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拿地热情减退土地市场分化
随着“国五条”细则的落地,一度火热的土地市场开始降温。据中原地产监测的13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从3月份以来,居住用地的供求量同比、环比均呈下降趋势。
以万科为代表的大型开发商告诉本报记者,受调控影响,开发商会适当放缓拿地速度,选地趋于保守谨慎。而开发贷的收紧,使得融资渠道本就狭窄的中小房企更加“无能为力”。
开发商拿地趋谨慎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住宅施工面积增速、住宅新开工面积、房企购地面积等指标全面下滑,反映出住房供应端热情有所削减。
据中原地产的统计,3月份,万科、恒大[简介 最新动态]、中海[简介 最新动态]等十家标杆房企权益购地金额为135亿元,与2012年月均购地金额持平。与此同时,大型房企购地金额占销售金额的比重亦出现大幅回落,今年前两个月,该比重分别为24%和33%,而2012年12月该比重高达60%。
“目前调控对公司的销售节奏尚未构成明显影响,但万科在拿地上会更加谨慎。”万科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前两个月开发商购地较多,主要源于去年四季度的翘尾效应,因去年全年土地供应很不均匀,各地政府大多选择在下半年推地,四季度推地比例占全年42%,也是历史上土地供给量最大的季度。
在标杆房企中,今年一季度仅金地一家比去年四季度更激进,1、2月购地金额占销售金额比重分别为81%、261%,而去年四季度,占比月平均不到20%。
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透露,今年金地预计拿出150亿元用于土地储备。其一季度分别在北京、杭州等地入手9个项目,累计斥资70亿元,几乎完成全年一半的土地储备任务,也就是说,在接下来三个季度里,金地拿地速度会放缓。
绿景地产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公司会根据资金情况来拿地,不会盲目求大求快。绿景定位是深耕深圳和珠三角地区,而深圳本身土地就少,所以一旦有优质土地放出,还是会积极参与拿地,周边城市则视资金而定。”
此外,招商地产一位高管对记者坦言,事实上,调控对开发商的影响一直存在,从2010年以来的调控已经持续3年多,开发商原本可以根据供给关系来控制销售节奏和拿地节奏,但受调控干扰,不得不反复揣摩政策意图,这打乱了开发商的节奏。
上述招商地产高管认为,大房企做到一定规模后,需要不断卖房子,即使调控也不可能不买地,而中小房企可以很灵活地根据销售和资金来决定买不买。同时,大房企也没有放弃三四线城市,只是在选择新进入城市时会更为谨慎。
土地市场分化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2013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显示,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15.08万公顷,是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9.77万公顷的1.5倍,但从计划额度计算,2011年为21.8万公顷,2012年为15.93万公顷,已经连续两年减少。
不过,一线城市依然面临着土地供给不足的困局。日前,京沪均诞生高溢价地块,北京石景山区一商业金融用地溢价率高达174%,上海浦东新区唐镇一纯居住用地以65%的溢价率出让,而深圳今年以来尚未有土地对外供应。
深圳一级土地市场专家崔元星告诉记者,由于各地“国五条”细则使得开发商对各地看法也不一,一线城市调控最严,但刚需庞大,土地也最为稀缺,所以开发商拿地热情并未减少,而前几年许多房企一窝蜂进军三四线城市,但进入后发现房价上涨和利润空间不足,部分又回归到一线城市。
相比之下,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因近年来大量推地,而住房消化不足,存量依然较多。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佛山、沈阳、济南等地均缩减了供地计划。
中原地产北京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目前土地市场有所降温,成交总量在放缓,高溢价成交的楼盘也只是少数,但市场还谈不上冷清,整体趋于平稳。
崔元星表示,目前供地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往往采取“饥饿疗法”,年初不供地、年尾集中推地,借势推高地价。“明智的政府肯定不愿意在年初推地,因为每年土地指标有限,年初低价卖完,年尾就无地可卖,往年都是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推地最多,而今年一季度土地成交比较活跃主要是延续去年四季度的翘尾行情。
不过,从拿地的区域来看,大型房企主要选择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里土地较为稀缺的一二线城市。对于三线城市,大型房企拿地普遍谨慎。
随着土地价格的逐年攀升,开发商在一二线城市拿地的门槛越来越高,中小房企只能更多瞄准地价相对便宜、土地供应量较大的三四线城市。
湖南省邵阳市一家小房企老板姜龙化告诉记者,由于三四线城市调控政策较为宽松,目前房屋销售暂未受调控影响而下滑。“我们拿地会根据资金量来定夺,目前银行贷款已有收紧趋势,中小房企资金来源有限,土地抵押只能从银行贷到40%的资金,只能从民间高息融资,所以不会盲目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