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涂料行业格局或将重组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来源:涂饰商情
一直以来,中国人固有的民族情结使得涂料行业存在两个市场——完全开放的竞争市场,以及“半封闭”的本土市场。这种状况的存在为起步较晚的本土涂料企业提供了在开放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中还有大打民族感情牌的可能。这个叫做“本土市场”的避风港,可以确保本土涂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本土涂料企业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束缚纷纷崛起的时期,那么直到2006年,以华润涂料被美国威士伯公司收购为标志,中国本土涂料市场结束了“华润时代”,再次来到了“分水岭”。剔除外资涂企的疯狂涌入因素,华润的被收购事实上让本土涂料市场再次迎来转折点,进入“后华润时期”。
但完成此次转身只用了5年时间。跨过了2006年的“分水岭”,众多具有一定实力的二线品牌纷纷加紧攻城略地,通过各种手段试图确立在本土市场的霸主地位。今天,本土涂料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新的格局——尽管两大外资品牌的市场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华润依然强大,但是以嘉宝莉、美涂士、上海涂料、展辰、三棵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本土涂料品牌已然崛起。这彰显了本土涂料品牌的活力和希望,更是昭示了本土品牌在“后华润时期”的再出发。
华润被收购
2006年7月,美国威士伯公司以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80%的股份。消息未经公布,已引起涂料行业的纷纷猜疑。作为当时的“国内民用涂料木器漆领域的领导企业”、“民族涂料品牌的代表”,华润的被收购无疑是给中国涂料行业看似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大石头。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时的媒体评价华润的被收购,称其是“中国涂料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这话并不为过。在当初的本土涂料市场,华润的领导地位无人撼动,甚至被寄予“抵抗外资品牌”的重任。而本土“老大”的“沦陷”,无疑给还在苦苦探索市场出路的众多本土涂企以沉重的打击。
威士伯选中华润意欲如何?时任威士伯总裁及首席执行官William Mansfield表示,“我们打算将华润涂料产品推广到全球快速发展的涂料市场。”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似乎并没有实现。对于华润品牌而言,直到今天其主要市场依然在中国内地,甚至在其他本土品牌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华润却发展缓慢。
在William Mansfield的话语中,还暗示了将华润充当威士伯的生产工厂的意思——但这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本土涂企谋变
华润被收购,同时也释放了本土涂料市场的空间。
由华润被收购引发的“中国涂料行业新一轮洗牌”悄然发生。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中国涂料市场实际存在两个开放程度不同的市场环境,而华润被收购也意味着让出了“本土市场老大”的位置,这对于其他本土涂企而言,无疑是一个机会。
最先做出动作的是嘉宝莉。2007年1月,嘉宝莉年产万吨、“亚洲最大的水性木器漆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这一生产基地的建成可能只是选对了时间,但是对嘉宝莉后来成为继华润之后最受称道的本土涂企无疑作用重大,也为嘉宝莉接下来的快速成长奠定基础。2007年到2009年,嘉宝莉连续三年获选《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100强,证明了嘉宝莉的潜力倍受青睐。
美涂士选择的是塑造品牌之路。2008年,美涂士聘请著名影星蒋雯丽做品牌形象代言人,“从而把美涂士健康漆的形象推到消费者眼前”。美涂士聘请代言人之举不仅为自己赢得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时更是拉开了涂料行业一轮“品牌代言”的热潮,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美涂士自然在这一轮“品牌代言”热潮中受益。
此外,三棵树在广告投入、生产基地建设上的大手笔也煞是吸引眼球。8000多万的央视广告投入让三棵树赢得业界的一片惊叹声,而一连串的生产基地、办公基地的开工和落成,都说明三棵树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华润被收购之后的本土涂料企业频频出手,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对本土涂料市场的再分配,同时也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本土市场格局的大致架构。比起华润领导市场的十多年,本土涂料市场格局的“新一轮洗牌”来得更加急促,而且暗潮汹涌。
异地建厂潮
如果说“华润时代”的本土涂企更满足于“总部经济”式的生产布局的话,那么在“后华润时期”,本土涂企再也耐不住寂寞了。
这同时也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相比起外资涂企把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直接建到消费市场的做法,固守一地的本土涂料必然耗费更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也不利于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更不利于生产布局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