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工程沦为太阳能企业鸡肋
来源:太阳能联盟网
太阳能地产开发举步维艰“现在太阳能光热企业是不做工程等死,做工程是找死。”3月26日,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直言行业工程困境。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明星”,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自2011年以来,整个行业增速放缓,太阳能光热行业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零售市场急速下滑,工程市场迅猛崛起。为此,众多太阳能光热企业将未来增长点放到工程领域,然而工程市场规则与零售市场的截然不同,导致太阳能热水器进城阻力重重,特别是在房地产项目上举步维艰。
陈讲运分析指出,一方面太阳能光热生产企业抱怨工程市场唯低价中标、恶性竞争、回款周期长、押款严重等弊病;另一方面开发商反映太阳能光热产品上不了台面、不好用、不安全、不经济等问题。加之,太阳能工程的地产项目压款动辄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对年营业收入仅过亿元的太阳能光热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太阳能地产项目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业内众多太阳能光热企业如是反映。
都是低价惹的祸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日各大太阳能企业角力投标安徽一个4500套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地产工程。最终,被山东某企业以不到2400元的超低价夺标,引发业内一片唏嘘。
记者还注意到,去年年中同样发生在该省,某知名品牌家电企业也中标了一个数千台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地产项目,中标价格仅两千零几元。同时参标的北京桑达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迎昌透露说:“当时那个中标企业明确说,他们是赔钱做这个项目,旨在做示范工程。”
山东豪客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昭坦言,现在太阳能工程市场都被一些中小企业给搅乱了,毫无章法,明显低于成本价的中标价背后暗藏着更大的隐患。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周春玲甚至表示,皇明根本就不花大力气去角逐房地产工程,因为那类项目利润低,且回款周期长,企业垫资压力大,“所以我们宁愿去做一两百万元的小型工程,如酒店、游泳馆、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宿舍热水改造等项目,这些甲方就是使用方,他们更注重品质”。
专注中高端住宅市场、目前做到100%新建住宅配套太阳能热水器的内蒙古希望阳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辉,获悉上述工程中标价时一脸惊愕:“我们现在招投标的价格每户核算下来在5000元左右,对于2300多元的阳台壁挂太阳能产品我是不敢用的。”
陈讲运介绍称,一套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水箱、管道组成,现在一块2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大概需1000多元,水箱也要1000多元,管道费用在三四百左右,安装费用最起码要200元,这样算下来一套产品成本价就要2500~2600元,企业预留10%的税费以及经营管理费用等,报价在2700~2800元比较合理。
他进一步指出,事实上目前业内在地产项目中太阳能的投标范围在3000~4000元的比较多,也有高出这个数的,如皇明投标价格有4300元、桑普投标价格有5000元等,一般工程项目的利润控制在30%左右,才能保证有利可图。
然而,现实却是太阳能地产项目大多数是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对应的地产公司也是地方性的中小型开发商,这类开发商对太阳能的惟一要求就是价格越低越好。
马迎昌认为开发商也需要被教育,很多房地产老板,一味地要求价格便宜,让人很寒心。一分钱一分货,要用白菜的价格买猪肉,最后估计收到的也就是注水的肉了。
北京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仁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想挣钱,不想做地产项目,而是房地产商价格压得实在太低,加之业内企业也大打价格战,把行业都做死了,我们现在只是有选择地做地产项目。”
马迎昌认为,在工程市场,特别是房地产项目中应该引入准入制,设置门槛,从企业规模、技术方案以及产品质量上淘汰一些做烂市场的太阳能企业,这样将更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开发商“不感冒”
其实,太阳能在地产项目上的应用,是在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我国要制订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之后。随后,海南、广东、深圳、山东、山西、辽宁等省市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13个省近80个城市出台了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各省的强制安装政策还指出,有条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建筑若没有安装,其项目将不能通过验收。
在强装令面前,开发商为了验收不得已安装太阳能,但它们并不关心真正的使用效果,仅注重采购价格,甚至还有部分开发商租赁太阳能热水器来应付验收。山东济南一家大型太阳能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曾经有当地某地产负责人直接找到我,说为了验收租用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台200元,验收完毕再拆回去,反正业主也不用。”
一位多年从事绿色地产认证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在做绿色建筑时明确指出,一定不要太阳能热水器,原因是不安全又麻烦,且不能为楼盘提升价值。
为何开发商对太阳能热水器如此不感兴趣呢?太阳能热水器本身是节能产品,但是整个系统在工程上应用却并非宣传的那么节能,为开发商所诟病。
3月21日,在2014年绿色建筑项目对接会上,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副处长郑学忠指出:“北京市一个办公楼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采用强制循环系统长期运行,生产同样热水时,仅循环水泵的电耗相当于安装一个燃气热水器,也就说太阳能白安了。为什么有这种结果?因为系统设计得不对。”
同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工程中心规划与咨询所所长曾也坦言,日前初步调查了北京几个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地产项目后,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运营成本比单用电或者燃气热水器更高,这是导致太阳能在地产项目中发展缓慢的原因所在。
“垫资”模式需变革
在开发商对太阳能产品“不感冒”的同时,太阳能光热企业对房地产项目也大不如从前那么热衷了,其重要原因是房地产项目周期长、垫资多、利润低。
据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光热行业2013年销售业绩过亿元的企业不过20家。而太阳能地产工程项目少则上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在当前以垫资模式为主的情况下,一家太阳能生产企业一年如果做几个工程,资金压力会非常大。
目前,有不少太阳能企业提出要借助银行来做房地产项目。如中科蓝天与中国工商银行滕州支行达成战略合作,大型工程由公司和经销商联手承揽,工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经销商的后顾之忧。
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文辉也曾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说,做工程项目清华阳光有两个原则:一是价格低于成本价的不做;二是垫资的不做。“只要我们拿到工程项目,就拉上银行一起做,决不让公司垫资,这样才能确保公司高效运转。”
周春玲也表示,未来若有好的房地产项目,可以借助银行雄厚的资金力量,皇明也将会有所尝试。
就在太阳能光热企业希望“傍”上银行这个“大款”时,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融资业务处高级研究员赵建勋却给它们泼了一盆冷水:“对于太阳能工程项目,我们银行最多出70%~80%的资金,太阳能光热企业必须出至少20%的自有资金。此前我们支持过太阳能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如学校、酒店等。对于房地产项目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我们银行不太会考虑,这些项目节能量少,节能测算难,加之当地供大于求,整个地产市场不乐观,回款和收益都比较难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