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甩上海写字楼 撤资中国楼市传闻再起

  原标题:李嘉诚90亿港元甩上海写字楼 暗示内地楼市风险高?

  李嘉诚90亿港元甩上海写字楼 “卖楼”再度引热议

  放弃出售百佳超市的李嘉诚,没有让同样的变数发生在抛售上海写字楼一事上。和记黄埔近日公告称,由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已锁定买家,并将以89.5亿港元出售。

  12月10日晚,有媒体报道,交通银行拟11.55亿美元接手东方汇经。对此消息,交通银行方面对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李嘉诚“卖楼”再度引热议

  8月29日晚间,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以32.68港元的价格出售位于广州的西城都荟项目。而此前,“长和系”以60亿人民币挂牌出售上海东方汇经OFC。联系到此前早已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出售百佳超市,“长和系”抛售三大项目回笼超过300亿元现金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对于李嘉诚集中抛售亚洲资产,外界分析莫衷一是。不少评论人士称,这是李嘉诚要“逃离内地香港入驻海外”,更有分析认为华人首富的举动昭示了国内商业地产的风险已经很高。国内房企老大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就在其微博上评论道:“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在9月17日对于炒得沸沸扬扬的“撤资中国,移情海外”事件,李嘉诚出来公开回应说:“不会从内地撤资”。而如今上海东方汇经OFC已经以90亿港元锁定买家,顿时激起业内一片哗然。

  东方汇经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333号,东面正对“上海中”,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目前尚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14年竣工。

  东方汇经中心为长江实业在上海打造的首个写字楼项目,颇具象征含义。六年多来,该项目一直传闻缠身,2009年曾传出转让消息,不过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选择于近期作出最终的出售决定,仍然让外界感到惊讶。

  李嘉诚为何此时出售上海房地产项目呢?莱坊中国区董事杨松认为,李嘉诚出售此项目,或许代表他对内地市场的一种看法。由于未来几年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将迎来高供应局面,会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这可能也是选择此时出售的一种考虑。

  根据莱坊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2015年上海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极有可能上升至13%。“内地市场正在告别高增长阶段,出于对更高投资回报率的追求,做这样的资产处置有其商业逻辑。”莱坊中国区董事杨松认为出售东方汇经的决定,从某个角度来看,符合其对于内地商业物业一贯的套现处置方式。

  分析

  国内商业地产风险已渐高

  由于近期内地土地市场异常火热,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的举动也成为业内“空军”拿来分析楼市风险加剧的论据。包括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内的不少人士认为,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的行动无疑是一个信号,暗示内地的楼市风险已经较高。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住宅市场的“限购”、“限贷”等一系列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不少开发商扎堆“转型”,杀入商业地产领域。2011年后,不少地方的城市综合体的数量进一步攀升。

  尽管商业地产在调控闸门之外,但商业地产全国“大跃进”似的开发已经暴露出“过剩”危机。当初在住宅市场遭遇宏观调控之时,很多房企盲目转向商业地产,这些建起的商业地产将在未来两三年集中上市,让商业地产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风险明显加剧。

  以李嘉诚此次撤离的上海为例,根据莱坊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截至2013年上半年,上海超甲级和甲级写字楼存量达到620万平方米。其中,浦东小陆家嘴所占比重最大,达到26%。

  而未来数年,随着虹桥、后世博区域以及徐汇滨江争相打造新兴商务区,上海写字楼新增供应还将大大增加,空置率也将相应增长。特别是2014年至2016年,包括上海中心等一批项目的入市,上海甲级写字楼供应将出现激增态势,2015年新供应将达到200万平方米的新高。莱坊预计,2015年上海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极有可能上升至13%。

  除了逐渐隐现的“过剩”危机之外,令人比较担扰的是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一直没有创新,千城一面,各开发商推出的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

  此外,传闻不断的房产税征收即将扩容的消息,也为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蒙上一层阴霾。有消息称,房产税扩容将率先从经营性物业入手,这也再次拉低了商业地产投资者的投资预期。

 ■最新消息

  交行对接盘消息“不予置评”

  昨晚,据媒体报道,此次李嘉诚上海项目的接盘方为目前总部位于该项目附近的交通银行。据目前公开的信息,该写字楼交易价格为11.55亿美元。如果消息属实,这有望成为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写字楼交易之一。据媒体报道,消息人士称,交通银行将向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及其关联公司长江实业收购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东方汇经中心。这座大楼高31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预计2014年中竣工。

  不过,尽管和记黄埔上周五已发布公告证实将作价11.55亿美元出售该写字楼,但并未透露买家的信息。公告称,和记黄埔将从这笔交易中取得大约18.39亿港元未经审核收益,而购买方“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并未指明买家就是交通银行。

  对于这一说法,交通银行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新闻来源: 中财网

  原标题:李嘉诚:说我撤资是笑话 今年在港卖楼只得40亿

  最近,外界关于李嘉诚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四起。南方日报从10月开始联系对李嘉诚进行采访。

  11月22日的午后,在可以俯瞰香港维多利亚港全景的长江集团中心70楼会议室,被称作“李超人”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终于接受了南方报业旗下媒体专访。

  在我们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说:“你们可以提出任何问题。” 面对谈“撤资”传言,李嘉诚先生以具体的数据,郑重地作出了反驳。

 谈“撤资”传言

  “说我‘撤资’,是一个大笑话”

  南方报业:李先生,今年您的集团出售了上海、广州超过百亿元的商业物业,以及香港部分资产,还曾经洽谈过转让百佳超市项目。由此,关于“长和系”要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沸沸扬扬。

  李嘉诚: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最为重要。我想用数字说话:“长和系”去年毛收入约4300亿港元,而本年度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两个基建项目动用的资金只有80亿,所占比例不足2%;而我们在香港货柜码头项目的投资已经有40亿港元。这怎么能说是“长和系”撤资?真是天方夜谈,是一个大笑话!

  集团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不管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外国,如果有价钱合理的地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百佳超市后来不卖了,也是因为价格不合适,以及有更好的打算。

  南方报业:您觉得为什么“撤资”传言愈传愈盛?

  李嘉诚:我对这种传闻感到非常奇怪。最开头这样说的人也许是想挑起事端,而其他人不了解情况,跟着说而已。但是这样说对政府和营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长和系”在新加坡经营几十年了,赚过不少钱,与当地各界关系非常融洽。但过去两年多,我们没有买到价格合适的土地,现时手持可供发展的土地很少,可以现卖的商住单位也仅剩1%,并且没有收租的物业。但是新加坡也没有人因此说我“撤资”。

  南方报业:“长和系”今年在香港出售的物业特别引人注目。

  李嘉诚:大型住宅类的地产项目是我们的核心业务,项目建成后90%以上是出售的。实际上,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香港卖楼只得40亿港元,是近13年来最少的一年,仅为过去两年年销售额的15%左右。其中包括这两天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太平山顶物业,出售金额其实非常少。今年在港的业务紧缩了,主要是因为政府批出的楼花额度不多,我们在与香港政府协调,希望可以加大额度。

  再说,“长和系”在香港还拥有不少出租物业,包括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中环中心等,总面积大约有380万平方尺(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国内包括北京、上海的出租物业,总面积有500万平方尺。这两地出租物业总市值加起来至少1700亿港元,这些物业都不会卖。而外国出租物业与之相比,只有0.5%。

  南方报业:您曾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现在还是这样吗?

  李嘉诚:是的。我的家在香港,“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远不会离开香港。我再强调,即使日后出售业务都只是商业考虑,跟“撤资”没有关系。

  南方报业:过去,大家都称呼您是“超人”,现在却用“垄断”之类的词汇形容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李嘉诚:贫富悬殊是全球现象。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就容易引来误解。30年前,我已预见香港会出现这个情况。有香港记者问我,为什么不多在香港投资零售事业。我说,我们集团在全球有12000间零售店铺,其中香港则只占600多家,如果再增加香港容纳得了吗?集中在香港投资是愚蠢的,所以我们多年前就开始投资海外。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形势下,您的经营策略有什么需要特别把握的?

  李嘉诚: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必须留意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要抱有高度警觉。

  我在1950年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到今天已经60多年,经历过不少风雨。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长江实业今天的负债比例是4%,和记黄埔是21%,以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而言属于低比例。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有风险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南方报业:有人说,商人不谈国是。您关心中国政治吗?比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动向。

  李嘉诚:我虽然是商人,不参与政治,但我爱我的国家,一定是关心政治,因为政治与经济如同手足,必须协调才能发展得好。我很留意内地的经济、国民收入和教育情况,也很关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我知道,会议确定了经济将更加开放的方针,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国有资本收益上缴30%用于改善民生,这绝对都是好事。因此,我对国内地产市场仍然乐观,只要价格合理会继续投资。

  谈慈善公益

  “基金会80%以上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

  南方报业:您刚刚从陕西参加一个公益项目回来,今年还为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去过哪些地方?

  李嘉诚: 我6月出席了汕头大学毕业典礼。9月赴以色列,见证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汕头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基金会对此捐资1.3亿美元。

  南方报业:您宣布,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放入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您是捐这么大笔钱是怎么考虑的?又将如何选择捐助项目呢?

  李嘉诚:我深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力图做一个值得人们尊重的人。如果没有这个理想,就不会将辛苦赚的钱捐出来做公益事业。基金会主要做两大范畴的项目:教育和医疗。我虽然在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但我规定基金会80%以上捐款要用于大中华地区,今年的公益捐款就有40亿元。

  我相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一种境界,因此做这些不是为了树碑留名。我在家乡捐建医院时,当地领导要我挂上先父的名字。我说,如果父亲天上有知,不挂名也知道我做了好事。

  南方报业:您捐资在广东建设起汕头大学。我们知道,汕大的教育改革曾遇到不少争议,您觉得如今收效如何?

  李嘉诚: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捐建汕大,想为教育作出贡献,做个样板。

  汕大的规模虽然小,但极具生命力。过去7年,超过97%的学生在毕业后第一个月便可以就业。汕大最关键的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如医学院去年毕业的学生,部分既参加了中国的大学科目考试,也参加了美国执业医生的资格考试。这个考试非常艰深,即使美国学生也不是全部能够通过,但汕大的学生全部通过。今年又一批汕大学生也通过了。他们最后一年要到美国念书,李嘉诚基金会也予以资助支持。

  当今,科技革命带动世界发展。我喜欢新科技,所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我看到,中国有数以百万的学生在世界各国深造,我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普通民众生活艰辛。企业家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我们知道,李嘉诚基金会在全国特别是西北,资助几百万个贫困儿童做唇裂、白内障和小肠疝气手术。特别是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服务”,做这个项目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嘉诚:一个很冷的冬天,我一位朋友患癌症,住在私家医院。我去探望他,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拉着我坐在他床边。他后来睡着了,也没有放开我的手。我心想:这个朋友很富有,得到一流的医疗照顾,但到这个时候仍然痛苦不已。而内地贫穷的病人没钱接受治疗,又怎样度过呢?于是想到要去开展宁养服务。

  汕头大学医学院设立了第一家宁养院,我鼓励医护人员:如果你们做得成功,我保证会在全国设立数十家宁养院,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宁养服务。

  我知道,癌病病人的痛楚程度是最高的。有些人受不了,甚至会以头撞墙,把痛感转移到头上。我告诉宁养项目的负责人,如果现用的药物可帮助病人减少80%的痛楚,那么若有新药可为病人再减少10%的痛楚,即使价格贵一倍,他们也不用问我,可以立即转用新药。现在,在内地及香港至今已有42所宁养院,每年捐款增至1亿元以上,每年受惠者在1万多。

  南方报业:现在的社会言论较为多元化,即使您在公益上做了那么多事,仍然常常有不同的声音,您是否对此感到困扰?

  李嘉诚:如果认识儒、释、道的精粹,便会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而应做正确的事。我看到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很高兴的事。

  基金会的资金,每一分一毫都是税后才注入的,我心安理得。

 谈人生家庭

  “希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国民”

  南方报业:您觉得一个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李嘉诚: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我不认为自己是百分百的完人,但希望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成为一个有价值、值得人们尊重的国民。

  我个人不惧怕死亡。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而且,我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以长久地进行公益事业。而我的儿孙,谁都不能从基金会得到任何利益。

  南方报业:您认为一生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李嘉诚: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难处,但我最难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亲病逝,不足15岁的我要挑起照顾母亲和弟妹的重担,当时还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险阶段。但我还是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我身为大儿子,要支撑这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为了前途“抢学问”。那些年,我除了干活,就是在别人用来生火的废书中找书看,修完中学课程。

  直到如今,我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

  南方报业:您曾说考虑退休,是吗?

  李嘉诚: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目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动荡,我还没有定出具体的退休时间。

  南方报业:将公司业务交给下一代,您有信心吗?

  李嘉诚:我相信Victor(指其长子李泽钜)随时可以接棒。

  Victor大学毕业后,跟我工作快将30年。他对整个集团非常了解,细微之处比我更甚。而且,很多同事跟随我工作很多年,我相信他与同事会好好地继续经营。而每间公司各自均设有董事会、管理架构、会计制度,足以起到监察与制衡的作用。

  南方报业:您觉得儿子和您的风格有何异同?

  李嘉诚: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年轻时不喜欢应酬,Victor更是如此,我们都不喜欢打领带穿正装。他在家是好丈夫、好父亲,在公司做事认真、心思细密、财政谨慎,跟公司同事关系非常好。至于他比我强的地方,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英文程度比我好。

  我两个儿子都是爱国的,但性格不同,我同样爱他们。小儿子Richard(指李泽楷)聪明灵活,虽然喜欢玩,但也认真做事。他的事业这几年在改善,让我安心不少。

  南方报业:您最看中和反感人的哪些品质?

  李嘉诚: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并且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要讲求数据,而解决问题要一矢中的,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不会认同不诚实和自欺欺人的品质,也不喜欢思维固化、做事死板的性格;对于怒急攻心的人,更加不会认妥协。

  南方日报:您有没有还未完成的中国梦?

  李嘉诚:有。我曾经在一个演讲辞中说︰“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我们祖国的土地五谷茂盛,连沙漠上都有良好的道路,有充足的水源。人口密集的城市风和日丽,商机繁荣……”

  “李超人”的股票印件

  这位85岁高龄的“超人”,思维和口才都仍然相当敏捷。

  在后来拍照的时间,他任由摄影记者指挥,或站在这里,或坐到那里,不厌不倦,像是一个和蔼而幽默的老先生。这位“李超人”扬起胳膊说:“我喜欢新科技的东西,选手表也看有什么新的功能。”他的助手笑着说:“那只是价值3000港元的表。”他却继续认真地说:“但是这真是好。太阳能的动力设计,吸收15分钟自然光就可以运行62小时……”。

  比起内地许多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他的办公室非常简洁。能够显示他非比寻常的身份的,是窗外壮丽的维多利亚港风景,以及一幅张大千先生赠送的画。窗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台子上,一溜儿摆放着6部电话,据说1号机是专门与他家人相连的。

  我们发现,这里还放着一幅股票影印件,上面有中文写着“以此为鉴,可惕未来。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为72.97美元,总市值1895.76亿美元;2008年9月16日两者分别为1.23美元和167.78亿元美元,市值跌幅逾91%。”李嘉诚助手说,他是想以此来告诫后辈。

 新闻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原标题:不要神化李嘉诚卖楼

  今年支持看空楼市的证据莫过于华人首富李嘉诚持续不断地卖楼套现。昨日,又有媒体报道称,李嘉诚再次抛售了地产项目。“超人”旗下的大型跨国企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一周内抛售了香港白加道28号项目的2处房产,共套现了12.78亿港元。房产大亨、万科董事长王石也曾对外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在卖北京、上海的房产,“这是一个信号,希望投资人小心。”

  李嘉诚被认为是全球华人中最成功的商人,过去数十年,其在众多重大商业决断中的成功决策一直为人所敬仰。正因为有着光辉的过去,今年以来李嘉诚不断从香港、内地大手笔卖楼套现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李嘉诚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楼市即将出现拐点的风向标,中国楼市多年以来持续不破的房产泡沫即将溃散。

  李嘉诚并非首个从香港、内地楼市套现撤资的知名人士。在他之前,已有众多资深市场人士、专家学者、政府高官曾发出楼市泡沫即将破灭的警讯。但这些论断都遭到市场实际运行价格的颠覆。李嘉诚这次能否力挽狂澜,不负“超人”称号,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见证中国房产泡沫将破灭的事实?

  其实,目前中国楼市已并非前几年齐涨共跌的时代,楼市开始进入一些城市持续猛涨、一些城市持续下跌的分化时期。今年以来,针对房价持续上涨,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武汉、沈阳等11个一、二线城市,进一步升级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此相反,也有温州、芜湖等城市放松了调控政策。特别是温州房价已连续下跌25个月,与2011年顶峰时相比,已平均缩水26%。原本不可以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本地和非本地户籍人士,现在也被允许购买二套房。

  在中国各城市楼市进入分化时期,李嘉诚卖楼套现的象征意义已远不如在齐涨共跌时代卖楼所能带来的冲击效应。楼市本已进入涨跌分化的时代,李嘉诚卖楼与买楼或只对单个城市有指示意义,并不具有对整体楼市的普遍指标意义。而且李嘉诚家族投资并非百战百胜。李嘉诚之子 “小超人”李泽楷,此前以1260万美元的低价,将腾讯两成股权卖给南非MIH控股集团。如果李泽楷不以此低价卖股,如今或已成为华人首富。

  新闻来源:天府早报(成都)

  原标题:中国房企海外“攻城” 逃避国内房产泡沫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已以个人名义投资纽约的商业地产。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将旅游地产开发到了更远的冰岛。住宅地产“老大哥”万科踏出了进军美国房地产市场第一步。

  今年发展迅猛的绿地,打造了美国80年来最大的单个房地产项目,业界戏评:“中国房产商这是称霸全球的节奏吗?”

 中国房企出海潮涌

  2月,房企“老大”万科正式踏出进军美国房地产市场第一步,1.75亿美元与美国铁狮门公司合作开发旧金山一个豪华公寓项目。4月,万科与新加坡吉宝置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新加坡和中国开发房地产项目。

  8月,万达宣布在伦敦建造酒店的计划,两年来万达宣布的海外投资规模高达数百亿元。

  10月初,绿地以超过50亿美元持有美国森林城公司70%股权,双方共同开发位于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的地产项目,创造了当时中国房企海外投资的最高数额;一个月后,11月20日,绿地与韩国东和投资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投资60亿元人民币打造济州最高双子塔——绿地济州梦想大厦项目。

  12月,富力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以人民币85亿元收购了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地区一块116英亩的住宅及商业物业地块。

  此外,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投资项目已经从最初的2个增加到5个,投资总额已经高达100亿元人民币;中海外在伦敦收购写字楼,耗资约2亿英镑。

  成功试水 上层中产群体成主力军

  在万科、绿地、碧桂园等房企快速布局海外的同时,这批先遣部队也纷纷尝到了甜头。

  绿地旗下首个全资海外项目——绿地韩国旅游健康城首期热销10亿,此后,绿地乘胜追加投资,欲投资60亿元人民币打造济州最高双子塔——绿地济州梦想大厦项目。这不仅体现

  绿地对海外市场的积极预期,也标志着绿地第一阶段海外投资取得成功,济州当地盛赞绿地已成为在韩投资的中国企业中市场美誉度最高、开发项目规模最大、取得成果最丰硕的企业。

  另一家房企巨头碧桂园海外所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惊讶。碧桂园分别于2011年12月、2012年5月、2012年12月在马来西亚拿下三个项目,其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的金海湾于今年8月份正式开卖,仅仅两个月时间,金海湾成功卖出6000多套房子,实现约93亿元人民币销售额。

  为房企创造出如此漂亮业绩的最大功臣是中国的上层中产群体。据国际机构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交易额迄今已突破50亿美元,刷新了去年全年40亿美元的纪录,上层中产群体正逐渐成为海外购房的主力军。仲量联行分析,中国内地购房者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仍是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其中欧洲购房交易额自去年来持续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已接近20亿美元,同比上涨25%。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购房者在澳大利亚买房交易额接近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近一倍。今年全国购房者在美国房产市场的交易额也将突破20亿美元,而在5年前,这一数字只有2200万美元。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预计,未来中国个人投资者海外置业的规模将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逃避国内房产泡沫

  自2012年以来,包括万科、万达、碧桂园、中建、中铁在内的10余家企业,已在海外拥有房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已达上百亿美元。

  然而,这些中国房企在海外的疯狂之举,究其本质,到底为何要“走出国门”?

  万科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王石表示,在经历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市场正在渐渐回暖,现在正是投资美国市场的最好时机。万科总裁郁亮万科表示,万科布局海外地产,并非偶然。万科发展的历程中,目前已基本完成其第三个10年计划,即成为全国优秀企业。在万科第四个10年计划中,其目标是成为全球性国际化优秀企业,登陆美国则正是万科迈向国际化目标的重要一步,目标客户为国内因政策限制丧失购买资格的富人。

  绿地掌门人张玉良同样认为欧美的经济回暖是促使绿地布局海外的重要原因。他直言:“当前欧美等国经济加速复苏,而中国经济增速却在放缓,二者之间存在‘剪刀差’,所以绿地认识到目前正是中国房地产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黄金窗口期”。

  在张玉良看来,房地产与经济增长周期紧密相连,而目前欧美经济尚处低谷,投资正当其时。此外,绿地关注一些高聚集度的城市,人口增长自然会带动房产市场。第三,绿地海外投资将聚焦于华人聚集区,只要当地不出现大规模的排华政策,就不会出大问题。绿地集团敏锐的把握到这一时机,坚定“走出去”的信心。

  在开发商解释是因为看好国外市场才“出走”时,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经理朱一鸣却认为原因是:“进入2011年,国内房市调控日益严厉,国内房市行情逐步进入小寒冬,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

  美国睿阁投资顾问公司管理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吴向宏表示:“国内房地产可能存在泡沫,而美国房地产正处复苏前期的情况下,中国房企投资外国项目显然是理想时机。考虑到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不大、甚至未来有明显贬值可能,这类投资即使单纯从对冲避险来说,是很好的策略。”

 新闻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