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石材:山崩地裂后采石业的危与机
震后宝兴
“靠山吃山”历史亟须改变 县长邀请粤企帮扶升级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云,禽兽居之,宝藏兴焉”。《礼记·中庸》
由于矿藏丰富,地处西南的这座县城被命名为“宝兴”。在“4·20地震”发生前,宝兴县已是全国知名的“石雕之乡”与汉白玉产地。石材开采和加工业是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震后,宝兴的石材业不仅要重建家园,更面临亟须改变开采工艺的升级时刻。
对于相对发达的广东云浮石材加工业,宝兴县长发出邀请,欢迎广东企业家到当地帮扶。
文/ 本报记者 何涛、李钢 实习生何丽丽
图/ 本报记者 黄澄锋、邵权达
一块30多吨的青花汉白玉景观石从空中倒下,将工厂的围墙打倒,砸扁了围墙旁的铁门。
探访
石材老板的震后生活
这是四川省芦山县思延乡通往宝兴县灵关镇的马路旁,一家严重受损的石材厂吸引着往来路人的目光。
许多巨石矗立在工厂的院子里,倒下的只是其中一块。石材厂老板李华默默地坐在工厂的空地上。地震过去了几天,他的办公室仍是一片瓦砾,天花板掉下来,砸在办公桌、椅子和地面上。他的遭遇成了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的宝兴石材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 李华在宝兴县灵关镇和芦山县各开了一间石材加工厂,还拥有宝兴县的一座汉白玉矿山。
地震发生后几天,李华都不知道矿山的具体损失,只知道两名守矿的工人没事。他初步估计自己在这次地震中直接损失约1500万元。
地震当天,余世友远在成都。余世友是宝兴最大的石材企业汉龙石材的总经理。地震那一刻,他正在家里看电视,妻子感觉地震后立马拉着他跑进厕所。
不过经历过“5·12地震”,余世友显得“非常镇定”。等到地震过后,他再次打开电视,“看到雅安发生大地震,我一下子就慌了。马上下楼采购物资,就往宝兴赶。”当晚,余世友徒步走进宝兴县灵关镇,汉龙石材的总部就位于镇上。
到达公司后,余世友发现大量设备在地震中受损,但好在没有人员伤亡,矿山上也没有发生意外。
“地震后,许多员工的家里受损严重,房屋无法居住,公司便让员工回家安顿好家人。”在震后,公司全线停工,但员工的工资照发。“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有三四千万元。”余世友说。
“靠山”
中等厂年产值过千万元
其实,对于地震李华并不陌生,1976年,他刚好在唐山当兵,还参与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从部队转业后,李华被分到银行工作,1989年,他下海经商做起了石材生意。
说起当地石材工业的历史,李华说,上世纪80年代,芦山就有了石材加工业。1992年,他就在芦山从事石材经营,主要产品是花岗岩,“当时芦山出产的‘中国红’是品质最好的花岗岩,但现在这种矿山已经绝迹了。”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芦山从石材开采业慢慢转变为石材的精加工业。
宝兴县的石材工业几乎与芦山同步,最开始主要是卖“荒料”,即将开采出来的石材原料转卖到广东云浮和福建水头等地精加工。“从宝兴售价每平方米200元的板材,在广东云浮加工后,可以卖到每平方米300元。我们这里的加工技术还是比不上广东。”
李华称,青花汉白玉景观石是宝兴县的特产,这种石头上有天然纹路,好的石头上的纹路如山水画、动物画。一块十多吨到几十吨的巨石,根据形状、纹路不同,售价不等。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都有。前段时间他刚卖出一块巨石,以28万元成交。
除了销售打磨好的整石外,李华还生产石头板材和一些成品,板材每吨200~300元,成品每吨1300元~1500元。2011年,李华一年的产值有两三千万元,在当地属于中等规模的石材厂,他总共雇了近60名工人,“计件工资,平均月薪五六千元,干得好的可以拿到上万元”。
“吃山”
曾因汶川重建市场兴旺
李华说,宝兴的汉白玉矿山都在高山上,平均海拔约3100~3200米。开采汉白玉时,一般是先放炮,即用炸药炸开山体,再开成吨料,然后运下山。上矿山的路都是由拥有矿山开采权的企业自己开挖。
“都是崎岖不平的悬崖路。路上有很多急弯,路边就是悬崖。大货车开上去很考验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