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促进发展
近年来,我国陶瓷产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集群化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不时出现,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始通过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来捍卫自身的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
“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档陶瓷材料,拥有5件中国发明专利,是打破国外垄断的新技术。”“一种连续制备钛酸钡粉体的工艺”专利发明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国内外市场如今对高档陶瓷材料的要求高,产品价格高、利润高,因此,只有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涌现更多的创新成果,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国瓷公司的“一种连续制备钛酸钡粉体的工艺”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国、日本企业的技术垄断,其中采取该专利生产的60纳米钛酸钡产品为国际首创,已出口至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该专利产品已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这是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成果。”张兵坦言。
“为加强我国陶瓷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主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2013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强保护,促进创新,鼓励对创新成果依法及时保护,较大幅度地提高陶瓷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为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统计表明,10年前,我国陶瓷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不足,出口只能走低端市场。当时,英国、日本的陶瓷产品平均单件创汇2.24美元,而我国陶瓷产品平均单件创汇仅0.22美元,只有近1/10。如今,我国的高档陶瓷产品与国外产品几乎不相上下,业界不少企业反映,这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成果。
“要用知识产权竞争未来,良好的保护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曹新明强调,要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陶瓷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