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五条细则出台两月 短期调控难改房价上涨预期

  5月初,伴随4月楼市成交数据相继出炉,省内多地传出量跌价涨消息。此时,距“国五条”细则公布已有两月,省城南京出台房价控制目标也已满月。上涨预期并未得到扭转,预示着此轮调控,依然难度重重。【热点新闻:涨幅单次不超5%年度不超10% 对房价卡得更紧了】

  恐慌感淡化致成交回归正常

  “国五条”有关“二手房个税按差额20%计征”的细则引发市场末班车效应,3月楼市成交由此创下峰值。不过,随后的4月,市场逐步回归正常。

  4月19日,“宁八条”出炉,20%个税、二套房贷等热点均被规避,市场的恐慌感开始淡化,虽房产税传言刺激成交月尾上翘,但市场总体降温,商品房认购已从3月的9685套降至8529套,成交也从3月的8447套降至7948套。【热点新闻:上周南京楼市认购微跌7% 纯新盘相继入市去化迅速】

  “这个数字还在高位徘徊。”南京链家总经理黄月平表示,南京二手房4月成交11654套,虽较3月的14582套有所回落,但比今年1月、2月分别高出1.59倍及0.64倍,比去年同期的3501套则大涨232.9%。

  苏州第一房产分析师夏玮芬说,3月苏州商品住宅成交冲至5800套,4月苏州市区及昆山收紧公积金贷款,市场成交受到影响,但当月成交仍逾5000套,同比依然上涨。【热点新闻:聚焦:29家房企被疑拖欠640亿土地增值税】

  3月常州市区商品房成交面积49.65万平方米,二手房日均成交196套;进入4月,因调控政策未落地,导致观望情绪,市区商品房成交面积较3月下降10.86%,二手房日交易量降至60套,回落到新政出台前的水平。

  房价地价热度相互传导

  成交量回落,未能改变房价上涨势头。

  3月南京房价平均上涨1.93%,4月再涨1.76%,这已是该市房价连续12个月上涨。

  有网站对苏州18家热销楼盘2月与4月的房价做了对比,涨的有15家、跌的仅3家,其中姑苏区一家楼盘的涨幅达2000元/平方米。

  另据相关统计,4月底南通市区11个楼盘报价未变动,其中下跌的3个,上涨的则有8个,最高上涨1900元/平方米,涨幅达28.79%。

  无锡3月商品房成交均价7926.01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612元/平方米;4月均价7779.66元/平方米,比去年上涨120元/平方米。

  相比之下,由于市场竞争较充分,常州房价企稳微跌,市区商品房4月均价较3月回落0.95%。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陆金峰说,由于调控政策仍具不确定性,进入4月后,常州楼市推盘量有所加大,开发商希望抓紧销售。

  从房价与地价这对互相传导冷热的“孪生兄弟”看,也可探出房价看涨预期。

  “金三银四”期间,南京出让10幅地块,卖地总收入88.348亿,同比上涨12%。拍卖地块中,7幅溢价,其中6幅溢价率逾30%。3月出让的河西南部一住宅地块楼面地价达10721元/平方米;4月河西南部另一地块楼面地价则高达11124元/平方米。1个月不到,同一区域成交地价上涨4%。

  结构失衡成涨价推手

  当前楼市量跌价升的矛盾,暴露出宏观供求失衡的短板。不改变市场供求关系,而靠一味强行压制需求,难改房价上涨格局。

  经过多轮调控,当前市场需求已以刚需和刚性改善为主,中小户型俏销。4月南京成交商品房中,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占55.43%;无锡以刚需产品为主的几个楼盘,4月一开盘即现抢房潮。该市今年一季度80-90平方米小户型供应不足700套,但成交量已达3036套,明显供不应求;苏州今年中小户型供应也有限,4月出现连夜排队抢购的情况。

  供需决定价格,开发商纷纷上调房价,有的一涨就是上千元。开发商在产品结构上,通常只把小户型作为大户型的连带销售产品,导致主流房产项目中,普遍存在“小户型售罄,中大户型滞销”的尴尬。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些房价仍在上涨的地区,住宅用地供应却在紧缩。今年第一季度,南通出让的均为商业办公用地,住宅用地出让数为“0”。

  不能总是“末班车效应”

  苏州市房协秘书长倪峻坦言,楼市十年九调,出台55个文件,但客观上,每次调控都会催生“末班车效应”,像今年二手房交易原本平稳,却因20%的个税政策突起波澜,“让大家忙得要命”。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认为,当前房市问题已不是单一的症状表现,而是货币、土地、金融、财税等多种问题叠加形成的“综合症”,因调控“堰塞”的需求也要伺机寻找突破口,需求管制政策会被逐步破解。

  采访中,省内一位地方官员坦陈,希望建立长效调控机制,给予市场明朗预期。以价格为目标的短期调控导致市场预期混乱,调控更应着眼于影响房价的根源性问题,尽快建立持有环节的税收机制,推行土地供应市场化。南京林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孟祥远表示,政府出台房价控制目标,地价控制也该有目标。

  “调控不能像‘打地鼠’,出现一个问题采取一个措施。”胡志刚呼吁,应破除对行政手段的依赖,不求一时之效,追求长期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 汪晓霞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