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保障房其实“不冷“ 七成受访者有刚需

新浪地产微信

  

  与其他城市的“僧多粥少”不同,东莞的经适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一 直遇冷,仅有少数人申请。南都民调数据实验室日前联合大粤网进行民调,共回收了388份有效问卷。民调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愿意通过购买经适房和承 租公租房来改善居住环境,但大部分人由于门槛过高或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放弃了申请,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户籍门槛不合理。

  有刚需的受访者多为出租屋租客

  数据显示,在改善居住环境或降低住房开支方面,有50%的受访者选择了购买经济适用房,有21%选择了承租公租房。通过数据交叉分析发现,对保障性住房 需求最大的人群是正在居住“出租农民房”的受访者,这个人群中有47%表示愿意购买经适房,有25%表示愿意承租公租房。虽然有刚性需求,但真正打算申请 的人并不多。

  民调发现,仅有8.42%的受访者表示打算申请保障性住房。究其原因,有49.74%的人认为“门槛太高,自身不符合申请 条件”。除了门槛太高之外,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知晓率不高也是主要原因,民调就显示,有25.53%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排在第三位的原因则是 “经适房和公租房的地理位置不符合自己的住房需求”。

  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公租房社保门槛设置不合理

  南都民调显示,在申请经适房的条件中,“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应具有本市户籍”这项被64%的受访者认为设置不合理。“既然现在那么多保障房都没人住,申请的本地人也少,为什么不向外地人放开,让它们物尽其用呢?”一直租房住的南城白领王小姐这样认为。

  2011年,在民盟东莞市委员会开展的一项针对住房保障的调研中发现,东莞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8平米,而东莞户籍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基本上得到 解决。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历经多次保障房申请遇冷后,东莞经适房和廉租房的申请门槛数次放宽,但其中主要是对收入限制方面的门槛,进行了适度的放宽,对户 籍方面的限制则一直没有打破。直到去年,东莞市住建局透露,未来雅园新村未消化完的保障房,或将转为公租房。这也意味着,保障房将不再是本地户籍人口的特 有福利,将有更多的外地人口纳入保障房的保障范围。如今申请公租房的户籍门槛虽然已经消除,但依然有35%的受访者认为“申请人在本市工作满5年”和“在 本市连续缴纳社保满5年”这两项设置不合理。

  收入门槛太高,比最低工资标准还低

  2012年和2013 年,随着当年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提高,最低收入的上限也随之上提,申请经适房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上限则相应提高为1530元。“这样能让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困难 家庭,不再卡在以前的收入标准门槛外。”不过,1530元的人均月收入上限,仍被不少人认为过于严苛。南都民调发现,在经适房的申请条件中,有42%认为 “申请当月前12个月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30元以下”这一条件设置不合理。

  “现在随便去外面干个清洁工,一个月也有差不多两千,如果一家人没有小孩,基本上很难达到这样的低收入要求。”经适房业主单身妈妈李小姐指出,自己身边不少有住房困难的人,却因为收入门槛太高,而无法享受保障房。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