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隐藏在沈阳的老建筑

  多少年来,它们静静地陪伴着这座城市走过了悠悠岁月,但却因相对不够知名,而没有更多人记得。饱经岁月沧桑后,如今的它们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昨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对这些隐匿在城市中的老建筑进行了探访。

  江浙会馆旧址:沈阳清代商业“活化石”

  在大东区万泉街道的金星社区,记者找到了这处隐藏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古老四合院。这里,就是建于清代的江浙会馆旧址。在此次公布的首批历史建筑中,江浙会馆旧址是年代最为久远的历史建筑之一。

  推开古老的朱漆大门,眼前的这座坐北朝南的小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门房4座各自独立的建筑组成。如今,这座6栋房建筑保存完好。

  齐守成介绍,这里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建于清末的会馆,是当时在盛京经商的江浙两省商人共同出资筹建的,对研究清朝时期沈阳的商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盛京三陵衙门:沈阳“清朝陪都”的见证

  大东区大东路三陵巷旁,有一处绿地广场。绿地中央一处老宅格外显眼,与周围环境很不搭调。老宅为5开间传统木结构建筑。如今,房子用木条、铁丝整个围起,青砖墙体已倾斜开裂,木质的门柱、房梁都已腐烂掉漆,但原有的木柱雕花依稀可辨。这里就是曾经鼎鼎大名的“盛京三陵总理事务首领衙门”旧址。老宅已二百多岁了,而这里的地址叫“三陵巷”,就是根据它命名的。

  齐守成介绍说,“三陵衙门”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清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的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清三陵看管、修缮、绿化、安排祭礼等事宜,当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东巡祭祖,都由三陵衙门负责接待,因此,“三陵衙门”也是沈阳作为清王朝陪都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它,沈阳的福陵和昭陵就不会保存这样完好。

  天齐庙旧址:旧时曾办沈阳最大庙会

  在大东区津桥路86号,有一排青砖灰瓦的平房,现状保存较好,这就是建于清代的天齐庙旧址。旧时,天齐庙的庙会,历来是沈阳最大的庙会。庙会期间,各种食品杂货,花纱百货俱全,打把式,摔跤、卖艺的人也云集于此。那时的天齐庙会,就好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关东丰富多姿的民俗风情文化。 

  同时,中山路老建筑群中,像中山路163号的奉天旅馆旧址、中山路90号的浪速馆旧址等,因为相对不够知名,此次,它们被认定为历史建筑,将会被有效地保护起来。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王晓婷

  图片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提供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