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疯狂"地方官员:不卖地还债咋上项目?
2013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整体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分析称,在中国,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现在各地的日子不好过,卖地就疯狂。
据华夏时报报道,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百城土地出让金为7629亿元,同比增加47%;我爱我家数据显示,1-6月全国30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高达1.1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十大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140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160.3%。
今年房地产商不差钱,政府急需钱,土地市场不火也难。不仅今年,过去10年,土地出让金也是一年一个台阶。
梳理数据发现,2001年至2003年土地出让金为9100多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这一数据已接近6000亿元;2009年高达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
截至6月30日,上海土地出让成交额同比剧增277%,但这一数字仍比不上北京,北京同期增长390%,而最“疯狂”的要数杭州,其增幅高达5倍,创下该市的历史新高。除了这些城市外,其他半年卖地的收入超出去年全年的地方也屡见不鲜。
报道援引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的话称, 在中国,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现在各地的日子不好过,卖地就疯狂。
报道称,7月9日下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表示,如此疯狂的卖地,是因为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有增无减。
审计署近日发布通告,36个地方政府截至去年底负债总额共计3.8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加12.9%。其中,超过半数地方政府指望卖地还钱,21个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有7746.97亿元,占这些地区债务余额的54.64%。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地方政府很差钱。”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财政收入来源。
不过,报道称,一位地方官员曾反问称:“不卖地怎么上项目?”
从2010年起,中央明确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偿还政府债务,用于保障房建设、教育投入等。但调查发现,地方政府的土地获利,更多是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甚至大拆大建,与中央的要求相差甚远。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曾康华认为,尽管土地财政“井喷”,卖地收入成为各地最快的财源,但当前的财政收入增速却在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如何彻底改变各地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亟须通过制度性改革予以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