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方采暖需求大供暖市场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3月中旬,北京市在停暖后遭遇的一场大雪降温天气让不少在北京生活的人感受到了没有暖气的生活是如此难捱,不少人不得不将家中的空调打开取暖。而同样处在低温天气中的不少南方人对这次降温的态度已经从“忍一忍就过去了”转变为“天冷时就把家里的暖气打开”。
采暖居民日渐增多
下雪了!对此,武汉人惊呼:“天啊,今天才3度!”而北方人都笑了——郑州人:“我们这里零下3度”;北京人:“我们这里零下13度”;哈尔滨人:“我们这里零下23度”……武汉人跺着脚说:“室温,我说的是室温!”在武汉土生土长的吴先生在谈到武汉居民采暖状况时,向笔者转述了在武汉网民中盛传的上述帖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吴先生再也不用因为冬天室内寒冷而跺脚了。因为在去年冬天,他为自己在武汉的新房中安装了采暖系统。从此,即便室外寒风刺骨,室内依旧温暖如春。
事实上,在像吴先生这样为家中安装采暖设施的南方居民正在逐年增多。据了解,在不少南方城市中,随着居民采暖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冬季实现采暖的居民越来越多。
在笔者调查的南方城市中,上海是南方地区新建住宅中,为家里安装采暖设施的居民(以下简称“采暖居民”)在所有居民中占比较高的城市。据上海惠顿工贸有限公司颜惠平透露,在上海地区,新建住宅中居民的采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新建小区的房价在1万元/平方米到2万元/平方米之间的小区中,很少有居民为家中安装采暖设施。房价为每平方米5万元以上的小区中,业主差不多都为家中安装了采暖设施。对于颜惠平介绍的上述情况,上海安贞暖通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林峰表示认同。林峰指出,在上海地区不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新建住宅小区中,采暖居民比例大约为10%。
在南京地区,有关居民的采暖状况,不同的企业反映的情况不尽相同。据江苏科宁舒适家居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科宁”)企划部吴超介绍,南京地区新建住宅中有近三成的居民为家中安装了采暖设施,并且该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对此,南京天脉远红公司黄国仓则认为,2012年南京地区安装了采暖设施的新房数量约占南京新房交易总量的6%。
在居民采暖意识较高的成都市,据四川美景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美景”)欧阳才汉介绍,该地区采暖居民的人数约占当地总人口的2%。而对于整个成都新建住宅中采暖居民在所有居民中所占的比例,重庆温馨时代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郭春雨认为应在20%左右。在武汉地区,据武汉鸿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桂正虎介绍,武汉地区新建住宅中采暖居民在所有居民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在5%左右。与桂正虎反映的情况不同的是,武汉市奥昇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吴晓军认为,在武汉市的新建住宅中,采暖居民在所有居民中所占的比例在20%到30%之间。
2013年3月,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整”。
无锡尚德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
今年的国内外市场显示,中国光伏产业目前正遭受欧美“双反”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考验。人们不禁担心,中国的光伏产业还能拥有春天吗?
仅仅是产能过剩,不能看衰整个产业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向记者透露,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
分析人士认为,尚德破产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具风向标作用的信号,意味着政府不再无限制给光伏企业输血,而是决定让市场优胜劣汰,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重新洗牌期。
江苏的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清洁能源,光伏产业仍然具有光明前景,理由有三:一,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二,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化石能源在不断枯竭;三,环境保护的倒逼。作为雾霾的重要制造者,火电厂未来肯定要受到限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称,中国光伏整合未必是坏事。“只有更多企业倒闭,产量供大于求、价格直线下跌的局面才能缓解,企业才能购买更多设备并投入新技术,长期来看太阳能才能同化石能源一较高低。”
专家们纷纷指出,目前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洗牌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不一定会对相关
填表安装、电网平价,中国也能实现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向记者介绍,以德国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如今已简便到“填表安装”的地步,居民只需到规划部门填一张申请表,银行就会实地考察屋顶面积、光照条件等,以此确定贷款发放。随后,安装公司将会上门安装屋顶光伏电站。
今年1月,常州高新区粤海工业园157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这是国家出台小型光伏电站免费并网政策后江苏首个正式并网项目。
“由于发电成本较高,光伏产业还处在‘引导扶植期’,需要多方面分担成本:一是依靠政府方面的补贴,二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长期介入,三是光伏企业自身的进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如是说。
目前,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美国部分州,如加州,已实现或接近“电网平价”,即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
“发展光伏产业是‘扩大市场’与‘降低成本’同时推进的过程。”王勃华说,帮助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双反”打压阴影,一方面要借助市场力量淘汰落后的产能,让有竞争力的企业活下来;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分散光伏产品较高的成本,让国内消费市场用得起这种产品。
启动“光伏下乡”,扩大内需在行动
记者了解,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搭乘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顺风车”。
尽管目前业内对农村市场对于光伏发电的承受力还存在诸多疑虑,但据太阳能专家韩启明分析,按照国内诸如中节能等企业的经验,一个占地半亩的农村塑料大棚,装上几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总投入须达12万到13万元,财政可补贴3万到4万元,农民投入2万到3万元,剩下的靠银行贷款解决,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仍属可承受的范围。
事实上,国内各地今年都在以落实新一轮光伏应用扶持政策为契机,以金太阳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国家分布式应用项目为渠道,结合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太阳能示范村创建,全面推进光伏应用。
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页岩气革命:改变供需格局的新力量”分论坛上认为,就环境污染而言,使用天然气和页岩气代替煤炭已成迫切需要,而天然气的错误开发利用,为页岩气开发提供的经验借鉴,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引需求迫切。以下为其讲话摘要:
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煤炭超过40亿吨,过去10多年时间涨了5、6倍,污染非常严重,所有中国的空气污染90%或者从专家的口里知道都是来自煤炭和石油,我看到张主任还有很多中国的高层可能还在研究是不是要大规模开发。我觉得用天然气和页岩气来代替煤炭是很迫切的问题,我觉得这件事很紧迫。第二个问题,在过去中国使用天然气的几年进展非常快,但是中国天然气的使用在工业和发电领域里面还是被大量的错误使用,大量的窝轮发电机,用天然气的窝轮发电机都是直接发电以后就完事了。其实作为高品位的能源,预热的利用应该作为国家的立法,这种能源利用的方式非常简单,现在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如果大量的使用页岩气以后,页岩气按照现在的形势那么乐观的话,如果还是像对待煤炭、大型火力发电一样,这还是要T级利用,要立法,严格的使用,使一份气产生两份能源,使煤炭的使用尽快减少。
有没有一个原因,煤层气的开采这么低,是不是说在美国是为了安全在美国有强制的规矩,要先开采煤层才开采页岩气,如果中国有这样的强制规定,煤层气哗哗就出来了,安全事故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