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发出新信号 陶瓷产业加速结构调整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闭幕,这次“关键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拉开。有专家分析指出,此次会议指明了改革方向,下一步则是按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破除阻力,出台更加具体细化的改革方案和措施,达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
作为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走势,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行各业都关注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同时,对于目前走势并不明朗的中国陶瓷行业来说,全会所传递出的信号,也将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而伴随着诸多陶瓷相关政策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强产业整顿的同时,陶瓷行业也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无论是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还是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全新的锐变与升级。
绿色陶业建设势在必行
低碳环保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针对建设生态文明,全会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陶瓷行业经过三十年的粗放式高速发展,在市场和生态环境中留下诸多恶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现象逐渐暴露。随着国家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引导陶瓷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也将给陶瓷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挑战。
随着国家环保压力与日俱增,构建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十分必要。今年以来,国家在不断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步伐,并出台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针对环保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而本次全会再次强调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将有更多涉及绿色、环保、节能的政策出台。
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部委、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都不断加大对污染、能耗的监管力度,各种行业技术指标、环保政策相继出台,产业门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陶瓷企业更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的开展,全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实现陶瓷行业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