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将分别增长12%和14%
背景介绍:
1月26日上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开幕,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开幕。
过去五年及2012年工作回顾
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接续实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2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殊背景和复杂形势,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和各方协同配合下,努力消除薄熙来、王立军案件的严重影响,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全市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经济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一年来,我们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十八大,认真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重点抓了六方面工作:(一)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二)着力推动工业集群构建和持续增长。(三)着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五)着力推进国有民营外资经济协调发展。(六)着力保障民生和维护稳定。
我们也清醒看到,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经济结构优化仍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本地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工业发展不快,产业集中度和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市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生动力活力有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城镇集群发育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量大面广。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要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深入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17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5万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主要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任务。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推动工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集群发展,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发挥十大工业项目的牵引作用,促进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推进“6 1”工业集群。制定产业集群协作指导意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集群整体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支柱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协同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内陆技术标准高地,推动质量控制由单一制造环节向设计、专利、制造、标准并举转变。
(二)繁荣各类服务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品牌展示,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新老商圈提档升级,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的商贸、农贸项目。支持区县建设核心商圈,打造商贸强镇,建设一批专业市场。
培育新兴服务业。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电子交易、电子物流、电子结算三大平台,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汽车惠农、家电惠民等政策措施,扩大消费信贷。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家政、养老、健身、旅游等服务消费。
(三)打造城镇集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坚持整体规划、产业支撑、突出特色,推动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以产促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
加快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主城大型居民聚居区和十大商务集聚区建设,拓展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构架,加快区县城提档升级,提高中心镇和小城镇运行保障能力。加强川渝联动,合力构建成渝城市群。
推动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建设,支持万州、黔江机场增开航线航班。整治骨干航道,打造果园、新田、龙头山等重点港口。加快高速公路黔江至恩施等在建项目进度,建成涪陵至丰都、万盛至南川、奉节至巫溪等项目,新增通车里程400公里。
加强市政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停车场和人行天桥,优化次支路网,实施“公交都市”试点,努力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城镇化的战略支点,推动“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差异化发展,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促进园城互动。继续实施市属国有企业第二轮融资帮扶计划,完善“两翼”园区基础配套,增强定向招商能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交通干线,打造渝东北特色经济板块。鼓励省际区域性边贸发展。
(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提高农产品有组织流通的销售份额。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农民增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促进机制。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加强大中型水库建设和小型病险水库整治,解决2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整村整镇土地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启动新农村示范县建设。
做好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武陵山、秦巴山两大特困连片地区为重点,健全“圈翼”对口帮扶、集团式扶贫、东西协作和国家定点扶贫等机制。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改善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实现450个村整村脱贫。
(五)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
围绕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实施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对库区区县给予政策扶持、转移支付倾斜和项目安排帮助,促进库区经济繁荣、生态改善和人民安居乐业。
推动库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大库区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力度,引导大项目、好项目向移民生态工业园集聚。加强三峡后续工作项目监管,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移民就业和创业扶持体系,加大困难移民帮扶力度。
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完成绿化长江行动任务,加强三峡水库库容管理和消落区治理,统筹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确保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要素自由流动,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合法权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妥推进地票交易,深化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发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健全住房双轨制供应体系,加强公租房功能配套和社区服务。
加快金融创新和财税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健全公共财政、政府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决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民营与国有、外资企业相互参股,深度合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走出去”。
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七)扩大内陆开放,拓展开放空间。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建立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推动两江新区跨越发展,高质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抓招商、促落地、建集群、强配套、优服务,基本建成汽车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商品集散分拨和贸易结算中心。积极发展航空货运。进一步推动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常态化运行。
推动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增量提质。积极引进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项目,鼓励在渝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鼓励进口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资源型产品。支持自主品牌和高技术产品出口。
加强区域合作与对外交流。积极推动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秦巴山连片扶贫地区、渝新欧铁路沿线地区合作,扩大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深化ECFA成果在渝试点,使重庆成为台资重要集聚地。
(八)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和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利用。
增强文化竞争力。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培育更多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九)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发挥好政府主导和人民主体两个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做好民生工作。
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治理择校乱收费,继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推进减负提质。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促进多样化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实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方案。
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快国家级就业服务基地建设,健全城乡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体系,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等群体就业创业,鼓励创办小微企业和发展个体工商户。
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运行机制,推进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福利服务。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创建三甲医院,建设区县精神卫生体系,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开展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出台公立医院编制标准。扩大区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竞技体育,增强全民体质。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安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化、规范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重庆。
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长江沿岸百米景观林带,整体推进城区、乡村、庭院和荒山绿化。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强园林绿化管护,促进公园管理规范化。推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与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创模工作向区县城延伸。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推进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一资”产业扩张。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落实能效评估和环境评价制度,强化能耗限额管理,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一,坚持科学理政,提高服务发展水平。加快政企、政资、政事和政社分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开展新一轮市和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乡镇行政体制,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
第二,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法规权威。制定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坚持从严治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严控各类庆典表彰和评比达标活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公务消费。
第四,坚持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深化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投融资等领域改革,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经济活动。据重庆日报
|