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薄板:完善施工技术 扫除推广障碍
开发干挂铺贴,解决施工硬伤
作为陶瓷薄板施工的硬伤,解决粘贴剂因遇水而反碱的问题,成为了陶瓷薄板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2012年,蒙娜丽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特殊的粘贴材料,一方面要防止反碱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还要求材料成本不能过高。于是,材料定位为无反碱的水泥基材料。在勾缝剂方面,科研小组也开发出相应产品,改良了产品性能,最大限度防止水渗透,从而防止空鼓现象的发生。据悉,最近研发小组已经完成了试验工作,效果颇佳。
由于湿贴容易出现产品空鼓、渗水等现象,且目前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湿贴材料,蒙娜丽莎一方面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担忧由于施工问题影响产品推广,通过借鉴其他幕墙材料的安装方式,蒙娜丽莎探索出了最成熟和成本最低的施工方案——干挂铺贴。
由于是经检测的标准部件,做好标准干挂部件并固定龙骨后,就能采用吸盘将栓有铝合板的薄板安装在龙骨上,最大限度规范安装施工。因此,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强度,并且最大限度保证了高层施工的安全性。尽管铺贴过程中出现问题,但也能快速作出判断,迅速拆除即能解决问题,从而用简单轻便的方式保证产品品质。经实际操作,采用干挂铺贴,一天内能铺贴数百平方米。
技术应用规程为产品应用铺路
既然陶瓷薄板湿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那能否改换其他的方式?于是,借鉴其它幕墙材料的施工方式,蒙娜丽莎改用了外墙干挂的施工方式。但根据《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板材应用于外墙干挂的高度最高仅为24米,因此有必要重新编制出专门针对陶瓷薄板的新的技术规程。
突破重重困难,规程得以出台
为了促进陶瓷薄板行业的发展,规范陶瓷薄板在建筑工程应用上的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2009年3月,由蒙娜丽莎作为主要起草人的国家标准《陶瓷板》(GB/T23266-2009)和行业标准《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相继发布实施。
不过,《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的出台并不是一件易事。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陶瓷产品,诸多专家、设计师对于陶瓷薄板都并不了解,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遭到了诸多专家、设计师的反对和阻挠。
尽管如此,在蒙娜丽莎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的努力推动之下,标准的起草邀请到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担任主编,并邀请到国外著名公司参与标准起草,从而使标准最终得以实施。
标准之所以能出台,陈帆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建筑陶瓷薄板产品自主创新的技术含量;二是建筑陶瓷薄板非常符合节能、降耗、减排、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要求。
陶瓷薄板相关标准的出台,有利于规范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水平,为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推广提供必要条件,并促进建陶产业稳定有序的发展。同时,《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的出台也为建筑陶瓷薄板这种新型材料的大量推广扫清了障碍,进一步促进节能、降耗、减排产品的大力发展。
修订技术规程,扩大应用领域
尽管《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得以出台,但是按照标准的要求,板材应用于外墙干挂的高度最高仅为24米。由于公众对新型板材认识的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外墙干挂的高度最高仅为24米的限定,局限了陶瓷薄板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因此,修订并重新定义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2010年初,主编单位之一蒙娜丽莎提出对原规程进行修订增补的建议。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0)17号文,修订工作列入计划。2010年8月按规定成立标准修订筹备组、立项。2011年3月8日,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和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佛山市召开编制工作会议,确定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建筑陶瓷薄板在内、外墙面等非粘贴饰面工程的应用,增加建筑陶瓷薄板应用于非粘贴面工程(包括干挂等施工工艺)所涉及的相关设计、施工、验收和保养维护等内容。
2011年9月,完成专家意见汇总整理,召开修订组第三次会议,对反馈意见逐条研究处理答复,形成送审稿。
2011年10月13日,在北京由归口单位中国建科院主持召开了送审稿审查会议。会议经过专家质询和讨论,形成会议纪要。纪要一致意见的中心内容有四点:技术资料齐全,符合规定;规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非抗震设计的幕墙工程;为陶瓷饰面工程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规程内容全面,技术可靠。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送审稿。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增加了陶瓷薄板应用于幕墙干挂的相关内容,且不受高度限制,为陶瓷薄板在幕墙上的应用有据可依,为陶瓷薄板在幕墙的使用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