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涂料未来之路:市场向好 挑战从未减少

提要:关于房产调控、保障房政策等相关规定在开年之初相继落地,并不断完善。建筑涂料产品技术方面,全面贯彻实施“水性、质感、多功能”技术革新和创新,高薪聘请建筑涂料行业资深技术工程师加盟圣工漆。

  发展趋势:

  市场乐观,道路曲折

  2012年中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到1271.875万吨,同比增长11.79%。建筑涂料方面,也有480万吨的规模,但是这样的数据却并没有让建筑涂料业内人士感到欣慰——同质化竞争、楼市萎靡、调控加剧、下游市场不振都成为笼罩在涂料企业头顶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2013年开春以来,关于房产调控、保障房政策等相关规定在开年之初相继落地,并不断完善。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建筑涂料产量和比例,都比往年略有提高,主要是因为5年3600万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对内外墙涂料的需求是刚性的。此外,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也对建筑涂料的需求增长有加。预计未来十年,建筑涂料仍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此,业内人士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发表以下意见:

  宁波市涂料与涂装行业协会顾问曹存宁:

  我国建筑涂料未来发展的方向重点是与国内市场接规,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的工艺、装备和员工队伍,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品牌和服务。形成几家乃至几十家示范性领军型的企业。整合1/2以上的中小型建筑涂料企业,关闭一些作坊式的企业,严励打击地下的扰乱市场的三无企业。使法规、政策、标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形成优化组合的软硬兼并举的创新驱动机制。

  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国元:

  建筑涂料的发展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那么节能建筑涂料的应用,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有助推作用,如建筑外墙涂料可代替城市大量使用的光幕玻璃墙,降低光污染,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也可达到节能的功效。

  建筑节能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发展绿色建筑的初衷不谋而合。

  展辰涂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督漆事业部总经理罗玮:

  未来,建筑涂料有很大发展空间,表现在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政府加大对微利房的投入。这些都吸引涂料厂商在这个领域加大投入的力度,未来还有建筑物的翻新等等,蛋糕会越来越大,竞争程度的加剧也是必然的,我们也将苦练内功迎接挑战。

  山东圣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涂料事业部总经理孔远洋:

  中国建筑涂料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即将有可能出现“专业化需求的用户”,对产品功能需求、品质要求、涂饰效果的需求将越来越聚焦、越来越专业。即将出现拥有“专业化产品”和“专业涂饰”一体化服务的涂料品牌公司,单纯提供半成品的传统运营模式将有可能改变,成品化涂饰服务将有可能是未来涂料销售的主要方式。

  中国建筑涂料市场未来的主流市场需求将是对新功能、新效果、具备复合功能的“新产品”,节能涂料、质感装饰涂料未来的5年将有可能大行其道。

  未来5年的中国建筑涂料市场将有可能继续“增容增量”,市场有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建筑涂料品牌脱颖而出,涂料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正规化、区域化特征也将越来越明显,随着建筑涂料“微利化”时代的进程,中小型作坊式涂料加工单位将有可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涂企新的核心竞争力将有可能是“设备产能大、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应用集成式服务能力强、专业的品牌做专业的产品”。

  广州市枫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符思:

  国家最近的政策导向有望帮助建筑涂料获得建材市场更大的份额,由于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各地推行高层建筑限制和禁止使用面砖、幕墙等饰材的措施,而建筑涂料刚刚可以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所以建筑涂料的使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范围和发展潜力,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继续有较好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对于建筑涂料生产企业来说,今后应开发新的营销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广告宣传,加快新产品推出,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地扩大生产规模等举措都是必须的。

  总结:

  机遇与挑战并存做好自身总会迎来美好时代

  无可厚非,我国建筑涂料产量在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在日益得到扩大,建筑涂料产品的功能性、环保性也在国家相关发展规划中多次被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提高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涂料生产企业在产品的功能性与环保性等方面进行不断改善与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国外品牌的不断进驻以及涂料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行业竞争几近白热化,并伴随着产品技术创新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多次采访中,无论是涂料企业领导人还是业内专业人士均表示,未来我国建筑涂料这一块,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间的过程相对曲折: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以优质、环保的产品与服务适应社会消费者需求,并从人才培养、先进设备引进、产品;理念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以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增加自身竞争力。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