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来袭,房地产市场将何去何从?
淮南新浪乐居讯 (编辑:王娟) 近期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风波,平常在人们眼中最“不差钱”的银行出现“钱荒”。加上六月上旬市场盛传的光大银行与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违约事件,整个市场像抽筋一样紧缩流动性。几乎所有人都在喊:“钱荒来了!”
“钱荒”来袭,开发商资金回笼压力增大,市场会不会出现降价?这是不少购房者在关注“钱荒”风波时最大期盼和最大胆的猜测。今天小编要在综合众家之言的基础上,带领大家来看看钱荒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何为“钱荒”。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过去几年,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于央行在市场资金紧缺时出手相助。然而面对6月20日破天荒的拆借市场利率,央行态度却异常平静。不但没有启动逆回购、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工具,反而在当天继续发行20亿元央票,央行突然“断奶”令市场担忧情绪瞬间到达顶点。因此,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自2010年底以来,第三次攀上高位。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而利率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则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钱荒,一面是资金“饥馑”,一面是游资“过剩”,中国式不对称“钱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
“钱荒”对房地产融资的影响
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房地产行业,意见提出应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指出,开发商融资将受到抑制,大型开发企业和国企,对于银行贷款依赖度较大,资金紧张将使银行收紧开发贷。中小房企在金融业的资金趋紧后,最大的可能是提高融资成本。
受银行流动性趋紧的影响,近期房地产基金融资成本明显上升。一部分敏感的地产融资一线人士已经嗅到:在影子银行领域,本次“钱荒”或许只是拉开了房地产行业新一轮去杠杆化的序幕,未来两三年内,房地产基金的融资难度或许会更大。
日前不少城市银行房贷业务收紧,甚至有城市传出银行停贷“传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钱荒”效应造成银行资金的紧张,多家银行在信贷方面有意放慢节奏。房地产、基建类限制类贷款的新增几乎为零,而老客户和优质客户的贷款申请,也相应拉长了出款周期。北京多家大行的房贷按揭利率都取消了优惠,都按照基准利率执行,放款的周期也超过一个月。深圳一家银行甚至将消费贷款利率也上浮了30%。
对于钱荒持续可能造成的后果,业内普遍认为将给房企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压力,开发商的资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房企应该会加快预售以回笼资金,并改善市场上的供需。同时房企的拿地积极性预计将大幅降低。
楼市或短期降温
有数据显示:地产板块6月24日全天大跌逾7%,134家上市房企中(按证监会行业分类)除中国武夷及4家停牌的公司外,其余129上市房企的股价集体下跌,包括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在内的27家房企跌停,103家房企的跌幅超过5%,龙头万科也大跌8.79%。
“钱荒”真的能让持续高烧的楼市降温吗?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钱荒”事出突然,对楼市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如果“钱荒”继续升温,不排除楼市降温的可能。但也有专家认为,开发商现有资金尚且充裕,“钱荒”短期并不能扭转楼市高烧的大局。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指出,银行的“钱荒”显现才刚刚开始,现在还很难判断其对楼市的影响。如果银行流动性持续紧缩,不排除会对楼市施压,导致成交萎缩,市场停滞的局面。黄韬也指出,楼市对资金流动性的反应存在滞后性,往往3-6个月才会在市场上有所显现,所以长期影响有待观察。因此,短期内,楼市并不会受“钱荒”波及,而是受限价限签政策影响,在供需失衡的同时,也导致楼价和成交继续上扬。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预测,如果“钱荒”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 由于银行的利率偏高,导致购房成本增加以及需求下降,开发商在销售回款上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再加上开发贷款比较难获得,开发商这个时候会面临比较大的去化压力,此时,只有适度让利才可以激活销售。因此,年内尤其是年底这个阶段房价会下跌。
而新世界地产(武汉)营销推广部总监熊锋却认为银行闹“钱荒”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从央行冷处理的态度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国家金融体系的调控,国家希望通过市场调控来优化金融体系的秩序,实现稳定的货币政策。因此,这一场“钱荒”不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和房价大跌。
常言道,大热必大死。房地产已经走过了火热的“黄金十年”,在2013年政府掷地有声的“国五条”政策与“钱荒”的市场动态这双重压力下,不知道开发商会做出怎样的应对。奈何如今房产市场已经成为了GDP的重要部分,如果真如牛刀所说《银行钱荒泡沫一定会破 中国房价最少要跌去80%》,那对老百姓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中国楼市到底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