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带领石材产业迈步重生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创新带领石材产业迈步重生

提要:南安,因石材产业而闻名,所产石材,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毋庸置疑的是,中泰集聚区将是未来南安石材产业,脱掉资源浪费、污染等“旧帽子”,向生态环保型产业方向发展的又一片试验田。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来源:中国石材网

  南安,因石材产业而闻名,所产石材,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但南安也曾因石材产业而忧,因加工水平低,碎石粉满天飞,“牛奶水”到处流,饱受污染之苦。2007年,南安共有1500多家石材企业,主要集中在官桥、水头和石井。其中,石井的石材企业大多分散小型,规模以上的仅有252家。

  近几年,邻近县市的石材产业陆续整体退出。南安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南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建成11个加工集中区、2个加工集中过渡区,集结了1400多家企业退城入园,实现生产力的再布局。这其中,位于石井的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区,成为南安石材产业二次创业的试验田。这个由福建省泉州中泰投资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石材工业园区,不仅在南安开了民营企业主导园区建设的先河,更是因大打“循环经济”牌,受到了全国各地石材界的强烈关注。

  这样创新的经营模式,创新的产业理念,将为南安石材产业腾转出什么样的新局?日前,记者来到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区寻找答案。

  引领石材循环经济

  中泰带领夕阳产业涅盘重生

  走进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区,水泥路纵横交错,石材加工企业、研发中心、物流保税仓库区、进出口加工区、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区、污水处理区排列错落有序,园区内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认真加工各式各样的石头。

  “靠就近的资源,石井涌现出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设备陈旧。”泉州市中泰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荣富回忆,几年前,南安石井的石材生产模式仍然保留在传统的作坊模式上,这些小家庭作坊,多混杂在生活区中,生产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溪流、农田,废料随处堆放,污染严重。

  小型、分散、设备简陋、污染环境等问题制约着整个石材加工产业的发展。如果产业不及时转型,随时可能面临被关停的困境。

  2007年,福建省泉州中泰投资有限公司与南安市、石井镇合作,主导开发近4000亩的集聚区,吸引石材企业兼并重组、集中入驻。至2013年,集聚区开发了一期约2200亩,共引入45家企业,其中32家已投产。

  根据规定,集聚区内的新上石材项目,总投资需在4000万元以上,扩建、改建石板材生产、工艺石材及石材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需在3000万元以上。新上项目投资强度须达到每亩100万元,投产后每亩年产值至少300万元。高门槛让粗放式的加工无立足之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中禹石材,曾是当地低水平石材企业的代表,设备落后,粉尘多、出材少,一刀顶多切一片板材,成为被取缔的对象。但正是这样生产落后的企业,在中泰石材集聚区的改造后,却迎来了涅盘重生。

  2007年,中泰投资在集聚区成立中泰石材有限公司,兼并改造了中禹,该公司投资1200万元以上引进先进设备,工艺水平大大提升。“2米宽的拉锯,最多可将石材荒料切割成130片板材,2.5米宽的甚至可以切成180片,最薄不超过1厘米。而且都是一次锯成,产生的石粉量少了很多。”公司董事长黄建福说。

  黄建福所言非虚。作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中泰集聚区锁定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运营模式,实现废弃物零排放和资源通吃。

  中泰石材集聚区自开工建设以来,就提出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理念,开发出石材产业的创新发展道路。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园区内项目建设都设置有专业的污水处理区,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对石材加工产生的废水重新加工再循环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成本。

  一直以来,石粉是石材企业产生的最大污染物之一。在中泰石材,记者看到,每台拉锯上方都有喷水管,水从此喷向荒料,废水经拉锯底部沟槽统一流向塔式固液分离装置。经过两次沉淀,滤出的清水通过管道流回拉锯上方,循环使用。沉淀下的石粉,被压成粉饼,运往晋江,供应给瓷砖企业作添加料。如此,中泰石材集聚区便成功实现绿色转型。集聚区的建成使昔日传统的夕阳产业变成了新兴的朝阳产业。

  当前,集聚区还配套了石粉综合利用公司,建成后年可循环使用石粉超过30万吨,按照集聚区满额入驻50多家企业计,可将区内产生的所有石粉都利用起来。目前,一期两条石粉制砖生产线、一条陶粒生产线已开始安装试产。到时,集聚区的石粉不用外运,就可以实现再利用。

  一个城的崛起,不仅带来了南安石材产业的再次集聚,还导出配套服务的共享。中泰投资已成立物流公司,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存储、现货和期货交易等服务。眼下,集聚区正与中国石材协会商洽共建研发平台,功能定位于高端产品开发、生产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检测等。

  毋庸置疑的是,中泰集聚区将是未来南安石材产业,脱掉资源浪费、污染等“旧帽子”,向生态环保型产业方向发展的又一片试验田。

  民企主导园区建设

  中泰走出工业园建设新模式

  罗马并不是一日就可以建成的。6年前,中泰所在的地块,还只是个堆放碎石、废料的抛荒地、废矿场。如今,进入中泰(石井)石材集聚区,各石材加工企业、研发中心、物流保税仓库区、进出口加工区、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区、污水处理区排列错落有序。巨大的双梁桥式起重机高高耸起,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起起落落。

  6年的时间,伴随着一座城的崛起,无数小作坊变身大企业,而这块南安石材转型升级的试验田,也在循环经济的领跑中,带着南安石材产业走向涅盘重生……这一切蜕变,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中泰石材集聚区的投资者、福建省泉州中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义。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生意人唯利是图,有钱就赚;商人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完善社会。以这个标准来看,投建中泰石材集聚区的黄忠义,恰是任正非口中那种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2007年以前,黄忠义的石化事业就已经做到了极致。不过,这个水头人胸怀高远,在不断扩展自己事业的同时,心中也一直牵挂着家乡石材产业的发展。

  “南安石材产业准入门槛较低,粗放型小作坊很多。环境破坏了,当地老百姓没办法享受城市发展的相应配套,又失去了原本秀丽的农村风光,这是一条死路。”黄忠义说,南安石材产业要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路子。

  当时,南安市委、市政府正研究循环经济方案,倡导建设循环经济园区。黄忠义二话不说,便接过了承建石材工业园区的担子。

石材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石材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