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改徐姜配:今年或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全面改革“殿后”
记者了解到,如果存量建设用地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能够推进,其他领域的土地改革也有望迅速展开,相关政策有望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谈到“新土改”时曾明确指出,土地改革有3条底线不能突破: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在业内看来,未来大规模大范围的“土地流转”试点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当前亟待建立和完善的是,鼓励土地流转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双向配套机制。
此外,应不断完善农民流出土地的利益分配机制,比如,鼓励农民流出土地,鼓励工商资本从事农民难以从事的农业上下游配套产业。同时,还要赋予农民对土地流转收益更多谈判权,建立跟随粮价和物价挂钩的租金增长机制,维护农民权益。
多位业内人士预测,2014年相关部门或将密集推出一系列新土改政策措施。除了修订《土地管理法》,颁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还可能部署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消息称,相关政策有望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慎防资本风险
“新土改”中勇于进行试点的城市大多是根据各自城市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个别地区“资本入村”带来的农民失地“出局”风险也引发社会关注。
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近年来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后转包、转租招商引资,以期借工商资本“入农”带动经济发展。
但是,小岗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工商资本大举进入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企业经营的土地出现大面积抛荒与闲置,行政力量过多介入致使流转中部分农民权益受损,引发当地群众的不满和质疑。
记者在此前的调查中还发现,当地出现了一些侵害农民权益的流转“走样”现象。比如,流转中出现“以租代征”苗头,农民存在失地风险;“打包租地、搭车征地”,需求不足导致的流转率“虚高”;甚至出现农民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迫离开自己土地。
当地的农委干部和农民已经意识到,土地流转用途缺乏更细化的管理规定,“资本入地”也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究其根源是目前土地流转进入门槛不严,从而对进入的工商资本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
有分析指出,凤阳县小岗村在“新土改”探索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因监管不严而存在的其他方面的隐患还有:将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强行转化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甚至占用农民耕地等乱象在各地时有发生。用地失控现象屡见不鲜,侵害了农民自身的权益。
姜大明
国土资源部部长
国家土地总督察
1969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1993至1998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2000至2008年,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期间先后兼任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济南市委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代省长等职)兼组织部部长。2013年1月,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山东省省长。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兼任国家土地总督察。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宅基地流转、小产权房去留、城市房价走势……在国有土地政策尚无松动空间的今天,第三次“土改”关乎所有中国人的生活。
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来说,新土改改变的可能是他们永久的生活方式,而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国土部门必须为这种改变评估风险、恪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