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虫”猖獗需向第三方竞拍平台求解

  一批小众“房虫”的生财之道并未因楼市高压调控而受挫。有媒体近日披露,通过参与房产司法拍卖,“房虫”们可以绕过限购令低价获取房源,并在二手房市场上轻松套现得利。

  “房虫”借房产拍卖管理漏洞牟利现象表明,当前司法拍卖制度亟待厘清。从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一些“房虫”寄居房产拍卖领域得益于拍卖公司的不作为和拍卖信息的相对封闭。从操作流程上讲,拍卖公司受人之托拍卖房产,理应对竞拍者身份的合规性进行事前审核。然而在现实执行中,只要竞拍者交纳了保证金就被默许进入后续环节,这种以经济效益为先的操作模式直接导致限购令的失效。

  另一方面,拍卖信息的公开程度不高,以至于竞拍环节沦为了小众群体的博弈场所。“房虫”们频频在各种房产拍卖场合中碰面,他们会默契地坐等标的物经历一轮流标,通过恶意控场压低最终中标价格。显然,这样的房产拍卖有失公允,难免侵害到被执行人的经济利益,理当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监管介入。

  其实,我国每年涉讼资产处置总量已达数千亿元的规模,除房产之外,还涉及到汽车、艺术品、专利、使用权等诸多种类资产。由于在拍卖过程中,法官、拍卖公司、当事人、竞买人等各利益群体关系错综复杂,难免给投机、寻租、腐败等不法行为埋下病灶。对此,除了要严堵制度设计及执行漏洞、明确相关主体权责之外,还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拓宽信息流通渠道。

  2012年, 淘宝“司法拍卖平台”上线并实行“零佣金”政策,首拍的两个标的迎来30万网友围观,可谓规模空前。此外,拍卖会、我拍网、速易拍、亿拍网等竞拍网站以及嘉德在线、赵涌在线等也办得风生水起。客观而言,第三方平台在交易便捷与经济方面更具优势,不仅可以挤压暗箱操作空间、抑制恶意串通行为,而且还可以保证资产处置价格的公允性。例如,在河北高院近期的一次网络拍卖中,一房产在短短18分钟经过97轮激烈竞价,成交价增值率高达45.6%,这是传统拍卖难以实现的。

  当然,业界也有人对这一新型拍卖方式的缴款安全性、拍品真实性表示担忧,毕竟一些昂贵的艺术品还涉及到运输与鉴赏问题,网络拍卖难以对此做到兼顾。但无论如何,网络竞拍的诞生让拍卖不再是小众游戏,也因其公开透明而天然规避了投机隐患,只要应用合理、监管到位,必然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而第三方竞拍平台的有序推进也将会成为“房虫”们的天敌。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