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球:缔造中国最大疏水阀品牌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中国银球:缔造中国最大疏水阀品牌

提要:“疏水阀是个冷门行业,国内发展还比较滞后,很多技术都跟不上,所以产品质量参次不齐,导致客户误解,认为哪个牌子的疏水阀都不好用,好坏没差别,于是没有根据实际工况选用合适的疏水阀,最后导致浪费。其实疏水阀节能效应很大,我们曾经做过测算,一个厂如果用好疏水阀,一年可以节约好几百万。”李生辉认为疏水阀这一领域值得尝试,坚信这条路值得走,而且会越走越宽。



  近日,由中国银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5套TCS自动疏水阀,成功安装在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一个重大项目中顺利运行。

  据了解,该TCS自动疏水阀主要应用于氧化铝系统中多效换热设备工况,工作压力4.0MPa,最大疏水量670吨/小时,口径DN350,是目前世界上单台疏水量最大的疏水阀之一,也是银球公司为中国铝业公司提供定制化产品的最大规格产品。

  这是疏水阀中国制造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中国银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靠实力击败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疏水阀同行。

  不仅如此,坐落在天津市潘庄工业园区的中国银球中国银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创办七年来,始终专注于疏水阀,始终坚持创新创造,已经成为中国专业研发生产疏水阀、减压阀、凝结水回收装置等能源节约领域产品兼凝结水回收系统工程的高新技术企业,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获得了1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且,独创的“银球8步骤”,已然成为我国疏水阀从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制造到售后服务等专业疏水阀服务商,同时也成为我国最大的疏水阀制造企业。

  在疏水阀中国制造和民族品牌背后的银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是来自福建南安的李生辉、李能彬父子,父亲专注于疏水阀20多年,在疏水阀行业已经成为专家的企业的时候,2006年,南开大学毕业的李能彬跟着父亲一起,创办了银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7年时间,缔造了中国最大的疏水阀制造企业。

 



  专家型销售精英的独特魅力

  李生辉,出生于南安仑苍园内村,品学兼优的他高中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村里的学校任教。“我高中毕业于南安三中,那个时候没有高考,也没有大学可以上,我算是比较幸运,毕业后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李生辉笑着说。

  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李生辉并不“满足”,他希望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于是1978年,他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开始寻求他的商业梦想——到外面的世界闯闯。

  李生辉万万没有想到,追逐梦想的过程是如此的艰辛。“跟很多老乡一样,我从修阀门开始,第一站到的是西宁,从南安到西宁,要途经泉州、福州、南京,需要一个星期,由于坐火车的时间太长了,到西宁脚都肿了,鞋子都穿不了。”李生辉说。路途遥远可以忍受,但是对于西宁恶劣的天气以及不同饮食习惯,李生辉有点招架不住了。

  “西宁海拔比较高,气压低,走路都会喘,并且气候十分干燥,很难适应”李生辉笑着说。虽然在西宁半年的时间就挣了4000多元,收入还算可观,但是环境恶劣,实在无法适应,李生辉还是决定离开西宁。

  “第二年过完春节我就到了天津,一呆就是三十几年。”作为第一批到天津打拼的南安人,李生辉感触很深。初来天津,很多人都不相信年纪轻轻的李生辉会修阀门,面对质疑,他却从未生气,总是笑笑地跟客户说:“那我先给您修一个看看呗。” 正是这样的自信,使得李生辉修阀门的手艺逐渐被客户认可,除了修理阀门外,李生辉也开始做一些销售阀门的生意。

  “干这行脑子要灵活,勤跑、嘴甜是关键。”回忆起当年修理、销售阀门的时光,李生辉满脸的自豪。勤奋好学的他第一年就稳稳当当地赚到了在天津的“第一桶金”。而在这一过程中,他“情定”疏水阀,一定就是三十多年。

  一开始李生辉对疏水阀一窍不通,只是感觉跟其他阀门相比,疏水阀显得很“特殊”,它很独立,深奥,甚至有点难懂,很多人都望而怯步,不想去研究,因此李生辉认定,只要“读懂”它,研究透,必然大有可为。

  抱着这样的心态,李生辉开始了“研究之旅”。每到一个工厂,看到有疏水阀的地方,他总要停下脚步,看看它的结构以及材质。久而久之,便对疏水阀各方面的知识了如指掌,最后他也决定专注于疏水阀这个领域。

  与其他的销售精英相比,李生辉显得很“怪”,并不是有人找他买产品,他就会卖的。每一次他都要先了解工况,知晓技术参数,再帮客户选型号,做到百分之百的合适才放心。“只要客户愿意听我讲,基本上生意都能做成。以技术征服客户,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李生辉笑着说。

  因为喜欢思考,爱好研究,李生辉经常往工地以及设计院跑,在工地上向工人询问阀门使用情况,在设计院则与工程师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再将解决方案反馈给厂家,从而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为客户以及厂家解决了不少问题。

 



  一家子齐心创业

  “疏水阀是个冷门行业,国内发展还比较滞后,很多技术都跟不上,所以产品质量参次不齐,导致客户误解,认为哪个牌子的疏水阀都不好用,好坏没差别,于是没有根据实际工况选用合适的疏水阀,最后导致浪费。其实疏水阀节能效应很大,我们曾经做过测算,一个厂如果用好疏水阀,一年可以节约好几百万。”李生辉认为疏水阀这一领域值得尝试,坚信这条路值得走,而且会越走越宽。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李生辉对疏水阀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喜欢研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先进疏水阀产品,每次遇到新产品,他总要研究透它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分析优劣,从而不断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体系。因此现在随便列举一个系列的疏水阀,李生辉都能立刻反应,将产品分析得很透彻。

  虎父无犬子,李生辉这种好学、刻苦的精神也不断影响子女,他的五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全部出自名校。其中大儿子李能彬是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材生,小儿子李炳诚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小女儿则毕业于江西大学的机械专业,五个孩子各有所长。

  “小时候父亲在外打拼,我们只有在暑假的时候才能到天津与他相聚。那个时候年纪小,对阀门一点概念都没有。有人打电话过来订货时,只会帮忙记型号,回来了再交给父亲。”李能彬笑着说。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李能彬从小就对阀门这一行业十分熟悉,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可以独挡一面,边读书边销售阀门。第一年就跑下了一个9万元的订单。

  “我清楚地记得,大一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出去跑项目,跟踪了三次,人家就把订单给我们。”李能彬说。做销售,他也有自己的门道,跑厂家的时候,他不是跟厂家的采购联系,而是先找技术人员,把产品的性能先跟技术介绍一遍,只要技术人员认可产品,那么生意基本上做成了。

  2006年,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李生辉原本打算就此结束天津事业,回福建,但是实在难舍辛苦二十多年打下的基业。“这么多年打下的市场,如果没有维系,基本上就没了,实在可惜。”李生辉说。

  面对各种不断变化的格局,李生辉显得很无奈,而这个时候大儿子李能彬刚好大学毕业,父子俩就坐在一起讨论未来。

  “我们有技术、有市场,为什么不能自己办个实业呢?”李能彬一语中的,李生辉一下子释然了:“有这么多年的基础,放弃可惜,为何不再拼一次,办一个可以传承百年的事业。”

  2006年底,李生辉、李能彬父子俩卖掉了厦门的两套房子,拿着300万孤注一掷投身制造,创办了天津市银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银球引领疏水阀领域

  2007年,位于天津潘庄工业园区的银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看着这片占地面积43333㎡,建筑面积19800㎡的厂房,父子俩感慨万千。为了继续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公司依靠天津市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和高级人才优势,聘请12名专家和教授为技术顾问,成立疏水阀研究中心,不断致力于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疏水阀系列产品。

  同时“银球”牌蒸汽疏水阀产品通过技术创新,“膜盒温控元件”取得发明专利,应用于机械型蒸汽疏水阀的自动排空气元件,使机械型蒸汽疏水阀达到全自动排空气功能。“精细研磨不锈钢空心浮球元件”同时取得发明专利,把以上2项发明专利元件应用于自由浮球式蒸汽疏水阀,使自由浮球式蒸汽疏水阀核心元件达到最完美组合。

  在父子齐心努力下,公司取得了的荣誉无数:2008年2月公司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11月公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元件)。公司自主研发的银球节能型蒸汽疏水阀不仅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基金奖励,还通过了天津市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银球”牌疏水阀被选入“天津市先进实用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目录”……

  随着不断发展,银球渐渐被业界认可,银球生产的滚筒烘缸首选疏水阀成为全国造纸行业和纺织印染行业共同推荐的产品,很多造纸机械厂和纺织印染机械制造厂都慕名前来公司考察洽谈,银球的专业品质逐渐获得客户的认可。

  “之前我们参与了沧州一个中日合资企业的PVC项目,他们的疏水阀就是从我们这里购买的,但是项目运行了一个月后,装备竟然无法启动,公司方面就要求逐一排查故障原因,所有供货商都要求参与。排查了一个月,所有设备都没有问题,故障原因仍然不明了,就连日本方面的工程师和北京设计院的工程师都查不出原因。”李生辉说,原本不关他的事情,但是他却十分热心地参与故障原因的排查。

  按照平时的经验,李生辉大胆推测是不是其中一个设计的环节出错,当他向厂家提出这个想法时,日本方面的工程师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设计不可能有错,李生辉胡乱推测。李生辉将自己的想法和北京设计院的工程师一沟通,工程师们都认为他讲得有道理,于是李生辉连夜将故障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写下来传真给项目负责人,最后,项目负责人采纳了他的方案,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大家不禁对其另眼相看,银球也自然成为了该公司的定点供应商

  其实公司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业界的认可,与公司刚开始的高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李能彬为我们详解疏水阀的生产过程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执着和认真。

  “我们严格把控质量,从源头开始,铸造的毛坯,我们要求好材质、高密度、质量好,毛坯进厂后我们第一步就是进行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看看产品的是不是真材实料,检验产品的耐腐蚀度和抗击度。为了更好地检验产品,我们可是下重本,买了一台进口的光谱分析仪,这一台设备可比一台奔驰车还贵。第二步就是进行硬度试验,测量产品的硬度和韧性,产品检验合格了才能进行加工。”李能彬笑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证加工的质量,银球公司引进了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对产品的精密件的误差值进行严格的管控。

  如今李氏一家分工有序,李生辉潜心于技术的研发,而两个儿子则学有所用,工商管理专业出身的李能彬担任公司总经理,掌舵公司整体运作和未来的策划,而市场营销出身的李炳诚则主抓销售。

  银球8步骤惊艳业界

  膜盒温控元件和自由浮球元件是银球的两件法宝,两款产品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银球生产的产品完全可以与进口产品相媲美,而最近他们独创的“银球8步骤”也逐渐被业界认可。

  “所谓的银球8步骤包括商务洽谈,工况测绘、研讨定性、研发试制、现场试验,签约生产,履约交工,定制维护。首先我们会跟客户洽谈,看客户有什么需求,再根据工况进行测绘,收集资料,现场参数,之后进行研讨定性,提出方案,确定方案后进行研发试制,研制成功后再回到现场试验,进行调适,合格后签约生产,履约交工,最后进行定期维护。”李能彬介绍道。

  据李能彬介绍,银球8步骤一提出便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种定制的模式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大有可为。今年年初他们就干了漂亮的一仗——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疏水阀。

  今年年初,中国铝业在山西有一个项目,设计院给出的参数现有的疏水阀产品是无法满足的。面对如此高难度的挑战,银球积极应战,当然除了技术本身有很大难度之外,竞争也十分激烈,日本、美国、英国以及国内诸多很有实力的企业都参与投标。

  “根据工况需求,项目需要的疏水阀是普通产品的4.5倍,输水量很大,没有这样的产品怎么办?只有重新造了,我凭借平时的经验,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干脆造一个特大的疏水阀,产品可以改良,现场进行焊接造一个大罐,再去开发阀芯,设计里面的结构”李生辉说,他的这一方案提出来,马上得到了认可。与其他人提出的并联方案相比,银球的方案更为靠谱,保险系数更高,一小时的输水量可达一千吨。最后,银球凭借完美的方案拿到了这个项目,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疏水阀,而银球的定制路线也拉开序幕。

  “一方面是大众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是接受项目定制,我们希望脱离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进行局部方向定位,这种定制路线创造的产品独一无二,将来会成为主流。所以现在我们的定位就是走这两条路线,并驾齐驱。”李能彬介绍道。

  在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李能彬说:“我们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销售精英加入我们银球这个大家庭里,共同打造“银球品牌”,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为企业节能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我国疏水阀自主创新树立了光辉榜样。

  印象:一家子齐头并进创事业

  当听闻要采访李生辉一家时,小编倍感压力,一家子都是高材生,有南开大学的、有云南财经大学的、有江西大学的,个个都是精英,而小编对阀门知之甚少,怕一不留神就露怯。不过当见到李生辉和李能彬时,这种疑虑一下子就打消了,他们为人和善、宽厚,一点老板架子都没有。

  20多岁便投身阀门行业的李生辉,干一行、爱一行,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成为疏水阀门领域的专家,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纵使历尽坎坷磨难,尝尽人情冷暖,他却依然踌躇满志。

  在与李生辉的交谈中,小编提取了两个关键词“智慧”、“执着”,智慧的意思不言而喻,也是李生辉最大的特点,正是凭着过人的智慧,他不断创新,深挖新技术,让银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而“执着”则显而易见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从销售阀门转战阀门制造,他一直钟情于疏水阀领域,做专、做细。综合两者的力量,李生辉的人生有着非比寻常的风景。

  与父亲不同,李能彬则显示出了超乎年龄的宽阔心胸和成熟心智。与其交谈过程中,他的眼睛传达着自信,甚至是霸气;思维活跃,交谈之余,还不时幽默一把;有着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总是能把专业的阀门术语用很浅显的例子说明白。无论是什么的话题,他都能立即做出反应,提出深入的见解,这便是李能彬,他的认真、专业,让这个采访过程从头至尾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父子俩的相处之道也令人羡慕。面对晚辈,李生辉并没有摆出那种父亲的威严,而在父亲面前,李能彬也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父子俩的温馨互动令人艳羡。

  采访过程中,很明显能感觉到父子俩严谨踏实的作风。与其他阀门企业相比,李生辉一直强调银光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在创业。一家人分工有序,李生辉与小女儿潜心于技术的研发,而两个儿子则学以致用,工商管理专业出身的李能彬担任公司总经理,掌舵公司整体运作和未来的策划,而市场营销出身的李炳诚则主抓销售。

  银光的这一番运作,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家子齐心协力创业的绝佳配合。试想,如果没有几个年轻人在前面东挡西杀,银光要想做大应属不易;而如果没有李生辉的运筹帷幄,年轻人忙了半天很可能要“为他人作嫁衣裳”了。李生辉一家子的的这种家族创业模式,当为后人所效仿。

来源:中国阀门交易网

阀门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阀门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