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场寒潮 石材企业如何“保命”?
中小企业路在何方
第一,兼并重组,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资源整合。中国人历来有“当老大”的情结,普遍有着“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观念。现在的中小企业业主也基本是这种思想,企业之间缺乏联合,同行是冤家,基本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敌对状态,如果一家企业被另一家企业收购兼并也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情。西方企业早就尝到走联合兼并的甜头,因为这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以及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现在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是股份制。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制度的变革和创新这一关早晚得过,而闯不过去的话要么永远长不大,要么就死掉。单纯靠自我积累来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利用比单纯的自我积累要重要得多。
第二,变“家族式管理”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得不说,“家庭式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层次阶段后,“家族式管理”已明显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会把企业带向错误的深渊。要解决“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端,企业业主要有一定的眼光与魄力,大胆启用“族外人”,让那些有思想、有水平、有责任感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担当重任。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让这些“族外人”认同公司,找到归属感。
第三,创新将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小企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己创新,在“山穷水尽”之际,没准还能“柳暗花明”。怎样提高石材的开采技术?怎样提高荒料的利用率?怎样提高生产加工的水平及超薄板的技术?如何变废为宝?这些都是企业创新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还有经营的创新,现在很多企业不懂经营,把经营简单地理解成销售,只会恶意竞争,造成市场的无序与混乱。没有品牌,就卖不出好价钱。没有渠道,就只能眼看着别人赚钱,所以,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商业渠道,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利用好国家政策支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实现科技创新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增强发展后劲。
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
(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
(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
(五)促进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会议研究确定了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
(三)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减免、取消部分涉企收费。
老百姓有句话叫“犟不过于政策”,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在金融和财税上的支持,对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来讲,无异于打了一针“强心剂”。在金融上的支持将会确保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不会断裂,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困境;在财税上的支持,将会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使中小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在扩大生产和再生产,以及渠道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等方面,以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经济发展也遵循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原则。死,是弱者;生,才是强者!尽管有很多经济学家预测在未来的三年,中小企业要死掉四成,但命运还是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