故中丧生的工人事发时正在楼里取工具。

  2009年8月12日,闵行区检察院对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莲花河畔景苑开发商)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琴等7名责任人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批准逮捕。

  事 故原因:在2009年7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说,事故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的两 次堆土施工造成。此结论一出引起了诸多非议,有专家表示,13层楼房整体倒塌却没有散架实属罕见,唯一能解释的理由应该是在房屋设计或施工的重要环节出了 问题,而且很可能在打地基时出了问题。

 宁波建成仅23年楼房倒塌事件

  事件回放:2012年12月16日中午 12点10分,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号居民楼突然倒塌。事故造成两人被困,经过营救脱险后被送往医院救治,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宁波市住建委提供 的材料显示,倒塌的2号楼房为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其中,建筑面积近992平方米,由宁波市房地产公司开发、宁波市房屋设计所设计。1988年6月,设计 完成后,房屋上部结构由浙江省上虞县梁湖建筑公司施工,于1988年10月1日开工,1989年12月15日竣工,次年初交付使用。

  事 故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倒塌房屋普遍存在拆改承重墙体、违法搭建、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等现象,几乎每层都存在拆改现象,尤其是底层承重墙体拆改最为严重,已 查明的就达8处,其中103室有5处。另外,房屋工程质量也存在问题,部分结构材料强度不足,防潮层施工不规范,墙体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普遍偏低,砖块抗压 强度离散性较大,不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事故调查组建议,对涉及事故责任的管理单位、监督单位、房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部门(机构)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 应的处分。房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103室业主应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绍兴四层民宅因过度装修倒塌

  事 件回放:2013年3月28日下午2点13分左右,浙江省绍兴市区城南外山村一民房因房主过度装修发生倒塌,事发当时房屋内有房主及帮工6人。1人在房屋 倒塌时逃出屋外,2人获救并及时送医院救治,3人被埋在倒塌房屋内。现场人员猜测,事发时,有可能是水电工正在挖埋电线管道,碰倒了承重墙。

  事 故原因:2013年3月29日,绍兴相关部门发出通稿称,此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房主过度装修引起,事发地点大多数村民将三层楼改造成了四层楼。出事的是第九 排第二幢人家,几年前也造成了四层楼。很多人家都把多数房子出租出去,赚取租金,有的还把房子隔成了小间出租。这一带的房子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村里统 一造的,建筑质量并不好,水泥成分甚少,之前传出过好几次要改造的消息。

 香港怎么做

  楼龄超过10年的房屋

  每五年进行一次检查

  2012 年6月30日,香港正式推行强制验楼计划和强制验窗计划。在强制验楼计划下,除不高于3层的住用楼宇外,所有楼龄达30年或以上的私人楼宇业主,须每10 年进行一次检验,并视需要进行相应维修。而在强制验窗计划下,除不高于3层的住用楼宇外,所有楼龄10年或以上的私人楼宇的业主,须每5年进行一次检验, 并视乎需要进行维修。每年,香港屋宇署会挑选2000幢楼宇同时进行强制验楼计划及强制验窗计划,另外拣选3800幢楼宇只进行强制验窗计划。

  根 据法定程序,楼宇业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关楼宇的共同业主或业主立案法团)如接获强制验楼验窗计划送达的法定通知后,须委任一名注册检验人员在指定期限 内进行所需的订明检验,以确定该楼宇和窗户是否已变得危险或可变得危险。如注册检验人员认为须进行订明修葺,有关业主则须委任一名注册一般建筑承建商或已 注册进行相关修葺工程的小型工程承建商,在一名注册检验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所需的订明修葺。订明检验及订明修葺完成后,获委任的注册检验人员须向建筑事务监 督部门分别呈交检验报告和完工报告,连同以指明表格填写的证明书,以供记录及抽样审查之用。

  为配合强制验楼及验窗计划,香港政府还 联同香港房屋协会及市区重建局推行了多项财政和技术支援计划,以协助业主遵从法定要求。业主如没有合理原因而不遵从强制验楼或验窗的法定通知,可被检控。 另外,屋宇署可以向不遵从强制验窗的法定通知的业主发出定额1500元的罚款。(古优裕 蒋奇政 实习生 罗强)

  危房业主有心无力,还需政府牵头修缮

  惠州危楼知多少之观点

  房管局

  惠州管理旧楼危楼机制仍处于空白状态

  据《羊城晚报》报道,日前,广州官方评估,全市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危险房屋约10万平方米。鉴于部分私人危房业主“有心无力”,广州已计划立法规范危房修缮改造问题。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去年提出要建立一个危房数据库,通过对城市零散危房及农村危房的详细普查,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库,全面摸清城乡危房的“家底”,以实现对广州市危房动态监管、统筹管理。为此,广州已起草《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流程》,正在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

  反 而惠州,在旧楼危楼的管理方面的机制迄今为止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据惠州市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一方面是因为惠州不像省会广州,广州有立法权,而惠 州没有。旧楼危楼的管理,有关部门首先要通过立法获得授权,无论涉及旧楼危楼的普查还是修缮改造,关系到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由政府牵头,多个部门配 合。

  比如广州危房修缮和改造工作涉及发改委、规划、环保、财政、城管等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复杂,需要理顺危改项目审批环节,简化办 事程序,使危改工作流程与危破房改造的迫切性、抢险性、应急性和安全性特点相适应。广州就起草《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流程》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但惠州暂时 还没看到这个工作的启动迹象。

  而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惠州旧楼极少出事故,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不过,据惠州官方统计,惠城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具备加建电梯条件的旧楼大约有200栋,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桥东、南坛、下埔、上排、商业步行街周边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地带。也就是说,目前惠州政府对旧楼危楼尚无普查记录,但至少已有200栋分布于上述区域。

 专家

  八九十年代所建房屋多毁于人祸,建议政府对旧房危房进行修缮和加固

 王兆熊,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公司总经理

  房 屋实际寿命远远短于设计寿命的原因比较多,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分析,但是房屋寿命短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第一,前期设计,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保险系数 低;第二,地基处理,对建筑选址的地质了解不彻底,危险因素较多,地基没有夯实;第三,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施工流程混乱;第四,后期使用不 当,在业主入住房屋之后,对房屋结构进行过度装修,破坏了房屋整体结构。

  最近几年,修建于“80后”、“90”后房屋陆续发生倒塌事故,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除了偷工减料、用材用料质量差之外,那时的房屋建造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首先,那个年代建造的房屋都采用砖混结构加预制板,房屋内所有的墙体都是承重墙,只不过是分主承重墙和次承重墙,因此后来有些人对老楼的设计不满意,在进行装修时破坏了整体结构,容易引发事故。

  其次,上个世纪建筑技术还不发达,机械化水平很低,房屋建造基本是人工操作,这也导致了房屋质量出现大量瑕疵。很简单的例子就是,那时候水泥砂浆都是人工搅拌的,比例很不好把握,而现在机械化搅拌就会避免很多质量上的瑕疵。

  再次,那时候各个地方对房屋建筑质量标准不统一,建筑设计人才缺乏,建筑设计理念落后,房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寿命的缩短。

  对 于现在住在老旧危楼中的业主,建议他们联合起来,邀请政府相关机构或者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楼体安全进行整体评估,并根据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进行相关的修缮 和加固工作。而危房的修缮和加固,现在的技术也有很多,对地基可以进行托换加固工程,对楼面和墙体可以加钢筋、钢板、高强度砂浆等进行加固。

  律师

  旧楼开裂如是结构问题

  开发商应承担责任

  胡丽琴,广东尚典律师事务所律师

  老 旧楼房外墙剥落或者开裂的责任由谁承担?第一,要确定外墙剥落或者开裂的原因。可以由购房者自行委托或者与开发商协商共同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果 鉴定结果开裂原因是使用过程中如装修、改造等造成,则责任由购房者自负,但若是因为房屋本身的设计、施工或者材质等原因造成,则开发商须根据《住宅质量保 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承担保修责任。

  第二,要确定墙体开裂是否是房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如果不是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在 保修期内,由开发商承担修复责任。但一般超过楼龄20年的旧楼都已超过保修期,则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修复费用由房屋公共维修基金承 担。如老旧房屋没有公共维修基金的,则由全体业主共同分摊。如果开裂原因是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问题,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采取修复措施或者调换房屋等措 施,甚至可以要求开发商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

  第三,如果经鉴定房屋已成危旧房屋,影响居住安全,建议向当地街道办和安监、房管、规划建设部门反映,由政府部门考虑是否纳入危旧房改造范围。

  惠州危楼知多少之观点

  房管局

  惠州管理旧楼危楼机制仍处于空白状态

  据《羊城晚报》报道,日前,广州官方评估,全市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危险房屋约10万平方米。鉴于部分私人危房业主“有心无力”,广州已计划立法规范危房修缮改造问题。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去年提出要建立一个危房数据库,通过对城市零散危房及农村危房的详细普查,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库,全面摸清城乡危房的“家底”,以实现对广州市危房动态监管、统筹管理。为此,广州已起草《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流程》,正在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

  反 而惠州,在旧楼危楼的管理方面的机制迄今为止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据惠州市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一方面是因为惠州不像省会广州,广州有立法权,而惠 州没有。旧楼危楼的管理,有关部门首先要通过立法获得授权,无论涉及旧楼危楼的普查还是修缮改造,关系到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由政府牵头,多个部门配 合。

  比如广州危房修缮和改造工作涉及发改委、规划、环保、财政、城管等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复杂,需要理顺危改项目审批环节,简化办 事程序,使危改工作流程与危破房改造的迫切性、抢险性、应急性和安全性特点相适应。广州就起草《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流程》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但惠州暂时 还没看到这个工作的启动迹象。

  而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惠州旧楼极少出事故,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不过,据惠州官方统计,惠城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具备加建电梯条件的旧楼大约有200栋,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桥东、南坛、下埔、上排、商业步行街周边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地带。也就是说,目前惠州政府对旧楼危楼尚无普查记录,但至少已有200栋分布于上述区域。

  专家

  八九十年代所建房屋多毁于人祸,建议政府对旧房危房进行修缮和加固

  王兆熊,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公司总经理

  房 屋实际寿命远远短于设计寿命的原因比较多,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分析,但是房屋寿命短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第一,前期设计,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保险系数 低;第二,地基处理,对建筑选址的地质了解不彻底,危险因素较多,地基没有夯实;第三,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施工流程混乱;第四,后期使用不 当,在业主入住房屋之后,对房屋结构进行过度装修,破坏了房屋整体结构。

  最近几年,修建于“80后”、“90”后房屋陆续发生倒塌事故,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除了偷工减料、用材用料质量差之外,那时的房屋建造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首先,那个年代建造的房屋都采用砖混结构加预制板,房屋内所有的墙体都是承重墙,只不过是分主承重墙和次承重墙,因此后来有些人对老楼的设计不满意,在进行装修时破坏了整体结构,容易引发事故。

  其次,上个世纪建筑技术还不发达,机械化水平很低,房屋建造基本是人工操作,这也导致了房屋质量出现大量瑕疵。很简单的例子就是,那时候水泥砂浆都是人工搅拌的,比例很不好把握,而现在机械化搅拌就会避免很多质量上的瑕疵。

  再次,那时候各个地方对房屋建筑质量标准不统一,建筑设计人才缺乏,建筑设计理念落后,房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寿命的缩短。

  对 于现在住在老旧危楼中的业主,建议他们联合起来,邀请政府相关机构或者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楼体安全进行整体评估,并根据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进行相关的修缮 和加固工作。而危房的修缮和加固,现在的技术也有很多,对地基可以进行托换加固工程,对楼面和墙体可以加钢筋、钢板、高强度砂浆等进行加固。

  律师

  旧楼开裂如是结构问题

  开发商应承担责任

  胡丽琴,广东尚典律师事务所律师

  老 旧楼房外墙剥落或者开裂的责任由谁承担?第一,要确定外墙剥落或者开裂的原因。可以由购房者自行委托或者与开发商协商共同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果 鉴定结果开裂原因是使用过程中如装修、改造等造成,则责任由购房者自负,但若是因为房屋本身的设计、施工或者材质等原因造成,则开发商须根据《住宅质量保 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承担保修责任。

  第二,要确定墙体开裂是否是房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如果不是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问题,在 保修期内,由开发商承担修复责任。但一般超过楼龄20年的旧楼都已超过保修期,则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修复费用由房屋公共维修基金承 担。如老旧房屋没有公共维修基金的,则由全体业主共同分摊。如果开裂原因是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问题,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采取修复措施或者调换房屋等措 施,甚至可以要求开发商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

  第三,如果经鉴定房屋已成危旧房屋,影响居住安全,建议向当地街道办和安监、房管、规划建设部门反映,由政府部门考虑是否纳入危旧房改造范围。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