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场寒潮 石材企业如何“保命”?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2013年市场寒潮 石材企业如何“保命”?

提要:温家宝智囊团之一的国世平教授在第二届亚太经济论坛上指出:“未来三年,中小企业将死四成”。尽管有很多经济学家预测在未来的三年,中小企业要死掉四成,但命运还是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温家宝智囊团之一的国世平教授在第二届亚太经济论坛上指出:“未来三年,中小企业将死四成”。无独有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对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也用“危在旦夕”来形容,他认为:“如果目前的银根紧缩政策不改变,政府再不出手相救,到今年年底,国内就有四成中小企业将面临停产或倒闭的危险”。

  为了抑制房价的疯狂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新国十条”以及“限购令”的颁布,让房企感到阵阵寒意。消费者普遍认为,房价仍然过高,与期望的心理价位还相差甚远,房价的“拐点”还未真正来临,目前楼市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楼市是整个建材家居行业的晴雨表,楼市的低迷,使得作为建材行业的下游的石材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金九银十”变成“铜九铁十”

  以前,每年的“金九银十”都是厂家商家最为忙碌的时期,他们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时机赚个盆满钵满。不过,“金九银十”这个传统在2011年被彻底颠覆,变成了“铜九铁十”。尽管各大厂家商家都花够了心思,卯足了劲,不仅促销形式多种多样,如厂价直销、周年店庆、家居文化节、送奔驰送宝马、进场送礼等,而且各种优惠的力度空前,但结果却让所有的家居建材的厂家与商家都失望了,销售情况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看着可怜的销售数据,摸着空荡荡的钱袋,厂商们无不感慨:这哪是什么“金九银十”,分明是“铜九铁十”。

  据权威数据统计,在2012的时候的企业家的信心指数降到历史的最低点,而家居建材行业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最低。目前,已有13家上市房企转投矿业,总资超过29亿人民币。特别是那些“等米下锅”的中小企业想借机“捞米”的想法遭到沉重打击,都纷纷调低了今年的销售预期,看空2013的市场行情,大有“今年哀鸿不断,明年饿殍遍野”的景象。

  中小石企难以逾越的“五座大山”

  当前,浙江温州有企业业主跑路走人,陕西神木有的企业主自杀,中小企业“倒闭潮”此起彼伏,石材行业也未能幸免。分析原因,对于中小石企来讲,有“五座大山”难以逾越。

  第一,钱荒。对于银行贷款,很多中小企业怨声载道。一方面,针对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银行设有大客户服务部,而这些企业并不需要银行贷款,而银行却求着企业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银行贷款,而银行却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即使给予贷款,条件也比较苛刻。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的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这也是民间资本借贷疯狂的原因。

  第二,用工荒。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劳动力输出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当地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待遇提高,使得原来吸纳大量劳动力地区的企业招工难度加大,在“长三角”、“珠三角”尤为明显。

  第三,电荒。中小企业的生产附加值不高,停电导致停产,停产则意味着降低利润,有的甚至是倒赔钱。因为企业不管生产与否,场租费用、办公费用、工人工资及福利都得照付不误。不少小型石材厂家反映,现在行业利润微薄,一个季度如果停15-20天的电,那就等于这个季度什么利润都没有。电力短缺,拉闸限电,在浙江、江苏、上海、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相当突出。

  第四,高成本。“用工荒”带来劳动力价格上涨,今年用工成本涨20—30%;“钱荒”带来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银行贷款基准率上浮30—50%,加上各种费用,实际贷款成本接近基准率的两倍;通货膨胀带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费用的增加,石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及噪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也会增加生产的成本。

  第五,高税费。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税负超过了30%,我国是全球税负最高的地区之一;还有各种名目的收费,中国企业联合会初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费用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的项目分类有69个,子项目达1000个以上。此外,当地的行政部门向企业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另外,国际经济的持继低迷、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楼市萎靡不振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低水平价格竞争、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稀缺、技术创新不够、渠道不畅等内部原因都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企业发展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企业发展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