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产业终结无评价标准乱局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建筑新风行业有标准但没有评价和实施办法的尴尬局面即将打破。
12月19日,北京,在中国新风行业联盟成立大会暨《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309-2013)(以下简称《通风标准》)宣贯会上,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获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国内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历经近5年时间完成编制的《通风标准》,将于2014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中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将PM2.5作为室内通风效果评价指标。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通风标准》将有利于保障通风系统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并推进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市场规范化,维护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
首将PM2.5作为评价指标
通风是指向建筑物中供应充足的室外新风,用于人员呼吸以及稀释建筑中的污染物浓度。不仅空调建筑中需要通风,非空调建筑也同样需要。
然而,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环境测控优化中心主任王智超介绍,目前我国并无具体的建筑通风标准,仅在暖通设计中,涉及了通风量的指标,但由于缺乏详细的测试方法,导致在实际设计施工和验收中,部分建筑存在过低通风或过度通风现象。
这次推出的《通风标准》则全面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据悉,《通风标准》共分5章,其实测评价的内容包括:换气次数、新风量、室内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住宅厨卫排气道通风性能、室内空气流动速度、室内气流组织。模拟评价方法有三种,包括风洞实验、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
业内资深人士龚守义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该标准规定了在建筑设计阶段及建成后应进行通风效果的模拟评价或实测评价,这将解决以往只有标准没有评价和实施办法的难题。
王智超在解读《通风标准》时表示,该标准具有四大特点:其一,明确了建筑通风测试评价的范围,规定了建筑通风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测试评价方法;其二,首次规定了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的通风性能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测试评价方法;其三,首次规定了风洞试验、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用于建筑通风效果测试评价的基本方法;其四,首次将PM2.5作为室内通风效果评价指标。
据了解,以往我国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是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10日均值的标准为150 ug/m3,但此次《通风标准》首次将PM2.5作为室内通风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测评。
据悉,《通风标准》3.2.4条规定: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宜小于75μg/m3。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王智超解释说:“PM2.5日均浓度75μg/m3是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时期目标。75μg/m3值的确定,是以已发表的多中心研究和Meta分析中得出的危险度系数为基础,超过此值的短期暴露会增加5%的死亡率。”
市场前景广阔
“在近30年来我国高速发展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对新风系统有所忽略,在相关标准规范、系统支持和设备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要引导正确的技术在正确的场合得到正确的应用,最后达到预期的节能和环保效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路宾称。
因此,业内专家认为,《通风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会有利于保障通风系统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并推进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市场规范化,维护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新风行业联盟秘书长吴智勇非常看好中国新风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雾霾严重以及空气质量日益恶劣的当下。他介绍,目前一套简单的新风产品也就四五百元,但一套双向流的新风系统则需要几万元,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正因为新风行业目前鱼龙混杂,中国新风行业联盟应运而生。吴智勇介绍,此次联盟成立第一批是8家单位,今后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目前联盟成员总产值近6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风行业企业数量有两三百家,行业产值数十亿元。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新风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在日益重视室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其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