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的中国梦
同名同姓的杨国强何止万千,但大家都知道来自广东顺德那位房地产大亨。他和他女儿杨惠妍一度荣膺中国首富。
2007是个大地流金的火热年份,也是碧桂园在香港的上市代码。碧桂园上市注定成为2007年的一大注脚。碧桂园打破全球地产公司上市按净资产折扣定价的价值法则,卖出中国溢价。碧桂园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杨国强家族拥有市值高达1400亿港元,创造财富神话。
杨国强的个人简历完全围绕房地产而书写——建筑工人、包工头以及开发商。没有比一个农民加冕中国首富更能彰显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了,这是诸多出身寒苦的年轻人所能憧憬的极致。地痩栽松柏,寒门出骄子。根植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杨国强实现了白手起家的中国梦。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代表作《激荡三十年》中表示,中国改革的惊雷起于民间和草根,这也是孕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温床。在能源、矿产、金融等重资本行业中,相对年轻的房地产行业民营资本的活跃度最高。原因无他。出身底层的人最理解城镇化的需求,也最明了整地建房的过程管控。
农民出身的开发商最接地气。在低成本储地、规模化生产、快速销售的业务模式下,碧桂园通常有“价格杀手”之誉。低价绝非低质。正如杨国强在各类场合多次提到:“碧桂园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超前的民生地产发展战略,来自于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来自于战略合作伙伴的让利。”
过去两年来,碧桂园销售均价稳定在6200元左右,在市场火爆的2013年,销售单价攀升至6600元。在房企TOP榜中,碧桂园为拉低整体销售均价做出了贡献。目前,高房价已经成为萦在年轻人心头的梦魇,对这一群体而言,中国梦彷佛漂浮在真空里。高房价虽然暂时没有系统解决方案,但杨国强还是通过规模生产和出色成本控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备选项。
碧桂园之于中国房地产业正如福特之于T型车。通过流水线批量制造,福特迅速降低汽车制造成本,为美国普通居民增加福祉,汽车迅速在美国家庭普及。碧桂园拿地避开一线城市核心地区,偏向于城市群发展潜力区和二三线城市新城区,将不少荒地、蹩脚地变废为宝,这无疑符合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采用集中及标准化运营模式,业务涵盖从规划施工、园林营造、物管等全流程,既便于控制成本,又利于管控品质。
碧桂园的规模和速度效应同样为业主创造了福祉。从早期的华南城——大城安个家,到增城凤凰城——白领也可以住别墅,再到惠州十里银滩——亲民滨海度假居,碧桂园始终以平民化的价格,提供当时那个时间段适度奢享的居住体验。
低价格、高品质是商业王道,这在中国房地产业更是彰显无疑。2013年的楼市就是“一、二线共识”,市场的热度集中体现在中心城市,三、四线城市广泛布局的开发商都在重返一线。碧桂园无疑是三、四线城市布局最深入的开发企业,就是在这样难言有利的市道里,今年将实现销售额同比翻番,在中国楼市屈指可数的千亿企业里,碧桂园雄踞一席。
高性价比无疑具有商业普适价值。今年8月,碧桂园首个海外项目——位于马来西亚的金海湾开盘销售,销售过百亿,这个数字即便放在国内,也创出单一地产项目开盘销售纪录。在历史的长卷中,中国人下南洋往往是躲避战祸、背井离乡的无奈之选。时移事异,碧桂园此番走出去,是顺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市场之举,打开市场空间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金海湾项目旗开得胜,碧桂园寻迅速在马来西亚布局5个项目,并在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拿地。碧桂园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急先锋并先传捷报。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在立功上,农民出身的杨国强带出来一个千亿企业;在立德上,碧桂园在回报桑梓和慈善事业上出资慷慨;在立言上,碧桂园的品牌宣传语——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有点类似公民信仰,却是杨国强的深度追从。
年近花甲,杨国强逐渐将权杖交给女儿杨惠妍。中国自古就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成例,但碧桂园更有新的演绎。今年5月,碧桂园董事会重组,前中海和富力骁将朱荣斌加盟,就任联席总裁,与莫斌一道,出任碧桂园总裁。在家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团队和谐共生上,碧桂园又走在了前头。
在杨国强带领下,碧桂园每每立于潮头,在公司战略、营销执行、公司治理上都显得时髦而洋气。这个昔日农村汉子,依然在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