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见证南昌房价时代的城镇化
新浪乐居讯(编辑 黎雪琴)红谷滩,南昌既年轻发展又快的片区,开发建设十多年来,诞生了南昌最多最高端地标式写字楼,刷新了南昌片区房价涨速之最,中心商务区已日趋成熟。短短10年间,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红谷滩新区不仅仅是南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无疑也是最好的见证者。
2003年,红谷滩新区常住人口只有5万人,商品房入住率仅为6.98%;
2012年,该区常住人口已近22万,其中户籍在册人口约13万,商品房入住率达50%;
2012年末,江西省城镇人口达到2139.8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51%,省会南昌市人口城镇化率最高,为68.78%。
2003年的红谷滩
如今的红谷滩
十多年前,用南昌人的话来说,红谷滩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自2000年7月11日红谷滩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让曾经认识这里的人再也找不到当年的丝毫痕迹。此前的红谷滩那泥泞的池塘,荒无人烟的田边已一去不返,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一个个现代化的小区在这里扎根。
绿地率先开建滨江豪园 房价上涨十年从未止步
2002年红谷滩首个商品房项目—滨江豪园开工建设。知名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率先入驻南昌红谷滩,进行开发建设;10年后的今天,绿地中央广场写字楼已成为南昌领袖企业一流办公的象征。此外,联发广场、洪客隆国际金融中心、未来谷3C广场等地标式甲级写字楼林立。洪客隆百货、天虹百货、万达广场等商业配套逐渐完善。
短短10年间,随着新区的蓬勃发展,房价也在节节攀升。当时,号称红谷滩片区最贵楼盘的滨江豪园,坐拥一线江景,在开盘之初成交均价为4500元每平米。2002年红谷滩片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3800元每平米。南昌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红谷滩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为4874元每平米,如今成交均价已直线飙升至10913元每平米,环比上涨123.9%。如今的滨江豪园身价也今非昔比,二手房成交均价高达12000-13000元每平米不等。滨江豪园销售价格的节节攀升仅仅只是红谷滩房价直线飙升的缩影。目前,红谷滩商铺、写字楼的价格更是南昌其他片区所望尘莫及的。
高房价的背后:城市化进程快马加鞭
千年前,王勃在滕王阁上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并没有想到千年之后,他曾经遥望的滩涂上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已具雏形。更没想到的是,这座发展日趋成熟的新城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价格涨速都直逼全国一二线城市,更有市民打趣说,南昌在经济发展方面被划为三四线城市,但在房价上绝对能与一二线城市挂钩。促使高房价的因素种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却是一语中的。
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生态环境、现代化的生活设施、高档的人居环境,红谷滩新区逐渐成为城市人居的新典范,也逐渐引领未来城市宜居新方向。市政中心搬迁、城市建设等促使原本部分隶属于新建县的红谷滩划分为独立的市辖区,越来越多新建县周边原住民被推向城镇化之路,身份由农村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红谷滩在吸引老城区市民流向新区的同时,失去土地后的原住民也选择在新区置业安家,开始市民的城市新生活。数据显示,2003年,红谷滩新区常住人口只有5万人,商品房入住率仅为6.98%;2012年,该区常住人口已近22万,其中户籍在册人口约13万,商品房入住率达50%。红谷滩新区的城镇化发展仅仅只是南昌城市化进程的缩影,高新区、朝阳洲、象湖等片区迅速发展为城市扩容贡献力量。
地铁:为城镇化建设提速
10年前,当红谷滩新区开始建设时,人们都说:10年内看不到红谷滩的前景和希望;5年前,当红谷滩新区初具规模时,仍有人断言:5年内红谷滩看不到人气和商机,还不如住在乡下。今天,红谷滩置业则成为高端的代表者。从昔日的一片荒滩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过去的风沙满地到现在的生态胜地,从旧时的了无生气到当前的时尚商都,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发展风生水起。
“刚搬来红谷滩时,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因为这里生活太不方便。没有公交车,孩子上学只能走着去;没有商场,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回老城区进行一次大采购……”谈到这些年红谷滩人气的聚集,作为亲历者的滨江豪园居民成娜有着深刻体会。如今,红谷滩交通发达且现代化,公车线路密集,主干道路线就有近20路公交通往。南昌地铁的开建更是令红谷滩交通如虎添翼。2012年2月,地铁1号线途经红谷滩新区的7个站点全部开工;2013年5月,地铁2号线位于红谷滩站点陆续开工。放眼南昌,2012年全市24个地铁站全面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南昌地铁1号线已有珠江路站和蛟桥站两个站点主体结构封顶,12个站点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预示着全线进入土建主体施工高峰期,为1号线2015年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从城镇化来看,地铁使住在城郊不再难行,既有利于居住布局、居住格局、居住空间的合理、完善和拓展,也有利于提升土地合理利用,降低购房(居住)成本和吸纳更多的城市新居民。从更大范围来看,地铁的建设发展不仅能促进和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城际铁路建设、昌北国际机场改造、南昌铁路西客站的建设,将使南昌这座中部城市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变身市民:物质充裕 精神贫乏
2003年,红谷滩新区常住人口只有5万人,商品房入住率仅为6.98%;
2012年,该区常住人口已近22万,其中户籍在册人口约13万,商品房入住率达50%;
2012年末,江西省城镇人口达到2139.8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51%,省会南昌市人口城镇化率最高,为68.78%。虽然从表面上看,红谷滩乃至整个南昌城镇化已接近大城市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矛盾与问题也日益凸显。
现家住红谷滩的徐先生2006年因城市建设拆迁,分配到了现在住着的商品房。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后,父母以及自己缴纳了社保,成为了“城里人”。父母跟自己是没有了后顾之忧,但父母之前忙碌于务农,现在清闲了反倒有些不自在。
现为事业单位宣传干部的涂先生表示,2007年时正逢拆迁,因父母在外工作,自己跟着爷爷奶奶住在拆迁后分配到的房子里。纵然没有了土地,爷爷奶奶因社保而有了物质保障,在生活环境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老人家年纪大,有了医保,也减轻了些负担。他认为,最大的好处还是改变了生活状态,不必像之前那么辛苦。但因父母和自己都在外工作,陪伴长辈的时间较少,老人家一时找不到方向,精神上会感觉寂寞。
原本以务农为生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时找不到谋生方法。此外,市中心城中村的原住民希望早日拆迁,却迟迟没有动静。老城区的破旧与新区的新面貌形成鲜明对比。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院长陶满德教授表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就业政策,创造稳定就业机会,另外通过制度变革,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同时,警惕城镇化变身造城运动。他解释道,在城镇化进程中,切忌一味追求发展而造城,要做到城乡建设同时兼顾,踏实推进城镇化。
南昌,历史悠久的英雄城,也面临着全国各大城市共同的挑战—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新面貌,还有的是亘古的城市情怀,是流动的时间,是穿梭的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