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烂尾楼盘活 陈建华:现在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

  昨日通过的《历史城区建设项目遗留问题规划处理方案》将“一揽子”解决广州历史城区的烂尾项目遗留问题。根据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将使用包括指标不宜全部依据历史审批、控高不“一刀切”等五大原则。市长陈建华坦承,要解决这些烂尾地、烂尾楼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是好时机,因为再拖下去,利息跟回迁成本将更高。但本届政府将承担相当大的行政风险。

 将以五大原则处理历史城区烂尾项目

  根据昨日通过的方案,广州处理历史城区烂尾项目将主要通过五大原则:

  1.历史遗留项目建设量和高度等相关建筑指标不宜全部依据历史审批,以减少对历史城区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的破坏;

  2.历史遗留项目建筑控高不宜采取一刀切,应视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3.对于周边建筑高度均较高且位于非重点控制区的历史项目,在专家指导下可实事求是地延续合法的历史审批;

  4.位于对名城或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区位的历史项目,应严格按法规和保护规划要求进行保护控制;

  5.经国土部门确认为闲置用地的应予以清查、收地。

  “希望发展商

  关注社会效益”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保护规划》目前还在编制中,所以在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项目时,不能不考虑现实。“通过司法拍卖、公开出让土地的项目,我们不能无视。必须在解决问题时将这些历史因素考虑进去。这些历史积案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时无法绕开的。”

  对于解决方案中,有些项目需要减少开发量,或者政府要收地的,该负责人希望开发商能积极配合:“我们呼吁发展商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也关注一下社会效益,希望大家都有一点社会责任感。”

  但该负责人也表示,其实随着政府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项目周边的环境已有大的改善,地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对于减下来的开发量也会是一种补充,“可以形成多赢的局面。”

 四任规划局长谈历史遗留项目

  曾经“要地就给”曾经对规划重视不够

  广州历史城区内为何会产生这么多烂尾楼、烂尾地?在昨日的规委会上,先后担任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的施红平、潘安、王东和李明均有感而发,谈及这些烂尾项目的成因和解决。

 施红平:

  大部分是当年学香港时产生的

  “这十几宗项目大部分在我过去管辖的范围。”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规划局原局长施红平直言,从接受历史教训的角度来看,还是城市规划需不需要尊重的问题。

  他透露,这些遗留问题中,大部分是当年广州学习香港的城市建设模式时划出去的,“当时是要(地)就给,我们也提过很多建议,但是都没人听。”施红平说,“既然这样,我就只好批。”

  他表示,这样做确实有问题。“后来城市规划逐渐完善,规划的技术标准越来越严,历史积案越来越多,结就越打越死。”

  施红平表示很赞赏本届政府的既实事求是又坚持高标准的处理方式,“处理原则考虑得非常周密,我觉得不必再逐宗提交规委会审议,由规划局和国土局加快处理速度。”

 潘安:

  解决烂尾项目本届政府需很大勇气

  市政府副秘书长、曾担任五年市规划局局长的潘安认为,本届政府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很大的勇气,承担很大责任。111宗历史遗留的个案,仅剩下11宗,10%的比例。“我建议能够按照这个原则和处理方法做下来,广州未来会很轻松,会铺好道路”。

  王东:

  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一直拖下去

  “我比潘安少半年,做了四年半规划局长。”王东说,这些个案需要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市发展很快,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段时期,规划是服从于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而对城市规划的重视不够。”

  王东表示,如今意识提升了,所以这些积压的案子越来越难批,“政府都不敢碰这些事,采取拖的方式。”他坦言,此前政府部门对待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做法是拖、回避。“但不能一直拖下去”。

 李明:

  杜绝今后再产生烂尾楼烂尾地

  市规划局局长李明表示,造成这些烂尾地的原因很多,包括地铁建设、发现文物、司法查封、拍卖等。有些地块20年不开发,几千户拆迁户不能回迁。“主要是历史的审批和在编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存在矛盾。”李明指出,虽然目前的保护规划还未经省政府审批生效,但政府对此提前考虑控制,承担了责任。

  他表示,要抓好落实,尽快让回迁户回迁,杜绝今后再产生烂尾楼烂尾地。

 ■专家说法

  这些项目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各位(历任)局长,你们不要太内疚了。”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许学强笑言要给规划局长们“开脱”:这些项目的存在有历史的必然,未来也不一定不产生这些问题。

  他提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既要有原则,又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原则和灵活度要巧妙地结合。“不过不要拖,时机一过,又变成了遗留问题”。

  “执行名城保护规划不能有一个例外”

  陈建华透露,跟部分业主谈判很艰难,有些需要进行十次八次沟通

  市长陈建华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广州要制定保护历史城区的可操作方案,这些历史问题不处理是很难实施的。

  陈建华透露,这些遗留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和业主进行艰难谈判。他透露,有些沟通两三次就可以了,但有些需要和业主进行十次八次的沟通。

  “多数业主还是比较理解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物业都升值,价值和过去完全不一样。”陈建华称,现在正好是一个解决的时机。“因为如果再拖下去,利息跟回迁成本将更高。所以现在是个好时机,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此次遗留问题的处理,陈建华指出了几个方向:“就高不就低,就少不就多,能压就压,能降就降,绿地能增就增,历史城区保护范围能扩大就扩大。”陈建华坦承,要“一揽子”解决这些烂尾地、烂尾楼的历史遗留问题,本届政府需要承担相当大的行政风险,“虽然审批没了风险,但老城区冒出这么多楼来,建设有风险,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名城保护规划要严格执行,不能有一个例外。”他说,“有了一个例外就会有第二个,比如,东风路上某办事处希望增高两层,但你增了别人都能增。所以,希望规划、国土部门把好关。”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