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淮南人的“绿色畅想曲”
——我市以环境绿化整治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纪实
在城乡环境整治中,我市充分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在“三线四边”宜林区域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绿荫提升工程和城市绿道工程,全力做足“绿文章”,让“五彩淮南”披绿装。
最近,途经洞山东路的市民发现,不仅道路拓宽了,两旁的绿化带也增多了。为进一步提升洞山东路的绿化档次,我市精心实施了洞山东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统一栽植无球悬铃木,呈现的是整齐划一的绿色景观长廊。为不造成植被破坏,洞山东路上原有的绿化树木已有条不紊地被移走栽植,其中,淮河大道至田大路段移植1000余株香樟树,田大路至中兴路段移植300株银杏树,移植的香樟树全部用于绿荫提升工程,银杏树则全部移植到山南新区周集坝大塘公园进行组团式栽植造景。在移植过程中,市园林局为保障树木成活率,集中了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手一份《洞山路绿化景观提升香樟树移植规范要求》,严把栽植过程中的起苗、修剪、运输、栽植、养护等各个环节,严把树木移植工程质量。目前,先期移植的树木在大通区九龙新村西区、居仁村四区、田家庵区华声苑小区、铁路新村广场等六个社区种植,长势良好。
在城市,绿荫提升和城市绿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在县区,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凤台县着力实施城区绿化、绿色长廊、茨淮新河经果林基地建设、环矿(厂)林建设、环湖绿化、采煤沉陷区绿化、乡镇驻地和单位绿化、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九大工程”,确保到2016年,新增造林148540亩。
大通区坚持城乡一体推进环境绿化,截至目前,全区共落实石质山及采石塘口绿化1627亩,绿化长廊5893亩,水系及涵养林建设1337亩,乡镇村农田林网、道路、村庄绿化6246亩,老城区及新建小区城市公共绿地、游园、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绿化3525亩,经果林绿化2372亩。
田家庵区明确了22560亩的创森总任务,分三年实施。为全面完成创森任务,该区印发了《田家庵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各部门、各单位快速启动,全面铺开创森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落实造林主体单位200多家,完成土地流转580亩,整地720亩,造林绿化667.8亩。
谢家集区根据本区山、水、路、林的特点,确定以“一湖两山三线”(瓦埠湖—卧龙山、舜耕山—高速公路、东西部第二通道、206国道改线段)为重点,以苗木两用林和经果林为特色,区财政拿出600万元用于支持创森工程,绿化新西城。截至2013年12月20日,全区已完成整地0.4万亩,造林0.22万亩。
八公山区做到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资金投入、科学管理、群众参与“五到位”,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确保2014年全区新增森林面积30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绿地率达35%,且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6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建成1个示范森林乡镇、3个示范森林村庄;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12公里,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目标。2016年,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任务。
潘集区做到造林地块、主体、资金 和苗木、栽植方式“四落实”,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整地打穴17871亩,占省森林增长工程任务的89.4%,占市下达创森任务的43.6%;完成栽植面积4567亩,占省森林增长工程任务的22.8%,占市下达创森任务的11.1%。
毛集实验区将“三线四边”环境绿化整治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合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栽植任务300亩,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完成整地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