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兵:国家应在地震带推广钢结构住宅(2)

  “零死亡”不是梦

  一边是深刻的教训和警示,一边却是步履蹒跚的推广速度。数据显示,钢结构住宅在我国住宅的占比不足1%。

  上个世纪,50年代茅草房,70年代砖瓦房,80年代外走廊,90年代建楼房。“作为颠覆砖瓦建筑的革命性成果,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拥有从设计到施工相当成熟的体系,因此,要改变这种建筑结构又将是一次革命,需要从社会的认知水平、开发商的利益格局、政府的政策导向、新技术新体系的配套应用等多方面着手,更需要全社会因震灾伤痛而觉醒”。为此,姚兵呼吁,国家在地震带建造钢结构住宅,以此为切入点,带动住宅产业升级。

  钢结构住宅因1995年神户大地震在日本得到普及推广,2012年5月,姚兵带队到日本考察。“日本是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在民用住宅强行推进钢结构的国家。由政府推动,行业牵头,大企业带动,经过若干年的研发和实践才走到今天。”有感于此,姚兵认为,钢结构在灾区推广,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包括城镇化过程中减灾、安全政策的制定,产业化推动的技术经济政策以及产业化推动的科技创新等,建立起集成创新机制,推动进一步完善钢结构住宅体系,鼓励企业开发和建设钢结构住宅。

  “中国人是强调直观的、有榜样和示范的”,姚兵希望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牵头在重灾区建设钢结构住宅,让灾民亲身体验,加大认知度和可信度,从而建造出一批安全、耐久、经济、实用,具有民俗风情和区域特色的钢结构住宅。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早在18年前日本政府就提出‘零死亡’计划,外国能行的事中国为什么不行?在注重民生的今天,生命第一是建筑的最高准则,住宅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姚兵说。

  日本建筑抗震史

  在遭受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痛下决心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于次年出台了世界上首部建筑物抗震规范,并对每栋建筑抗震性能进行了精确计算。

  尤其是经历了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状的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2011年日本遭遇人类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特大地震,同时还伴有特大海啸的轮番袭击。事实证明,地震本身给建筑带来的破坏并不大,日本建筑经受住了9级地震的考验。

  >>了解更多楼市动态敬请关注娄底房产第一门户网站——娄底新浪乐居

  >>或拨打娄底房产百事通400-606-6969转接各楼盘售楼部仅市话>>查看分机号<<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 姚兵:国家应在地震带推广钢结构住宅
  • 姚兵:国家应在地震带推广钢结构住宅(2)
关键词:业界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