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木门行业成败与得失
来源:中华门窗网
在2013这样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木门行业上下戮力一心,回顾成败与得失,继往开来。
新型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相应提高,实现了由满足温饱转向追求品质的关键过程。而随着党和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2亿多农民融入城市,必将为木门产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将进行升级,而巨大的消费潜力就得以释放出来,这对于木门行业来说就是一个拉动内需、刺激销量增长的良机。再加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将包括旧城改造与棚户区改造、旧房二次装修,这也为木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空间。
挑战:但是对木门企业来说,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而来的。木门企业在进行渠道的下沉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自身产品是否适应新的市场、渠道扩展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市场做大之后如何保障产品质量等等。木门企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驻扎进入三四线市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木门企业也要充分做好风险预警。
木门销售渠道深耕
市场销售是木门企业最主要的工作重心之一,因为销售业绩直接决定了木门企业的生存状况。而当前木门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就要有家居卖场和自营店两种模式。对于木门企业而言,何种渠道能够更大程度获得利润,这种渠道就是受到欢迎的。
驻店:据某媒体于十月之前展开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的消费者在购买家居建材产品的时候,首选家居大卖场,其次是品牌专卖店,这就体现出明显的消费倾向。而家居卖场也因为客流的集中性、服务的完善性和售后的保障性让木门企业和消费者都能省下不少心力。
自营:但与此同时,大型卖场持续上涨的高额租金和进场费、管理费、促销费等附加费用也成为了木门企业和经销商的心头大石,再加上近些年家居卖场加快了在全国的扩张步伐,给木门品牌带来的是捆绑式的拓展,更让木门企业倍感压迫。而木门企业如果建立自己的独立门店,可以自主决定门店的位置和形象,可以更全面、更集中地展示商品,也就更能体现品牌的档次,这就能在销售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不过单个木门品牌的自营店还是暂时难以媲美家居大卖场的品牌效应,在找到更好的模式之前,木门企业不如双管齐下。
木门电商拓展之路
电商是近些年来被反复提上议程的话题,尤其在今年天猫“双十一”创造了单日交易额超过350亿的记录之后,更是开启了木门业内人士对于电商的讨论热潮。而电商渠道对于交易时间、空间的延伸,还有低成本的营销、精准的目标客户定位,确实让木门企业心动不已,但电商经营模式却难有定论。
成长:作为木门行业销售渠道重要依托的家居卖场都纷纷开始了电商的拓展历程,红星美凯龙依托自建的平台“星易家”,并有意向联手苏宁云平台进行合作;居然之家也加紧了其电商平台“居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布局。而在双十一期间表现出色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首个建材品牌联盟——江湖同盟会,取得了当日销售金额高达3.25亿的成绩,更是让木门电商的有了发展曙光。
阵痛:但在目前,木门企业往往更习惯于传统经销商代理的渠道模式,对电商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网购销售平台的探索初期遇上一系列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品牌塑造、产品价格统一、利益分配、物流配送、售后服务、消费体验等环节可能难以兼顾。从整个家居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也确实没有一个能够解决这些顾虑的成功模式可供木门企业借鉴。因此,木门行业要发展电商,遇到成长的阵痛在所难免。
实木门定位
由于民众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对木门环保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了天然健康的实木门也就越来越受到青睐。业内数据调查发现, 2012年末开始,我国木门产品价格在稳步中上涨,2012年末到2013年末之间上涨幅度达到20%。
定位: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给木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木门企业只能通过对于实木门产品价格的调整来予以缓解或转移。那么,木门企业就有了两种选择:一是开发高端实木门,提升产品品质以获取巨额利润空间;二是转而开发平价的实木门产品,通过扩大市场销量来争取薄利,积少成多。
并行:这两种方向都是可行的,但前提是木门企业必须以可靠的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实木门相对其他木门品类的价格本就已经偏高,消费者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同时,当然也就有更高的期待。所以不管木门企业走上哪条道路,必须把生产标准和规范进行提升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