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合作建房再试验 合筑房产上海筑梦
陈哲
从未停顿过的民间合作建房,又多了一次从草根走向正规化的尝试。
一家名为上海(楼盘)合筑房产的公司5月4日宣布,引入中投旗下一家PE机构作为财务顾问,将以类基金模式来开展合作建房。
目前,这家民营企业已于今年1月在上海郊区拿下一幅住宅用地,并缴清土地款。合筑房产宣称,此番类基金模式的合作可以压缩掉传统开发模式中约30%的房价。
在几年前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合作建房作为一个突破传统模式的先锋样本,受到极力瞩目。然而,这些案例多以失败告终:他们企图打破原有开发模式的利益格局,压缩开发环节的利润,却无法有效地建立起一套严谨的体系,以保证流程的顺畅推进。
类基金运作
5月4日,上海合筑房产宣布,引入PE机构中投财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资本”),为其合作建房的类基金化运作,提供管理模式和财务方面的咨询。
合筑房产总经理钱生辉,早在2003年就开始尝试合作建房,他希望做出可复制的模式降低房价。此番引入专业金融机构,目的在于帮助规范自身模式的流程。资料显示,中投资本是建银投资旗下的股权投资平台。目前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投资银行等业务。
中投资本执行董事杨崇艺说,基金主要包括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四个环节,整个过程是需要规范的。因为合作建房涉及比较敏感的个人和民间的资金,目前最缺失的环节是风险控制。
杨崇艺透露,目前中投资本的参与,主要是帮助合筑房产做一些投资设计和风险控制的指导,不排除今后会投资到项目中。
合筑房产目前确定的运作模式,是使部分购房者从开发起点——拿地开始就参与到项目中,体现合作建房的目的。同时引进纯投资者,来确保项目的资金储备。而组织项目运行的合筑管理团队,则收取总销售额2%—3%的管理费用。此外,管理者也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认购小额股份,获取投资收益。
该模式由两轮购房者构成。
首轮购房者是合筑房产的部分原始出资人,他们承担了从集资拿地到开发建设的所有资金。这些人由钱生辉筛选,既有购房意愿,又具备资金实力和风险意识。
在项目获得预售许可后,出资人和管理团队共同拟定销售价格,向第二轮购房者进行销售。此轮购房人则包括钱生辉前期的储备客户和公开市场客户。
钱生辉也要争取一些无购房意愿的高净值人群和机构,进入首轮出资人的序列,以确保资金储备的充沛。“但前提是大家要在发展模式上达成共识。”
这种共识,就是确保围绕合作建房要降低房价的目标。其运作的关键在于,合作建房,必须压缩掉传统开发商的利润,只确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由此大幅降低房价。
一旦实现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则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积累更多的买房者,从而使项目具备高速的周转,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
“房价中很多成本无法降低,但投资回报是可以降低的,按照房地产行业潜规则,年投资回报要达到20%,不算复利,三年也要60%。”钱生辉说,“我们策略是低价快销,整个项目周期基本控制在一年多全部完成,至多不超过两年。”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从投资者的风险看,上述模式和投资开发商开发地产项目的风险相差无几,只要地方政府严把预售关,参与合作建房的第二轮购房者的购房风险也比较小。
据了解,这个依靠基金模板做流程控制、通过两轮购房的合作建房模式,将用于合筑房产今年1月份拍下的上海临港滴水湖项目上。
该地块出让面积为8088.2平方米,容积率为2,用途为普通商品房和商业用地。合筑房产最终以5750万元的价格击败另一家竞拍者将地块拿下,溢价率16.87%,楼面地价3555元/平方米。
据合筑房产方面预测,项目的整体开发成本在6500元—8500元/平方米,而相邻区域的商品房销售单价已在1.5万元/平方米以上。
不过,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认为,合筑房产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作为小开发商,其设计、工程、施工各方面的采购成本都会比大开发商更高,房价并不容易降下来。”
摆脱草根
来自温州(楼盘)、上海、北京(楼盘)等地不同的合作建房模式,在过去数年里络绎不绝,但鲜有成功案例。钱生辉自2003年以来也一直在其中摸索,仅有一个太仓(楼盘)项目完成了销售,但最后的结局并不圆满。
2009年年中,钱生辉与两名投资人决定合作开发江苏太仓璜泾镇一幅土地,钱个人在其中占有30%的干股,并承担起项目运作工作。
土地仍在竞拍阶段,钱生辉就已经组织了20多名购房人前往考察,并陆续收取数万元的意向金,合作者和购房人初步约定了房产销售的销售价格。
但很快三名股东出现了不同意见。由于土地最终以溢价约50%成交,此后,另外两名股东要求在约定价格上加价销售。钱生辉不认为遵守协议会导致项目亏损,于是坚持按原定价格销售。
双方的纷争升级成诉讼,最后的协调结果是钱生辉保住了储备客户的利益,并中止了与两名投资人的后续合作建房计划。他离开了太仓,其他两人继续以传统模式在当地开发项目。“那一次虽然也完成了较低价格的销售,但合作违背了我的初衷。同时我看到,合作建房模式还有更多完善的空间。”钱生辉说。
在上海滴水湖项目上,钱生辉吸取了教训,引入更多的小股东,并适当扩大决策层董事会的规模,来限制大股东的权力。“这样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更容易达成共识——通过平价快周转模式,保证资金的快速回报,而不是通过抬价、拉长周期的方式,获得高溢价。”
在钱生辉的设想中,如果能快速结算完成基金周期,投资年回报率也可以达到20%以上。同时,实现货如轮转,更有利于钱生辉和他的铁杆伙伴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去扩大业务。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合筑房产的模式比以往的合作建房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他面临的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倾向于拍卖大片的土地,且含有保障房,如果拿下大地块,势必需要分期开发,而拉长了开发周期;其公司治理层面,还没看到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设计,可以保证项目定价上的优势。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我的投资人具备足够的实力去拿下更多更大的项目,但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希望在滴水湖项目上,通过基金的管理模式,把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完善起来,再逐步推广。”钱生辉说。
合作建房代表
2003年,于凌罡首次提
出了由住户“合作盖楼”
理念,希望把想买房的人组织起来,合作建房。2005年合作建房计划在北京正式开始,经历过北京东四十条多块土地的拿地失败。
2006年底,温州市市场
营销协会法人代表、秘书
长赵智强联合协会成员、社会白领等200多人率先在全国“破冰”,建造个人合作房“理想家苑”,合256套,房价比周边商品房低40%。该项目立项审批环节延宕,最终认定合法合规。2011年底,赵智强在北京启动“个人合作建房”,土地通过“招拍挂”形式获得,意向土地位于南五环外中轴线,建房者是委托一家正规的、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报名者达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